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及高危因素探究
2018-03-19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473061王海旺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473061)王海旺
先天性心脏病对于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活会造成较重的不良影响,不仅会为患儿本身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也会对社会造成危害[1]。本研究选取我院就诊的243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超声检查的方式进行产前筛查,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就诊的243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超声检查的方式进行产前筛查。所有孕妇的孕期21~26周,平均孕周为(23.34±3.51)周,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为(31.54±1.34)岁。
1.2 方法 产前超声检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仪器的探头频率设定为2.5~5.0MHz,模式设定为胎儿心脏检查模式。孕妇的体位保持仰卧位,对胎儿的心脏位置和心胸比例进行检查,具体观察内容包括:四腔心切面,对心脏的角度、大小、心率和心律进行检测,确定左房室和右房室的大小和对称性,室间隔是否完整,观察二、三尖瓣位置及功能,确定卵圆孔的形态和大小;左室流出道切面,包括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具体位置,形态和活动状况;主动脉弓切面,对主动脉的起点和走向、内径进行详细分析;动脉导管弓切面,对动脉导管的起点和走向、内径进行详细分析;三血管气管切面,观察主动脉、肺动脉以及上腔静脉的内径、位置、数量;上下腔静脉切面,对上下腔静脉进行走向、形态、大小观察。
1.3 评价标准 分析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并分析高危因素。
2 结果
2.1 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中,超声检查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有18例,误诊1例,漏诊1例,结果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都相对较高。
2.2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流产史在2次以上,父母职业接触有害物质,孕期使用抗生素、被动吸烟、合并症等。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检查手段为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该检查方式能够有效发现多种类型的心脏疾病。胎儿发育到第二周时,往往已经出现原始的血管,并开始形成心血管循环系统,等到第7~8周[2],心房心室就已经开始成形,循环系统也基本完成,若是胎儿发育不完全,体征微弱,那么往往很难检查出来。当发育至20~28周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准确性更高。因为这个时期胎儿的心脏发育基本已经结束,能够准确看到胎儿心内各个腔室的结构,而且这个时期胎儿的大小还不算大,活动比较大,能够对各个层面充分观察,胎儿的肋骨没有完全钙化,心影也相对更为清晰,分辨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都相对较高,因为在21~26孕周这个时期进行检查,观察到的图像相对较为清晰。
先天性心脏病能够导致妊娠结局变差,需要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予以严密监测,给予孕妇对应的干预措施进行妊娠结局改善。本研究经过分析高危因素发现,流产次数在3次以上、孕期被动吸烟、使用抗生素、父母职业接触有害物质、妊娠期合并症都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尤其是多次流产和妊娠期合并了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孕妇,危险性会更高,对于这类孕妇应当加强监护,提高警惕,尽可能早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进而采取合适的手段加以干预。
综上所述,对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使用产前超声检查的方法应用价值较高;有多次流产、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妊娠期合并症、纤维蛋白原偏低、胎位异常、使用抗生素的孕妇危险性偏高,胎儿出现先天性心脏病的几率更高,临床中对于该类孕妇需要加强监护,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一旦发现征兆要马上采取对症的措施加以处理,尽量改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