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里有蹊径 旅游扶贫成效显
2018-03-19汪枭枭
文 / 图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汪枭枭
正安县市坪乡龙坪村利用原有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复原了《桃花源记》中描述的场景,并通过打造高端民宿、家庭旅馆等措施,帮助当地居民实现脱贫致富。
1600多年前,陶渊明写下短短数百字的《桃花源记》,却留给后人无限遐想。历代文人雅士纷纷寻找桃花源,全国多个地方争夺“桃花源”这一称号,并提出大量的证据佐证。
时至今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归园田居”成为现代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在正安县市坪乡龙坪村,正有这么一处“世外桃源”,名为“桃花源记景区”,满足了世人对世外桃源的美好想象。
远方的田野有世外桃源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吟诵《桃花源记》的名句,乘坐景区观光车至桃花湖,沿着湖边步行至桃花岛,岛边有一溶洞,入口狭窄,不易发现,被称为桃花洞,洞长200多米。穿过桃花洞,豁然开朗,桃花村映入眼帘……
进入桃花源记景区,眼前宛如陶渊明所描写的画面:四周的山把桃花村围成一个小盆地,有良田美池,有桃树,还有远处的屋舍……来自重庆的游客李伟峰惊叹:“太神奇了,这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在1995年以前,村里没有公路,村民进出最便捷的通道就是打着火把穿过桃花洞,否则就要翻过山坡才能出村。”景区负责人旺波说,从前的龙坪村,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生产生活条件严重落后。
根据龙坪村独有的生态优势和地质条件,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教师建议利用这里“一山两世界、一洞两重天”的地形优势,按照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打造旅游景区。
为了改变当地100多户村民贫穷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正安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调研和充分论证,决定以龙坪村大阡组为核心,打造一个4A级景区,推动旅游开发和旅游扶贫相结合,让人们在这片“远方的田野”上寻找诗歌,也为当地群众带来收入。因为这里的环境与《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场景非常相似,于是景区定名为“桃花源记景区”。
3年来,正安县累计投入2.6亿元用于景区基础建设和景观打造,吸纳了当地农户350余人在项目区务工,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80人,户均年增收3万元左右。得益于旅游的发展,如今的桃花源记景区外,农家乐、休闲农庄、乡村旅馆也逐渐发展起来。
留住传统民居中的仡佬文化
“桃花源记景区的所在地市坪乡是苗族仡佬族多民族聚居地。这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少数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景区工作人员冯青青介绍,桃花村是景区的核心区,以前这里居住的村民主要是仡佬族,保留了丰富的仡佬族歌舞、服饰等民俗文化。
桃花村占地2.8平方公里,景观设计力图展现陶渊明笔下鸡犬相闻、怡然自乐的生活场景。景区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养生祈福等多项旅游功能为一体,为游客创造一种休闲体验方式。
走在桃花村,处处是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没有过度开发的痕迹。古朴的老式木屋成为景区的一大特色,为景区注入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开门进屋,现代化设施应有尽有,同城市中的星级酒店别无二致。
“这里是我们的特色酒店‘桃源居民宿’。”冯青青告诉记者,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景区在不改变民居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将原有的民居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打造成主题各异的高端民宿。景区内100多栋原始民居,目前已有32栋完成改造。
青草、石阶、木屋……特色的仡乡民宿和田园风光结合,让这里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理想之地。在复古的外观和现代化设施的基础上,桃花村的民宿还分成了辣椒铺、铁铺、布铺等多个主题,在每一栋民宿前为游客展示村民原始的生活风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打铁、织布、打糍粑、推石磨磨豆腐等民俗活动。
此外,配备齐全的厨房用具也是桃源民宿的一大特色。
“桃花村的每一栋民宿都配备了厨房,这主要是为景区开展农耕项目体验而设置。”旺波说,“在景区的核心区,我们专门规划了一块阡陌农田,供游客使用。夏天来这里度假避暑的游客可以去田里体验农产品采摘项目,三五个好友自己下厨。”
旺波告诉记者,今年8月份,景区将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引领旅游产业从观光式到体验式变化,到时候除了农耕体验以外,将有更多的娱乐和体验项目面世。
出于对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正安县市坪乡龙坪村“桃花源记景区”在不改变民居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将原有的民居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打造成主题各异的高端民宿。图为用传统民居改造的“桃源居”民宿。
家庭旅馆增加居民收入
在桃花源记景区门口的“桃花源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住着123户从景区搬迁出来的村民,黄芬就是其中之一。“土地大部分流转了,但现在房子给我们解决了,安置点买菜也很方便,在景区里面做保洁,试用期每月能拿1500元,还包一日三餐。”
说起现在的工作,黄芬说:“比以前轻松多了,至少不用肩挑背扛,也算是‘朝九晚五’的生活。我们希望景区快点发展起来,这样我们的工资也会跟着涨。”
除了和黄芬一样在景区从事保洁、保安等工作的村民,还有一部分选择在正安县旅游局的带领下发展旅居。所谓“旅居”,就是把安置点上那些外出务工的村民的房子进行统一整合,改造成特色家庭旅馆,专供那些来这里避暑,需要长住一两月或三五月的游客居住。
“和景区里面的高端民宿不同,景区外面的家庭旅馆主要针对的是中低端消费。”正安县旅游局工作人员郑宇伽说,“我们这里夏季气候凉爽,来这里避暑的人很多。但景区里面的民宿住一晚要成百上千元,对于那些需要在此长住度假的旅客,成本还是太高,所以我们决定在景区门口的安置小区发展旅居。”
郑宇伽告诉记者,正安县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为了发展桃花源记景区的旅居产业,县旅游局曾多次组织人员到外面考察。“以前很多人觉得酒店必须是高楼大厦,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特色民宿和家庭客栈受到游客的欢迎,只要管理得当,也能为村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对安置点家庭旅馆的有序管理,正安县旅游局专门组织成立了旅居合作社,对安置点的家庭旅馆进行统一管理,对度假的旅客进行统一分配,以保证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
“我们初步计划按照60元1天,实行吃住一体化运营。”郑宇伽介绍,目前已经有20户村民加入了旅居合作社。通过发展旅居产业,一方面解决了当地部分村民的就业,另一方面把空余的房子合理利用起来,满足旅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