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病防治知识

2018-03-18智艳丽

四川畜牧兽医 2018年12期
关键词:病畜布病布鲁氏菌

智艳丽

(河南省偃师市畜牧局,河南 偃师 471900)

1 概念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称波状热。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导致该病的病原体。

布鲁氏菌病在家畜中,以牛、羊、猪易感。本病主要引起母畜流产,公畜出现睾丸炎。人感染本病后,长期发热、多汗,出现关节炎、睾丸炎、附睾炎,孕妇可流产等。该病为乙类传染病。

2 病原特性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球状、球杆状细菌,菌体长 0.6~1.5 μm,宽 0.5~0.7 μm,不形成芽孢和荚膜,无鞭毛,不运动,需氧,对营养要求较高,其培养特点是生长繁殖缓慢,牛种布鲁氏菌的培养可在需氧条件下进行。病菌主要存在于病畜的生殖器官、内脏和血液中。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7 d,在冷暗处和胎儿体内可存活6个月。1%来苏尔、2%福尔马林、5%生石灰水15 min可杀死病菌。

3 布鲁氏菌的生物分型

已发现马尔他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和犬布鲁氏菌共6个种,每个种可分为不同的生物型(共20个生物型),其中马尔他布鲁氏菌1~3型,流产布鲁氏菌1~9型,猪布鲁氏菌1~5型,还有绵羊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和犬布鲁氏菌各1个型。

4 布病的传染源

布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动物,一般羊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猪。家畜感染早期往往出现流产和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有传染性,皮毛、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汁、尿液也常带菌。

5 布病的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等途径感染,蜱虫叮咬也可传播本病。如牛羊共同放牧,可发生牛种和羊种布鲁氏菌交叉感染。动物布鲁氏菌可传给人类,但人传人的现象较为少见。

6 易感动物

布病易感动物的范围很广,牛、羊、猪、马、狗、鹿、猫、鸡、鸭等都可感染本病,但主要是羊、牛、猪易感,母畜较公畜易感。

7 发病症状

病畜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黏液。流产多发生于母畜怀孕后三、四个月。流产母畜多数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感染公畜出现睾丸炎,其睾丸上缩,行走困难,拱背,饮食减少,逐渐捎瘦,失去配种能力。病畜其他症状可能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

8 布病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流产胎儿、胎膜的变化可确诊。常用的诊断方法是血清学诊断,其中以平板凝集试验或试管凝集试验为主。

9 布病防治

加强检疫,以预防为主。

9.1 定期检疫 幼畜断乳后进行一次布病检疫。成畜两年检疫一次或每年预防接种而不检疫。检出的阳性畜要捕杀,不能留养或治疗。

9.2 免疫接种 新生羔羊呈阴性的,用2号弱毒活菌苗饮服,羊不分大小每只饮服500亿活菌,注射,则每只羊25亿菌。奶牛禁用疫苗接种。

羊感染后以无害化处理为宜,严禁与假定健康羊接触。污染的用具和场所应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凝集反应阴性羊用布鲁氏菌猪型2号弱毒苗或羊型5号弱毒苗免疫接种。

10 布病对人的传染

10.1 直接接触传播 人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可因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分泌物等而被感染。

10.2 消化道传播 人进食未消毒的被污染牛奶、奶酪,未熟的动物肉和内脏均可被感染。

10.3 呼吸道传播 人吸入含布鲁氏菌的尘粒可被感染。

10.4 其他传播途径 病菌可通过母乳传染给婴儿;患布病动物的排泄物(粪、尿)和分泌物可污染水源,被污染的水源也可传播布病。

11 布病季节发病率

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以4~8月发病较多。

12 布病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职业是否有关

各年龄的人均可感染布病,与性别无关,中、青年是主要劳动力,接触病畜多,因此感染布病机会相对较多。本病有明显的职业性,兽医、皮毛加工工人、牧民的感染率一般较高。

13 人感染布病的临床特征及应对

13.1 人感染布病后发烧,体温可达38~40℃,有的人长期处于低热状态,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呈弛张性发热,一般以长期低热居多。患者另一个发病特点是多汗,尤其是发病初期,患者晚上汗多,汗质黏稠。此外,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男性患者易出现睾丸肿大,女性患者有月经不调,流产,白带过多等症状。

13.2 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向医生提供病畜接触史及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布鲁氏菌检测。确诊为布病的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治疗,如不及时治疗或疗程未够,布病易转为慢性,转为慢性后则很难治愈。

