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急性胃肠炎的防治
2018-03-18
胃肠炎是胃、肠壁深层组织的重剧性炎症,中兽医称急性胃肠炎为肠黄。胃和肠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紧密相关,胃或肠的机能紊乱和器质损伤,容易相互影响,因此,临床上很多胃炎和肠炎往往相伴发生,故合称为胃肠炎。胃肠炎按病程经过分为急性胃肠炎和慢性胃肠炎;按病因分为原发性胃肠炎和继发性胃肠炎;按炎症类型可分为黏液性、化脓性、出血性、纤维素性和坏死性等。
胃肠炎与胃肠卡他相比,病的经过和程度较重剧,发病初期呈胃肠卡他症状,后期转为胃肠炎,可见于多种动物,但以马、猪多发。
一、发病原因
1.原发性病因。(1)饲养管理不当,突然更换饲料,饲喂不及时、无规律,过饥、过饱,不定时定量,久渴暴饮或饮水不洁;(2)采食发霉、变质和腐败的食物引起;(3)食入有毒或刺激性较强的饲料或药物。如水合氯醛未经稀释,健胃用的酊剂过浓过量或吐酒石未溶,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卡他性炎症。误食有毒或混有毒性药物的草料也可致病;(4)过度进食也是引起胃肠炎的原因之一。此外,饲喂鸡蛋、牛奶、鱼肉以及某些海产品,长期滥用抗生素也可引起个别犬、猫变态反应性胃肠炎。
2.继发性病因。(1)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如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肠型炭疽、牛副结核、雏鸡白痢、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牛羊肝片吸虫病,绦虫、弓型虫、球虫、蛔虫病;(2)细菌病,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弯曲杆菌病、变形杆菌病以及钩端螺旋体病等;(3)很多内科病,如急性胃扩张、肠便秘和肠变位等;(4)也见于其他疾病,如牙齿磨损不整、肝脏疾病,骨软病也可引起慢性胃肠卡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治疗不及时或误治,结症、胃肠卡他也可转为肠黄。
二、临床症状
本病以呕吐、腹痛、腹泻、脱水和迅速消瘦等为主要特征。
病初有急性胃肠卡他的病症,以后出现胃肠炎的症状。病畜体温升高,心跳先增强后减弱,精神郁闷,呆立不动。不吃草料,多喝冷水。口腔干燥、深红或紫红,舌面覆带一层灰黄色或黄褐色舌苔,口臭难闻。病初排粪不通畅,粪干恶臭,带有黏液,很快严重腹泻,排出奇臭的稀粪或稀水,混杂黏液和血液。肠鸣音初旺盛后转弱到消失。病畜瘦弱无力,轻微腹痛,常喜卧地。重病畜肛门松弛,排粪失禁,发生脱水和自体中毒。
牛患胃肠炎,呻吟磨牙,反刍减弱或停止,轻度臌气。猪粪便时干时稀,呕吐酸臭食物。
三、诊治方法
根据临床特征及家畜个体反应的差异,分清湿热型、寒湿型和热毒入血型等不同证型,分别予以清热解毒、燥湿止泻为主。
处方1:若证见精神倦怠,微热或高热,食欲、反刍废绝,荡泻腥臭,或带脓血,以后泄粪如水,或先便秘后腹泻,喜饮冷水,尿少色黄,口色红紫带黄,舌苔黄腻,口内发臭,脉象洪数者,治宜清热解毒,燥湿止泻。方用郁金散加减。郁金36 g,大黄50 g,栀子、诃子、黄连、白芍、黄柏各18 g,黄芩15 g。水煎2次,内服。腹痛起卧、里急后重者加元胡、香附、白头翁各25 g;大便带血者加槐花、地榆、侧柏叶各25 g;尿液赤少者加车前子、泽泻各30 g;口干舌燥者加乌梅、元参、生地各25 g;脾胃虚弱者加白术、山药、大黄各25 g;食欲不振者加三仙各30 g。
处方2:若证见大便泻下如水,其色淡黄,气不甚臭,精神倦怠,喜欢卧地,形寒肢冷,二逼发凉,喜饮温水,口流清涎,口色青紫,舌苔白浊,脉象细数者,治宜芳香化湿,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苍术、法半夏、茯苓各45 g,姜黄连、厚朴各30 g,陈皮、木香各25 g,甘草20 g,水煎服。
处方3:若证见泄粪如浆,腥臭带血,发热不食,气喘喘粗,心悸亢进,全身无力,高度沉郁,毛焦肷吊,眼球下陷,精神呆滞,肌肉战栗,或狂躁不安,或神昏倒地,全身出汗,痉挛抽搐,口干舌燥,口色赤紫,舌苔灰黄,脉象细数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泻。方用牛角地黄汤(水牛角150 g,生地60 g,丹皮、栀子、连翘、金银花、黄连、槐花、钩藤各45 g,麦冬、五味子各30 g)加减。
如病情进一步发展,阳虚欲脱,四肢厥冷,汗出身凉,血压下降,舌淡脉细,或脉微欲绝,治当回阳救逆,常用制附子、白术、党参各45~60 g,干姜30 g,炙甘草45 g,水煎服。
处方4:茯苓、泽泻、滑石各10 g,白术12 g,赤芍、建曲各15 g,桂皮5 g。水煎2次,灌服。也可研末,开水冲服。
处方5:芒硝200~300 g,紫皮蒜150 g,大黄60 g。蒜捣碎,加在溶化的芒硝水及大黄末内,灌服。
处方6:猪胆汁80~100 g,白矾30 g。把白矾化水,加胆汁,内服。
处方7:乌梅150~250 g,黄柏50 g,黄芩60 g,紫花地丁60 g,车前子70 g。水煎2次,内服。
处方8:乌梅100 g,葛根、地榆、黄芩、苍术各50 g,黄柏60 g,厚朴、茯苓、泽泻各40 g,猪苓30 g。水煎2次(猪苓先煎),内服。
处方9:慢性肠炎,取枣树皮用火炉焙脆,研末服用,马、牛每次服500~1 000 g,猪、羊每次服150~200 g,连服3~5次见效。
处方10:黄芩、黄柏、黄连各50 g,白头翁40 g,枳壳、砂仁、泽泻、猪苓各25 g。若腹泻剧烈且粪便黏液较多者,加地榆炭、大黄炭;粪中带血者加侧柏炭、炒槐花;腹痛剧烈者加郁金或元胡;里急后重加酒大黄;口渴贪饮者加沙参、麦冬、花粉;热毒炽盛而舌绛者加二花、赤芍、丹皮;大肠邪火犯肺并发肺癀而咳喘者酌增黄芩药量,并加栀子、知母、贝母;体弱或产后母猪加阿胶。
处方11:白头翁、黄柏、黄芩、金银花、泽泻、山楂、木通各10 g,大黄、滑石粉、苍术、白术、陈皮、甘草、麦芽各5 g(以上为20kg猪的用量)。共为末,开水冲服。
处方12:郁金50 g、黄芩20 g、枳壳30 g、厚朴25 g、朴硝20 g、大黄40 g、柯子40 g、白芍25 g。共为末,开水冲服。清热解毒、燥湿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