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逻辑与理论创新
2018-03-18葛扬
葛 扬
一、所有制结构多元化是基本经济制度形成的历史起点
改革开放前,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设想出发,尤其是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理论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影响,把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解为纯粹的公有制,认为一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就不能有任何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只能搞单一的公有制。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存在,并且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可以通过“大跃进”来实现,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结构,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此外,“八年赶英超美”口号的提出以及“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共产主义到来之时”等认识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其实是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切实际的认识。总的来说,在社会主义最初二十年间,我们对本国国情和历史方位的认识不清晰、不准确。实践证明,这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片面追求公有水平高、公有程度纯的所有制结构,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活力,以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难以具体而充分地发挥出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提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论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围绕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来制定和执行改革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本本教条出发,也不能从外国模式出发。必须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科学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所有制探索方面的经验教训,从所有制多元结构而不是单一结构对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行新的认识。所有制结构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新发展,是指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所有制以一定的形式形成的相互间的关系。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所有制结构既含有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的关系结构体系,也包括同一所有制形式内部不同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体系。
那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所有制结构是怎样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而决定所有制关系变更和所有制结构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水平,而不是人们的意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其实就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兴起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构成和比例的变化。我们通过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构成和比例的变化来考察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全面深入认识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
首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由“对立”到“必要补充”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页。个体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79年4月, 国务院批转《关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报告》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提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私营。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86-787页。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这是党首次提出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指出,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总的说来还比较低,又很不平衡,在很长时期内需要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并存。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中国现在的个体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联系的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是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80页。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指出,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同时还指出,在不同的经济领域,不同的地区,各种所有制经济占的比重应当允许有所不同。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认识逐步发展到由个体经济作为必要的补充、到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都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党的十三大报告对个体、私营经济问题的论述,是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其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由“必要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
1992 年春,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带来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在“南方讲话”中,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创造性论述[注]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2-373页。都是对传统理论的重大突破,也为民营经济纳入体制之内,发挥平等竞争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同时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注]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26、227页。党的十四大首次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由“必要补充”转变为“共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进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并依法加强管理。国家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私营经济的认识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明确了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与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0页。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 使之健康发展。要健全财产法律制度,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对它们进行监督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由“补充”上升到了“重要组成部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由“方针”上升到了“基本制度”,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主体的关系由“有益补充”变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把非公有制经济纳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中,由“制度外”进入“制度内”。这不仅是所有制理论的历史性突破,而且是党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一次本质意义上的突破,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标志着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更加成熟。
第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由基本经济制度到“两个毫不动摇”的推进。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的思想,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注]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48页。这就彻底摒弃了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对立起来的认识,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全面地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定位。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66页。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正确处理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首要关系确定下来。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只注重发展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只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两者协调发展,避免片面性,才能确保改革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重申并强调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注]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33页。这“两个平等”是党的十七大在所有制理论上的亮点。
第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由“两个毫不动摇”到“两个都是”的深化。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在继续强调“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注]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29页。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新突破,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都是”,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515页。“两个都是”的提出,丰富了“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了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两个都是”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过去我们也讲“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列起来讲还是第一次。这种以党的文件形式来肯定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举措是空前的,也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更有力的外部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继十八届全会提出“两个都是”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推出了一系列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的改革举措。主要有: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等等。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出来的一条道路。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从本质上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发展的历程,也是我们党对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二者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二者关系是贯穿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发展的一条主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不断探索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二者的关系,总结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特点,提升对二者辩证发展的掌控能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发展。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推进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
从所有制结构的角度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还必须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角度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所有制实现形式即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长期以来,人们在单一所有制结构认识的基础上,把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混为一谈,以致我们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理解为仅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除此以外的一切公有制实现形式都被排斥。客观地说,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初期,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这种单一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对于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快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种单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弊端不断显现出来,甚至抑制了微观经济主体的内在活力并影响着宏观经济运行,从而限制了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展。
