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今墨对药结合吕景山对穴治疗梅杰综合征1例

2018-03-18高伶俐郝重耀吕玉娥张天生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脉弦平肝温服

高伶俐,郝重耀,吕玉娥 ,张天生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2.山西省针灸医院,山西太原030006)

梅杰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椎体外系疾病,临床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是以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及面部肌肉不自主样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没有统一的诊疗标准,临床多采用药物对症治疗,但临床疗效并不满意。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曾师从施今墨老先生,在精心研究施老先生对药的基础上,首创针灸“对穴”及“无痛进针”“同步行针”手法。在临床中,吕教授注重针药结合,每获良效。下面就施今墨对药结合吕景山对穴治疗梅杰综合征病例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7岁,2017年4月8日初诊。主诉:“双眼睑下垂、痉挛及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4年余”。患者于201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自主双眼睑下垂、痉挛及面部肌肉抽搐,以劳累、情绪紧张时明显,情绪稳定后症状减轻,就诊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明确诊断为“梅杰综合征”。因该院无法进行该手术,未予治疗。以后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并因双眼睑频繁痉挛而影响正常行走。后就诊于太原某中医院行中药及针灸等治疗1年,病情未见改善。且不自主眨眼及面肌抽动频度增加,逐渐出现畏光及吞咽不畅症状,偶有口角流涎。刻下症:双眼睑痉挛,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畏光、吞咽不畅,偶有口角流涎,食欲一般,精神、睡眠差,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诊断:西医诊断:梅杰综合征;中医诊断:颤证(肝风内动)。治疗:以平肝息风为主,佐以疏肝理气、滋阴安神。方药:百合 30 g,知母 10 g,生地 15 g,天麻 10 g,钩藤(后下)15 g,鹿角霜 10 g,甘松 10 g,半夏 10 g,夏枯草 10 g,天冬 15 g,麦冬 15 g,沙参 30 g,茯苓15 g,陈皮 10 g,郁金 30 g,香附 10 g,藁本 10 g,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针灸:主穴:合谷、太冲、风池、印堂、百会、承浆、水沟;配穴:鱼腰、攒竹、丝竹空、太阳、四白、下关、颊车、地仓、双侧眼睑局部。操作:双侧眼睑浮刺,余穴常规操作。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日1次,每周6次。

2017年4月12 日二诊:药后患者自觉良好,症状略有好转,舌质红,苔薄,脉弦细。原方加白头翁30 g,白僵蚕10 g,以清热平肝、息风止痉,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针灸治疗同前,交替选穴。

2017年4月18 日三诊:药后患者自觉双眼睑痉挛减轻,眨眼及面部抽动次数减少,精神、睡眠好转,舌质红,苔薄,脉弦细。上方加全蝎10 g,蜈蚣3条以疏经通络、息风镇痉,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针灸治疗同前,交替选穴。

2017年4月25 日四诊:药后患者自觉症状较前好转,精神、睡眠尚可,舌质淡红,舌根苔厚腻,脉弦。上方加石菖蒲10 g,佩兰10 g,以化湿醒脾、祛陈除腐,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针灸治疗同前,交替选穴。

2017年5月2 日五诊:药后患者自觉双眼睑痉挛、面肌抽动和眨眼症较前明显好转,口角流涎、畏光好转,吞咽稍有不畅,精神状态佳,睡眠正常,小便正常,大便偏干,舌红,苔薄黄,脉弦。上方去石菖蒲、佩兰,加生白芍30 g,生川军6 g,以养阴柔肝、清热通便;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针灸治疗同前,交替选穴。

治疗1个月后,患者总体疗效明显,偶有眼睑痉挛、面肌抽动及眨眼,口角无流涎,无畏光,吞咽顺畅,心情愉悦、精神状态佳,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脉弦。继续口服中药巩固治疗,针灸隔日交替选穴治疗。同时,嘱患者自己调畅情绪、注意休息。

