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把式”演绎新故事
——诸城农机手绽放别样风采

2018-03-18徐春光

山东农机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跨区农机手机手

本刊特约记者 徐春光

从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到走南闯北跨区作业“淘金”;从人拉肩扛的传统耕作,到机械化“一条龙”免耕作业;从手握锄头的“老把式”,到现代化大型农机操作手……诸城市“老一代”农机手能吃苦、懂技术、善经营,在致富路上演绎着别样风采。

星队长的“明星范儿”

说起“明星”二字,贾悦镇兴农农机合作社跨区作业队队长赵佃相那可是不得不提的“范儿”。他不但多次获评省、市跨区作业先进个人,还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农机大户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并被聘为潍坊市特约农机技术推广员,与福田雷沃重工签署了“社企共建”协议。近年来,赵佃相率领他的“农机跨区作业队”足迹踏遍了苏、鄂、豫、皖、辽和省内多个地区,成为全国跨区机收作业大军一颗耀眼的“明星”。

“我一个人富不算啥,村民都富了,那才是我最想实现的梦想!”。前些年,老赵牵头成立了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吸收村里28个农机户以机械入股的方式加入到合作社中来,总资产近千万元。合作社成立后,充分发挥集团优势,进一步带动了附近村庄农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转变,机手一个人忙不过来,合作社可以安排其他社员帮忙,确保不误农时。同时,农机具的利用率得到了有效保证,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如今,合作社年纯收入达到360多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合作社的社员多则十四五万,少则八九万,平均竟拿到了十多万元的“年薪”。

“俺这两年先后买了两台玉米联合收获机、两台大型拖拉机、一台小麦免耕播种机。往年,俺都是单独找活干,耽误功夫不说,挣钱也没人家多。”农机手赵佃龙说,“前年麦收前,俺加入了合作社,一路跟着合作社的作业队南下,参加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秋天又北上参加大豆和水稻收割,当年下来,跟着合作社净挣了13.7万元。一句话,跟着合作社干有奔头。”

“这些年,俺带出了30多名徒弟,有的成为技术操作能手,有的成为跨区作业队的骨干。明星队长就该有“明星范儿”,俺要继续带着大家一起通过跨区机收致富。”谈起自己的作业队赵佃相笑靥如花。

“机收达人”念活致富经

离开百尺河镇明星农机专业合作社后,合作社“当家人”鹿汝春的笑容一直在记者脑海中挥之不去。

百尺河镇岳沟社区农机手鹿汝春是远近闻名的农机“百事通”、机收“状元郎”,曾创造了当年购机当年挣回购机本钱的记录,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机收达人”和致富能人。他的事迹在当地无人不知,用他的话说就是:“农机让我成了‘名人’,走上了致富路。”

2005年,已经是当地有名的小麦机收能手鹿汝春发现,原来供不应求的小麦机收等农机作业项目已经越来越普及,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都到城里做工,留在家的多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每到玉米收获季节劳动力严重不足,鹿汝春敏感地意识到,在玉米机收服务方面,谁先出手谁就会争取到致富的先机。为了开辟新的增收点,鹿汝春毅然决定购买玉米收获机开展玉米机收业务。

随后,鹿汝春参加了诸城市农机部门举办的玉米收获机推广演示会,经过精挑细选,他花费6万多元购买了一台新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并获得了近两万元购机补贴。

鹿汝春的远见与果断让他得到了回报。在接下来收获夏玉米的时节,每天上门要求机收的人接连不断,玉米机收在当地一下子“火”了起来,鹿汝春成了当地有名的玉米机收“状元”。除了在本地作业外,鹿汝春还先后到了省内的章丘、淄博等地跨区收割,当年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1300多亩,纯收入达4万多元,当年就收回了玉米收获机的投入,成为诸城第一个走出家门进行玉米跨区机收作业的机手。谈到今后的打算和发展,鹿汝春充满信心地说:“我能有现在这么好的经济效益,完全是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好,购置烘干机,进行玉米的粗加工,提高粮食附加值,打开一条新的创收路。

好政策助力“三级跳”

今年48岁的马兆星可是当地出了名的农机“老把式”,尽管他20出头就玩农机,一台农机动辄好几千块,曾经让他望机“兴叹”。

2005年,诸城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了解到这一富民政策之后,马兆星兴奋地一夜没合眼,他抓住这个机会,申请购买了一台“向明牌”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当时机械总共用了2.1万元,自己只花了1.5万元,确实减少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帮了他一个大忙。随后参加了市农机部门组织的联合收割机操作培训班,并掌握了联合收割机操作要领、机械构造、维修保养和作业市场行情。“充电”后的马兆星首次“驾机”走出家门,开始了跨区域作业。当年收入近3万元。从机手到机主,角色的转换使自己掘到了第一桶金,这着实让马兆星兴奋不已。

6年前,马兆星牵头联合本社区十个农机大户一起注册成立了兆星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290万元。出色的业绩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农户和机手的吸引力自不待言,合作社也因而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被誉为诸城农机行业远近闻名的一匹“黑马”。

从农机手到农机大户,再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实现了依靠农机创业致富“三级跳”,在这个华丽的“转身”中,马兆星感触最深的是党的惠农政策让他越干越有劲,农机专业合作社使他的农机路越走越宽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兆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俺没啥本事,是党的好政策让我圆了致富梦,助我走上了创业路。”

“喜耕田”年薪过百万

走进贾悦镇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宽敞的院落,如同走进农机展览馆:各种型号的拖拉机、翻转犁、旋耕机等通用机械有序摆放;中耕植保一体机、起垄施肥一体机、刨窝机、覆膜机、移栽机、烟叶采摘机、烟秆拔除机等烟草专用机械一应俱全;还有院墙边上那整齐划一地停放的几台大型现代化农机更是令记者目不暇接。

记者在这个大院里见到了被乡亲们誉为“喜耕田”的合作社“掌门人”杨森田。老杨抚摸着一台红色的拖拉机,打开了话匣子:“这些都是我的‘宝贝疙瘩’,搞现代农业离不开机械化,我这里有大小农业机械30多台套。”

“以前都是人工采摘,摘下来的烟叶要打上捆,一趟趟抱到地头。人在地里来回趟地走,那些还没摘的叶子很容易就被碰断了。抱着烟叶,人也顾不到脚底下,掉地上的叶子就踩在土里,白瞎了。现在有了采摘机械,不但省时省力,效率还高,每亩地平均光减少损失50多元。”老杨告诉记者,自从用了整套机械,收入也是节节攀升,2015年,他的农场粮经作物纯收入就达210多万元。

“机械化”“科学技术”是杨森田提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他用科技“套餐”种地——轻简化栽培,其中运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收获等多项新技术。杨森田每年都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这不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避免了耕地板结,还培肥了土壤地力,降低了化肥的施用量。

学会了运用科学种田,机械化耕作、采摘的老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千亩土地的家庭农场主,是当地响当当的“名人”。除了种烟,他还种了500亩粮食作物和180亩药材。“小麦、玉米从种到收全都是机械化,就连难度最大的烟叶采摘环节也用上了机械”。老杨满脸喜悦的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他还联合了10几个农机户注册成立了森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农机合作社服务的地块已达3500多亩。

猜你喜欢

跨区农机手机手
约翰迪尔地头智能管理系统(ATTA)上线
农机手职业病患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陕西: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
跨区取件的困扰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存在问题和对策
跨区基地化演习中医疗保障组的任务探讨
江南春·农机手
浅谈阿勒泰地区加强农机手技能培训的几点做法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注意事项
第二届中国机手大赛在京圆满落幕我省机手进入前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