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方脉对应”模式谈刘绍武对情志病的诊疗思路

2018-03-18范天田马文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绍武脉象情志

范天田,姚 博,马文辉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2.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三部六病教研室,山西太原030024)

随着现代生活、工作压力加大,情志病日益上升为疾病谱主流。历代医家皆从传统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角度辨证论治。脉诊作为中医诊断最为客观化的手段,张仲景首次将脉诊系统运用于临床作为辨证依据,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单一脉象就有二十四种,两种以上组合而成的病脉则达百种之多,对脉诊运用广泛,并促进了后世脉学的发展;李时珍撰《濒湖脉学》,描述了27(28)种脉象的体状诗、相类诗和主病诗,将脉学研究推向顶峰。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作为研究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医学流派之一,鼻祖刘绍武先生在整体气血论原则的指导下,首创“四脉定证、以脉定方”的诊疗方法,充分运用脉象这一唯一的客观化指标来诊察病情,尤其对情志病具有独到的认识。

1 整体气血论

整体气血论认为,机体具有整体性,机体的整体性表现在气血上,通过气血的循行,达成机体的统一,若整体气血发生病变,则形成整体病。整体病,即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障碍。情志病即为最常见的整体病之一。刘绍武先生经多年临床观察,认为脉象能够揭示整体病的本质[1]。

2 “脉-性-证-方”模式剖析

刘绍武先生潜心研究《伤寒论》多年,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独创“四腔-四脉-四种性格-四证-四方”的诊断和治疗整体病方法;导师马文辉发展了这一学术精华,并提出了基于“脉-性-证-方”模式的、以气血为中介环节的情志病诊疗体系。

寸口脉可以反映全身气血状况,而气血主要分布在四腔(颅腔、胸腔、腹腔、盆腔),整体气血失调,在寸口形成四脉,于是刘老独创“四脉定证”,舍证从脉,以脉诊断整体病。他认为任何整体病,不外乎溢脉、聚脉、紊脉、覆脉四者之一或相互复合,从而大大提高了脉象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利于临床诊断疾病。

溢脉,又叫上鱼际脉,即溢出腕横纹,甚至上达鱼际,反映阳亢于上,肝气上逆,用调神平亢汤来治疗;聚脉,即聚关脉,气血聚集在关部,关部独大,反映气郁于中,肝气郁结,用调胃舒郁汤来治疗;紊脉,又叫三不等脉,即快慢不等,大小不等,有力无力不等,反映血乱于胸,心血不畅,用调心理乱汤来治疗;覆脉,即完全覆盖寸关尺三部脉,甚至更长到尺以下,反映气凝于下,肠道虚寒,用调肠解凝汤来治疗[2]。

刘绍武先生认为,四脉实际上是体内植物神经气机升降出入的一个变化过程。溢脉,即神经收缩,是脉管的横向收缩和纵向扩张所形成的一种脉象,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聚脉,即脉管的纵向收缩及横向扩张,是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的长期兴奋导致的结果。覆脉即脉管的纵型的收缩,然后脉管变得弦而硬长。紊脉亦是迷走神经功能紊乱的结果。溢脉反映交感神经功能,其余三脉反映迷走神经功能[3]。

