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南部地区羊肚菌资源及生境调查
2018-03-19韩鹏远柴美清
韩鹏远,柴美清,陈 斌,李 青,赵 毅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31)
羊肚菌Morchella隶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ohellaceae,因其菌盖有不规则的凹陷且多褶皱,外形与羊肚极为相似而得名[1]。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化痰理气、补肾、补脑等功效,是一种珍稀的食药兼用真菌[2-4]。虽然已有人工栽培羊肚菌成功的报道,但栽培羊肚菌的产量不稳定,所以,对野生羊肚菌资源及生长环境的调查研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山区面积较大,境内森林繁茂、植被覆盖率高、大小河流众多,其独特的气候特点造就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大型真菌资源极为丰富,尤其为羊肚菌的发生提供了优越的生态条件[5]。山西省羊肚菌资源较丰富,几乎遍布全省,但随对羊肚菌需求量日益增加,野生羊肚菌资源正逐年减少。
本研究对山西中南部地区5个县区发生的羊肚菌及其生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以期丰富山西省羊肚菌种质资源,为野生羊肚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羊肚菌子实体于2015年4月19—30日采集于山西襄汾县、浮山县、方山县、安泽县、娄烦县。
1.2 植被生境
采用GPS定位法获取羊肚菌分布区准确地理坐标并拍摄照片,详细调查区域植物种类组成,海拔、经纬度等生境因子,逐项填写在相应的调查表内[6]。
1.3 采集土样及测定理化性质
在5处采集地分别选定3处样点,除去地表枯枝落叶层,采集土样,深度10 cm,混匀用于理化性质测定[7]。参照文献[8]的方法,测定土壤的pH值、有机质、氮、磷、钾养分。速效磷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法测定。
1.4 形态鉴定
将采集到的子实体用无菌水轻轻冲洗2遍,去除泥土灰尘,观察并记录菌盖、菌柄的颜色,脊脉的特征,凹陷的形状,菌盖与菌柄的着生情况。同时测量菌盖、菌柄的大小[9]。
2 结果与分析
2.1 羊肚菌发生地生态环境分析
表1 羊肚菌生长环境
5处羊肚菌发生地信息列于表1。方山县和安泽县羊肚菌均发生在原始森林的阳坡上,地上有大量的松针和落叶覆盖,腐殖层较厚;襄汾县和娄烦县羊肚菌均发生在人造杨树林内,地上植物种类较单一;浮山县羊肚菌发生在住户院内的空地上,发生位置曾放置过砍伐的杨树,目前地上仅有少量草本植物(图1),5个发生地在采集的当天或前一天均下过雨。
2.2 羊肚菌发生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5处羊肚菌发生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有所不同,即5处发生地的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安泽县采集地的pH为中性偏酸,浮山、方山、襄汾3地的pH为中性偏碱,娄烦县采集地的pH为弱碱性。方山县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可能与采集地腐殖层较厚有一定的关系。
表2 羊肚菌发生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2.3 羊肚菌子实体形态
襄汾羊肚菌(图2-A)子实体单生或群生,着生于土上。菌盖呈淡黄色,近圆锥形,高度为3~6 cm,直径为2.5~5.0 cm,表面的小凹坑较浅,近圆形,为淡黄色;棱脊薄呈黄色;菌柄中生,长5~7 cm,呈白色或淡黄色,基部稍膨大,表面光滑,少有凹槽。
浮山羊肚菌(图2-B)子实体单生,着生于土上。菌盖呈淡灰色,近圆锥形,高度为2.5~4.0 cm,直径为2~3 cm,表面的小凹坑较深,呈不规则形,为淡灰色;棱脊薄呈灰白色;菌柄中生,长2.5~3.5 cm,呈白色或淡黄色,基部稍膨大,表面光滑,少有凹槽。
方山羊肚菌(图2-C)子实体单生或群生,着生于土上。菌盖呈黑灰色,为圆锥形,高度为1.5~5.0 cm,直径为1.5~3.5 cm,表面的小凹坑较深,呈不规则形,为黑灰色;棱脊较厚呈黑色;菌柄中生,为棒状,呈白色,表面有少量条纹。
娄烦羊肚菌(图2-D)和安泽羊肚菌(图2-E)子实体形态相似,均为单生或群生,着生于土上。菌盖呈黄色,近圆锥形,高度为2~8 cm,直径为1.5~5.5 cm,表面的小凹坑较深呈长圆形,为黑灰色;棱脊较厚呈黄色,有桔黄色小点;菌柄中生,呈白色或淡黄色,基部膨大明显,表面有纵行显著扭曲的粗凸隆起。
3 讨论
通过对5处羊肚菌发生地生态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羊肚菌适生环境较广泛,在海拔438.00~1 743.50 m范围内均有野生羊肚菌出现,与李毅等[10]研究结果(800~1 000 m)相比,有所扩大。原因可能是,一是随着人们对羊肚菌逐渐认识,开发了更多的野生羊肚菌资源;二是人为干预导致,有研究表明[11],羊肚菌的发生与杨树有一定的相关性,植树造林为羊肚菌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根据对5处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态观察显示,娄烦羊肚菌和安泽羊肚菌子实体形态相似,其他羊肚菌子实体形态均不相同。对照《中国大型真菌》[12]图鉴,娄烦和安泽羊肚菌为褐赭色羊肚菌(Morchella umbrina),襄汾羊肚菌为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方山羊肚菌为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浮山羊肚菌仅根据子实体形态无法鉴定到种,需要通过其他特征或测定其DNA序列来进行分类。本研究表明,山西省内羊肚菌资源较丰富,为羊肚菌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1]杨芳,王新风,李刚,等.不同碳、氮源对羊肚菌生长与胞内多糖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7,28(11):396-400.
[2]卯晓岚.中国蕈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林晓民.中国大型真菌的多样性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高俊杰.泰山羊肚菌生境调查及营养价值研究 [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7(1):32-33.
[5]王云,郭升升,张勇,等.山西省羊肚菌资源调查[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4):39-42.
[6]孟珍贵,李永,赵琪,等.滇西北松口蘑菌塘的生态因子调查[J].食用菌学报,2011,18(1):12-17.
[7]王昭艳,左长清,曹文洪,等.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分析[J].土壤学报,2011,48(4):715-724.
[8]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4-35,81-83,106-107.
[9]熊川,李小林,李强,等.四川秋季发生的两种羊肚菌生境调查与鉴定[J].菌物学报,2016,35(1):29-38.
[10]李毅,张勇,肖晋川.山西省羊肚菌资源及开发利用[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8):41-43,59.
[11]刘红民.杨树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J].防护林科技,2014(11):110-111.
[12]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