14 布病对人的危害

布鲁氏菌可侵入人体各部位,引起器官、组织病变,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严重的可造成劳动力丧失。

15 布病的治疗原则

布病应早发现,早治疗。布病治疗至少要3个疗程,每个疗程21 d,患者必须按要求完成全程治疗。发病3个月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时治时停,转成慢性布病后,则很难治愈。

16 布病控制

防制布病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畜间布病因地制宜采取以免疫、检疫、淘汰为主的综合防病措施。防制布病基本方法是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及畜群。

16.1 引进牛羊要搞好检疫,防止引入患病牛羊。如果牛羊已患布病,应及时淘汰。病畜棚圈严格消毒,净化。打扫圈舍时,要戴口罩,防止吸入布鲁氏菌。

16.2 阴性畜及时免疫是预防畜间布病传播的有效方法。免疫要年年坚持,不能出现空白。

16.3 患病牛羊流产的胎儿、胎盘要深埋或焚烧,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直接用手拿。接羔、处理流产胎羔时要带上橡胶手套,处理完毕要用消毒剂洗手,被流产物污染的地方用生石灰或消毒剂消毒。被污染的屠宰场等场所应严格消毒,同时加强对水源、粪便、牲畜的管理。布病患者的排泄物、污染物也要进行消毒,病人的碗筷要煮沸消毒。

16.4 牛奶、羊奶煮沸后饮用。吃涮羊肉时,肉要熟透了再吃。

饭店、家庭用的菜刀、案板要生熟分开,切生肉的刀、案要用热水消毒。抹布要有两块,一块擦生肉刀案,一块擦熟肉刀案。

16.5 饲养牛羊、接羔、挤奶时,必须穿工作服,工作服放在固定的地方,随穿随脱,定时消毒。挤奶后必须洗手。

17 布病检疫的重要性及病畜处理

17.1 对家畜进行布病检疫一方面可及时检出患病畜,查清疫情和分布范围,掌握其流行规律和特点,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杜绝传染源输出和输入,保护未发病地区不受污染。

17.2 疫区内的各种家畜均属被检对象,检出的布病畜一律不准输出,原则上应屠宰,无害化处理。

18 布病预防

18.1 疫苗免疫 布病阴性畜用布鲁氏菌苗免疫。S2菌苗是预防畜间布病的主要菌苗,目前多用口服法接种,羔羊5月龄,牛犊、仔鹿8月龄后可应用。奶牛禁用疫苗预防。

18.2 污染场地消毒 被流产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或10%~20%漂白粉消毒。被流产物污染的衣物和其他物品用1%~3%来苏尔溶液,1%~3%漂白粉上清液或0.3%新洁儿灭溶液或0.1%~0.4%二氯异氰脲酸钠水剂等消毒。

18.3 把好牲畜输入关 为防引进布病畜,牲畜应从非疫区购入。调运牲畜,尤其是跨县、省境调运牲畜,应在兽医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检疫,不得私自交易和调运。

18.4 加强家畜管理 管理好家畜要做到如下三点:家畜圈养,统一放牧;人畜分居,牲畜不要饲养在室内;建产羔室,在室内产羔接羔,产羔室内应备防护服、消毒液、肥皂、面盆、毛巾等。

18.5 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执行职务的检疫人员、疫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疫情后,城镇应于6 h内、农村应于12h内通过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并报给上级行政、行业主管部门。

18.6 做好个人防护 密切接触布病畜的人员包括诊断、采样、扑杀、无害化处理人员及清洗消毒人员、饲养人员等。进入感染或可能感染场地和无害化处理地点要穿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口罩、防护镜,穿胶靴。感染场地或可能感染场地和无害化处理地点应消毒,人员离开场地需脱掉防护装备,脱掉的防护装备置于容器内消毒,换衣区域应进行消毒,人员用消毒液洗手并洗浴。

18.7 六步洗手法 用流动的水将双手充分浸湿后,用肥皂或皂液涂抹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并搓揉双手(保持泡沫停留6 min),搓揉步骤为: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揉;掌心相对,交叉指缝搓揉;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揉;握住大拇指旋转搓揉;将手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的掌心旋转搓揉。

猜你喜欢

病畜布病布鲁氏菌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牛羊结核病和布病监测及净化技术
布病防控知识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