紊脉(涩脉)即窦性心律不齐,迷走神经支配窦房结发出冲动和电信号,小儿迷走神经发育成熟以后,迷走神经抑制窦房结放电,减缓心率,使得心率固定在70次/min上下。如果出现紊脉,即支配窦房结的迷走神经出现问题。聚类和紊脉常常同时相兼为病,因为二者都受迷走神经共同支配,是迷走神经抑制,这类人性格压抑,以忧思悲等负向情绪为主,长时期压抑形成聚脉;而紊脉是中医说“喜为心脉,喜则气缓”的体现,过喜引起心慌心悸,其实不是喜,而是一种很理智,对自己的行为采取理性的克制压制,能忍则忍,能让也让,处事圆滑,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这是后天形成的。后天情绪性格也会影响到心脏迷走神经窦房结。它会导致心脏停跳,形成窦性心律不齐。因此,四脉是反映一种性格特征气质类型为标志,而导致心身的病变,譬如有时候出现胸满胸闷心慌,也有可能出现器质性病变,如传导性异常的二联律、三联律,就是结脉、代脉。在形成器质性病变之前(的脉),就是大小不等,有力无力不等的涩脉,是指血管的充盈度,来反映传导系统和心肌的收缩,这是形成器质性病变之前的长时间的亚健康阶段。出现这种脉我们要提前治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已经出现,用调心理乱汤也能治疗。因此,如果有重大事件(大聚脉)或这类本身小心眼的人(小聚脉),由生活事件或性格因素形成,或没有典型的心脏问题,用调胃舒郁汤;若有器质性心脏问题用调心理乱汤。

《难经》曰:“上鱼为溢,入尺为覆”[4]。溢脉(上鱼际脉)(寸上延伸),覆脉(长弦脉)(尺下延伸),上下对偶统一。溢脉之人,多为A型性格,这种人脾气火爆、急躁,争强好胜、个性要强、爱拔尖、爱出风头、英雄主义、完美主义(做什么事都比较急,必须做,而且不能等,不能放,不能拖,必须做到足够好,不愿落后),对人长存戒备,总有一种紧迫感,常常紧张焦虑[5]。覆脉一般是瘦高型的人,因为胖矮体型的人肠胃一般相对较好,脉弦而长,高,瘦,皮肤黑的人出现,肠道长期吸收不良,肠道黏痰入血,血管变硬,皮肤变黑。这种人的性格和别人难相处,不好沟通,喜独处。这种人和聚脉,爱钻牛角尖的人还不太一样,这种人固执,刚愎自用。刘绍武先生认为反映升结肠病变。大肠分为升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横结肠几部分。中医认为升结肠病变病机在于痰饮犯肠,肠道最容易储留的地方就是升结肠。顽痰经年累月于此难排,因为升结肠有很多褶皱和大量黏液存在。往上的黏液影响到小肠,影响到前列腺。因此这种痰或者饮,至少在肠道半年以上才会出现结肠病变。左结肠肠外症状多一些,右结肠肠内症状多一些。它形成也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因为肠道的腺体分泌受迷走神经影响。它主要是寒,下焦虚寒。长弦脉和溢脉往往并见,因为长弦,弦而硬往下延伸的时候也往上延伸。有时候溢脉和长弦脉都出现。所以中医说上热下寒,水火失济。这个脉对于高瘦的老人来说是寿脉,如果没有胃肠道症状都比较长寿。长脉主寿,短脉主夭;如果形成病变就会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前列腺炎、动脉硬化等。左尺长弦肠道症状明显,右尺长弦肠外症状明显。

方证对应是目前中医界的共识,刘绍武先生首创“四脉定证,以证定方”的“方脉对应”诊疗思路,逐渐经临床实践和文献理论及临床试验研究证明,其先进性和科学性是史无前例的。

四方皆是在《伤寒论》和法第一方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形成了协调基方的前提下,形成的四个最基本的三部六病协调方剂。小柴胡汤作为少阳病的主方,可以治疗各科疾病,对于情志病、慢性病的治疗甚广,刘老继承并创新性地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创立一系列协调方,临床上对于情志病和大部分心身疾病疗效满意。

刘绍武先生号脉三部合参,通过趺阳脉来推测重病预后,识死别生而名声大赫。四脉是三部六病的是杀手锏,是核心技术,和通常的脉象分类比较具有特异性。而四脉对于情志病的诊断亦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便于医学生学习和掌握真正的技能,提升实践水平,提高治愈质量,而且更易于临床的实际操作和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绍武脉象情志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春归来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我知道你会来
春归来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105例弦脉的“计算机脉象仪”脉图参数分析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