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2018-03-18刘光前
刘光前,高 利
(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哈尔滨 150030;2.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哈尔滨 150038)
乳房炎(Mastitis)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广泛散布于世界各地,不仅是奶牛生产中损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也危及人类健康,因患乳房炎奶牛的奶中往往富含很多病原微生物、毒素或因过度治疗而残留的抗生素,食用后可导致发热、呕吐、腹泻及过敏等[1]。因而,奶牛乳房炎也是影响乳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乳房炎是由各种病因导致的乳房炎症,其主要特点是乳汁发生理化性质和细菌学变化,含有凝乳块和很多白细胞[2]。乳房炎发作时,尽管许多患病乳腺可呈现肿大和痛苦,但大多数病例用手触诊乳腺时难以发现反常,肉眼检查乳汁也难以观察到病理改变。因而,对这种亚临床型乳房炎(又称隐性乳房炎)的确诊主要是依托乳汁中的白细胞计数,因此有人将乳房炎定义为感染乳腺乳汁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多的一种疾病[3]。
1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
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支原体、真菌、病毒等,多达150种,较常见的也有20多种。这些病原微生物可分为主要病原和次要病原,主要病原通常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等,次要病原主要有牛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等。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还可分为接触性病原和环境性病原,接触性病原主要有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支原体等,环境性病原主要有大肠杆菌和乳房链球菌等[4]。患乳房炎的奶牛其乳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率最高,其次是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2 传染性乳房炎的控制
2.1 隔离病牛或调整挤奶顺序
隔离感染性乳房炎病牛是切断病原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5]。由于多数乳房炎为隐性乳房炎,生产中不易及时发现,只能通过对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才可确定,加之很多舍饲条件下又不便于隔离,因而隔离病牛在生产上常常难以实行,故选用适当的卫生防疫办法对防止乳房炎非常重要。给牛挤奶时按头胎牛、未感染牛、感染牛的次序进行,可减少感染性乳房炎的发生[6]。头胎母牛乳房炎感染率最低,先挤头胎母牛的牛奶,乳房炎致病菌残留在挤奶器上的可能性最小。
2.2 加强检疫
当必须购入后备奶牛时,特别是在其他牛群中挤过奶的奶牛,应视为一个潜在的传染源,在进入挤奶牛群前应进行乳样细菌培养,有必要将其隔离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只有证明牛体未携带传染性病原体,才可将其加入挤奶牛群。
2.3 严格消毒
在已感染乳区上使用过的挤奶机的乳头杯内衬很有可能被病原体重度污染。不应该仅将挤奶杯放在消毒剂中浸泡,更应当在摘除挤奶杯后,先用水自动漂洗挤奶器(后冲洗),后用消毒剂漂洗,可减少传染性乳房炎病原体的扩散。
2.4 环境性乳房炎的控制
在现代化且标准化奶牛场里,环境微生物已经成为乳房炎的主要病因。环境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占到所有乳房炎的3%~10%、占到成年奶牛总数的12%~16%,最常见的病原菌是乳房链球菌。发生环境性乳房炎的牛群特点是传染性乳房炎已降至最低水平;牛群体细胞数常<200 000个·mL-1;临床乳房炎发病率高,存在卫生清洁方面问题。因此,对挤奶程序和环境评价是判别乳房炎发生的最佳根据。
3 引起环境乳房炎的病原菌
环境微生物可分为链球菌属和革兰氏阴性菌,其微生物有时被称为“粪便微生物”[7]。最首要的链球菌种包含:乳头链球菌、泌乳链球菌、牛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首要是大肠杆菌类,其他还包含克雷伯杆菌、柠檬酸菌属和沙雷氏菌[8]。环境中其他病原菌还有诺卡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菌属、酵母菌属、霉菌和藻类等[9-11]。因为乳头与牛床垫料接触频繁,因而垫料是乳头微生物的首要来源。在所有有机垫料中,尤其是在湿度和周围的温度适合微生物成长时,环境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都十分活泼。用稻草作垫料特别适合乳头链球菌的生长,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杆菌在锯末屑、刨花、循环的粪便中更容易生存。环境微生物一般感染的持续时间短,更易导致临床乳房炎,通常不引起体细胞数升高。
3.1 环境乳房炎的控制方法
控制环境性乳房炎,需要降低环境湿度以及乳头在环境病原菌中的暴露时间[12-15]。主要有以下方法:使用通风良好的牛舍,确保奶牛舒适;在尽可能清洁的环境中养殖干奶母牛和青年母牛,尤其是在产前两个星期;确保奶牛在清洁的牧草地上放牧(遮阴区域也应洁净);选用无机垫料,能够有效降低水分含量,避免有机物污染;做好挤乳前卫生作业,包含挤奶前药浴乳头消毒。
3.2 干奶期的控制
抓好干奶期的奶牛管理,对避免环境病原感染极为重要。干奶期用药能消除部分已感染病例,在避免感染环境链球菌的同时,也能明显降低临床乳房炎的发生[16]。干奶期的最后两个星期为关键期,这一期间奶牛处于很容易感染的阶段,应坚持环境洁净,减少乳头在病原菌中的接触时间。
3.3 泌乳期的控制
避免新的环境病原菌感染极为重要。乳头药浴在现代化牛场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作用效果较好,不仅应该在挤奶前应用,在挤奶后也应使用,但其对环境病原菌的作用不明显[17]。要使泌乳期感染降到最低程度,应尽可能降低挤奶前用于清洗乳头的用水量、有效地消毒乳头并及时擦干,以保证在套挤奶杯时乳头干爽。
挤奶后应让奶牛站立1 h,使乳腺管有充足的收缩时间,以避免环境病原菌侵入。产犊后,应尽早挤奶,这样能够根除在生产前后进入乳腺的病原菌,并降低感染率以及临床乳房炎的发病率[18]。其他重要的控制措施:保证牛日粮中富含充足的维生素A和E,以及微量元素硒;用大肠杆菌突变株疫苗对奶牛进行接种免疫,以控制革兰氏阴性菌;使用性能良好的挤奶机械并运用正确的挤奶办法;尽可能降低奶牛的应激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