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的两个范畴。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财产权能结构的组织形式和公有资产运营方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所有制实现形式不直接决定所有制的性质。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同一种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用同一种实现形式。一个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何种所有制实现形式,是由该社会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当然,在生产力还不发达,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公有制应该采取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来实现,在保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公有制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前提和基础,公有制决定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公有制实现的途径和手段。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公有制的本质及所代表所有者的利益,必须通过一定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才能得到实现。也就是说,公有制实现形式反映了公有制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突破对公有制的传统认识,积极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首先在农村开始,1980年我国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经济形势巨大变化,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之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又在城市展开,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国有企业改革围绕放权让利来扩大企业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体制下国营企业只是被动完成指令性计划的状况,企业的发展意识、盈利意识和创新意识显著增强。1987年3月,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把改革重点放在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上,[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政府工作报告》,《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327页。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尽管承包制仍保留“放权让利”来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做法,但实际上已超越了分配关系的调整。企业在完成合同内容的要求后,享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来决策其部分经营活动,这样一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商品经济意识就逐步显现了。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为进一步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体制基础,也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1994年之后,国有企业改革便从以往的放权让利、实行承包制调整为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新阶段,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这些都是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的有益探索。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与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0页。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理论,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概念,指出公有制可以存在多样化的实现形式,明确区分了公有制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强调积极探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实现了公有制深层次问题的重大突破。1999 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相互参股等方式,改为股份制企业,[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09页。并强调国有企业应该通过股份制积极吸收社会上的资本,提高国有经济的引导力。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466页。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指出将股份制作为我国相当一段时期内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对我们党以往有关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新的深化和发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注]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632页。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515页。2015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53页。2016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同志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重申,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从来没有动摇。中国共产党党章都写明了这一点,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59、258、261页。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3页。
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探索的过程,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多种有效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会改变公有制性质及其主体地位,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我们党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也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这就为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每一次公有制理论的突破和发展都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这是我们党总结经济改革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第一,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也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而不是谁的主观意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生产力发展状况存在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这决定了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性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都可以利用,是由我们今天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单一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既不能够适应市场交换对产权主体的基本要求,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前提。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各种所有制性质的经济主体,都在市场上平等竞争,不仅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坚持公有制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统一,如果它们没有较好的质量和较高的经济效益,那么一定规模的数量也就没有实际意义。第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公有制实现形式多元化的目的是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把混合所有制作为重要实现形式是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重大创新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515页。这里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就是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在党的文件中首次将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来认识,并强调要积极发展。从而深化了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丰富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是我们党在基本经济制度认识上的新突破。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了混合所有制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无论是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还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都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混合发展的过程,其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只不过有的混合是宏观层面、外在的,有的混合是微观层面、内在的。不同所有制经济的混合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制度外到制度内的演化过程。改革开放初期,对原有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进行改革的同时,允许体制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一项成功的增量改革,有效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生成和发展,是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才有不同所有制性质和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混合”,由此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混合由企业外部转到企业内部。
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们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再到“混合所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体现。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混合所有”一词。党的十五大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阐述了公有制和股份制的关系。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0页。这就是说,能否科学地、积极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关键看企业资本的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混合所有制只要国家和集体控股,就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相互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应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注]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49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66页。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注]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633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既是对以往关于基本经济制度论述的继承,又是新时代基本经济制度理论认识的深化。会议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515页。把混合所有制经济看作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重要贡献。因为基本经济制度中,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之间必然会互相融合、交叉持股形成新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它既不是过去那种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又不同于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私有财产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的股份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型公有制经济。
为什么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呢?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完善、巩固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把“两个毫不动摇”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政府要采取国有独资和绝对控股,在其他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本要控制引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促进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在更大范围和领域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新局面,在二者的相互融合中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目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3页。
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股份制经济,是一种富有活力和效率的资本组织形式。我国的股份制特点是不同性质的资本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经济,也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这样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结构,推动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的流动和重组,优化资本配置,使效益最大化;有利于依托多元产权架构和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提高国有经济或公有经济效益;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更多领域,拓展发展空间。
混合所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一论断,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党在所有制和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值得注意的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个“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其内涵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包括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主体的多种非公有制经济。这就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则是除了公有制为主体外,还包括多种非公有制经济。混淆了上述两个范畴,就不能准确理解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体二面的事情。国有企业改革就是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质上是股份制改革。混合所有制的目的不是为了混合而混合,是为了让国有企业在改革中能够增加竞争力和活力,推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混合的目的是为企业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企业治理的、能够培养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治理体系。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改造、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改革阶段后,推进分类改革。2015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把国有企业明确划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确定了不同的改革模式,其中商业类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而公益类国有企业则一般采取国有独资形式,但在有些领域也允许非国有企业参与。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51页。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个标准是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资源整合,放大国有资本效应,发挥和释放基本经济制度优势,把混合所有制经济转化成国家竞争力优势。政府要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定位、功能、资本属性差异,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国有企业的资本等优势和私营企业的机制灵活等优势有机结合,形成在治理机制、资产效益、产业创新等方面协同互补的新的竞争力。发展混合等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政府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及企业家的健康成长,更好地体现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要推动资源整合,放大国有资本效应,释放产业创新的互补优势。国有企业主要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基础性和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领域具有竞争和创新优势。私营企业主要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在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方面更具竞争和创新优势。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能更好地整合两种优势。
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涉及产权层面的深层次改革,是一场直接关系到多方面经济利益的深刻革命,是经济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所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能刮一股风,将改革变成一场运动。必须摒弃“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的争论,实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携手共进、深度合作,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达到“国民共进”。混合所有制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结合起来,既包含了公有制经济,也包含了非公有制经济。尽管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各种所有制成分之间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但是,由于它们各自都有所有制性质上的归属,所以相互之间无法完全替代。尽管世界各国都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过中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绝不是一般意义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正是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本质上的差别。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