2 讨 论

梅杰(Meige)综合征是一种以双侧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及面部肌张力失调样不自主运动[1]为主要表现的锥体外系疾病,1910年由法国神经病学家Henry Meige首先报道[2],临床较为罕见。该病通常以30~60岁发病率较高,也有罕见十几岁发病者[3],男女比例约为 1∶3。梅杰综合征首发症状多为双眼睑痉挛,部分患者单眼起病,渐及双眼。以上症状在张口、咳嗽、睡眠等状态时可缓解,在刺激、紧张、疲劳、强光等刺激下会加重。下颌肌紧张严重者可影响吞咽、咀嚼和说话,喉肌和呼吸肌痉挛可引起发音障碍和呼吸困难,眼睑痉挛严重者甚至引起失明[4]。临床上将本病主要分为眼睑痉挛(BS)、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BSOMD)、口下颌肌张力障碍(OMD)三型[5]。目前西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一般认为与神经递质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等的平衡失调有关[6],治疗上首选 A 型肉毒素局部注射[7],但复发率高、易产生耐药性,且价格昂贵[8]。另外,临床也采用口服胆碱能受体阻滞药、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等缓解症状,或脑深部电激(DBS)术等治疗[9],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且药物副作用大,手术安全性低,并不为患者所接受。

本病归属祖国医学“颤证”,与“风”有着密切联系[10]。颤证病位在筋脉,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肝主筋,藏血;肾主水,藏精。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统血失司,则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就会出现拘挛震颤。肝肾同源,肾精亏虚,会影响肝血之充盈,无以濡养筋脉,进而导致震颤。另外,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肾阴亏虚,无以滋养肝阴,会引发肝阳偏胜,易化火生风,肝风内动,则引发震颤。年迈体虚、情志不畅、饮食劳逸不当等都会导致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亏虚或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引发颤证。

该病案辨证为肝风内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风胜则动”,风邪侵袭面部,则会出现面肌颤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医学纲目·颤振》中认为“风颤者,以风入于肝脏经脉,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也”,指出了肝为该病的发病部位。此外,患者症状会因紧张、劳累加重,所以该病案也与肝气不舒、神志不宁有关,治疗强调以治“肝”为主,在平肝息风、疏经通络的基础上,同时予以疏肝理气、滋阴安神治疗。治疗过程中采用“对药”结合“对穴”,共同发挥针药结合之优势,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方中百合知母地黄汤主治情志不畅而致的不能自制之症;二陈汤理气健脾安神;天麻-钩藤伍用,平肝息风、通络止痛之力益彰,治疗肝风内动而致的抽动症;钩藤-白头翁伍用,平肝息风力量增强,适用于血热风动之颤证;全蝎-蜈蚣相伍而用,息风解痉之力益彰,专治因风而致的各种痉挛抽搐;鹿角霜-甘松,二药守散相制,共奏理气开郁、益智安神之效;天冬-麦冬相伍,滋阴润燥、通畅三焦,治疗口干口渴、心烦不安等症;半夏辛温,夏枯草辛寒,半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二药伍用,引阳入阴,平衡阴阳,镇静止痉;郁金-香附:郁金行气解郁、祛瘀止痛,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活血,二药伍用,疏肝理气、活血解郁之力增强;石菖蒲-佩兰相伍,芳香化浊、醒脾开胃,主治湿阻中焦,脾胃运化失职而致的舌苔厚腻、口中甜腻等症;白僵蚕祛风止痉、化痰通络;沙参养阴生津;藁本作为引经药,引诸药入脑,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藁本具有镇静的作用。

针灸处方中合谷、太冲合称“四关穴”,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属阳主气,清轻升散,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原穴,属阴主血,重浊下行,二穴伍用,气血相和、升降相制、阴阳相调,共奏行气活血、疏经通络、调整全身功能之效;百会、水沟,二穴同为督脉经穴,相伍而用,具有醒脑开窍、镇静息风之效;丝竹空疏少阳经气,攒竹调太阳经气,二穴伍用,太阳、少阳两经同治,疏风散邪之力增强;风池为足少阳经和阳维脉交会穴,既可息内风,又能祛外风,专治各种风邪疾病;下关、颊车缓解颞颌关节紧张;鱼腰专治眼睑动、下垂等各类眼睑疾患;眼睑部快速浮刺,通过轻微刺激达到止痉的效果;太阳、四白、地仓等穴局部取穴,治疗眼睑痉挛及面肌抽动。针刺手法上采用“无痛进针”法,得气快、针感强,患者易于接受;合谷、太冲用泻法“同步行针”,疗效益佳。

3 总结

上述对药与对穴相结合,共奏清热平肝息风、疏肝理气通络、滋阴醒脑安神之功,治疗梅杰综合征疗效明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其规律,以便取得更佳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脉弦平肝温服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胃痛医案两则
清热利湿,凉血护阴法治疗银屑病四则
手脚冰凉,两张古方暖起来
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常规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治支气管炎
温脾平肝、化痰宁风法治疗高血压病62例临床观察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