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回归经济”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2018-03-18王琪萍魏重艳黄晓丽
梁 彦 王琪萍 魏重艳 黄晓丽
(1.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经济技术中心,福建 南平 353000;2.福建省南平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福建 南平 353000;3.福建省南平市经济作物推广站,福建 南平 353000;4.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局,福建 南平 353000)
近年来,福建省政和县积极推进农业“回归经济”,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在外乡贤和大学生返乡兴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参与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以推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振兴。目前全县回归后从事农业产业的乡贤和大学生有300多人,为加快当地的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将政和县推进“回归经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介绍如下。
1 搭建平台,推进农业“回归经济”发展
1.1 落实各项农业政策,制定地方惠农政策
政和县全面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设施农业补贴、水稻种植保险等政策,建立了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发展;成立了政和县农业担保公司,加大“三农”信贷和扶贫小额信贷的投放力度,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土地经营权、茶果园抵押贷款等适合农民创业园发展的新型金融产品的覆盖范围。
1.2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018年全县各级财政投资3 773.8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 200 hm2;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创造土地集中开发条件,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 400 hm2,土地流转率达30%;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引导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改造低丘缓坡、山垅田等低效或闲置土地,2018年新增设施农田33.33 hm2;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建立镇前镇高山生态茶园、杨源乡洞宫水乡渔村、星溪乡念山梯田、东峰果蔬等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1.3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坚持政府引导扶持、企业运作的原则,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客户+农户”等运作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7年全县8家企业获得福建省第8轮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16家企业获得南平市级龙头企业称号,2018年1~8月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家庭农场7家;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政和工夫红茶获中国驰名商标认证,政和白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全县2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商标获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33家合作社48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5家企业(合作社)5个农产品通过绿色产品认证,1家企业1个农产品通过有机认证。
2 推行农业“回归经济”后取得的初步成效
2.1 农民创业园
创建了以星溪乡、石屯镇、镇前镇为生产区域,以蔬菜、高山茶叶、油用牡丹等为主导产品的省级农民创业园,在外乡贤回乡创建的东涧千亩现代花卉基地成为省级农民创业园产业集中区。
2.2 设施农业
在外乡贤回乡带动发展了澄源乡吊瓜栽培特色产业设施133.33多hm2,发展了镇前镇际头村稻田养鱼特色产业基地33.33 hm2,返乡青年创建了铁山镇四季果场,回乡大学生在澄源乡、星溪头等地创建了中药材覆盆子种植基地20 hm2。目前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大棚294.67 hm2,新建羊肚菌、百香果、稻田养鱼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立了蔬果冷藏保鲜设施50座。
2.3 示范片区
在外乡贤回乡将洞宫林场抛荒山垅田53.33多hm2改造成了高山绿色水稻种植区,建立了粮食产能区和工厂化机插育秧温室大棚示范点,创建了镇前镇良种场、金鸡山现代茶业产业园66.67 hm2,创建了镇前镇下庄村全国茶叶标准园70.67 hm2。目前全县已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家,建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2片(706.67 hm2)、粮食产能区17片(2 833.33 hm2)、工厂化机插育秧温室大棚示范点5个,建设生猪规模标准化养殖场6家、标准化鱼塘改造示范基地2家。
2.4 休闲农业
在外乡贤回乡创建了洞宫水库和下温洋水库高山冷水特色养殖基地(水域面积)333.33多hm2,建立了洞宫水乡渔村、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在他们的带动下,目前全县已建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念山梯田)、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花海东涧)、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洞宫水库)等13个农业休闲点。
3 推动农业“回归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政和县推行农业“回归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对在外乡贤和大学生的吸引力还远远不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农业比较效益总体偏低
虽然政和县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扶持力度,但是受农资等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等影响,农业比较效益总体仍然偏低。
3.2 产业发展仍需提档升级
目前政和县农业产业零散、同质化现象突出,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不明显,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业企业少且规模小,深加工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优势农产品品种少,农业增效难以实现;绿色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及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尚未得到有效推广,农产品品质仍需进一步提高。
3.3 规模经营模式未全面推广
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知存在偏差,怕承担风险,影响了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的全面推行。
4 政和县推动农业“回归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4.1 吸引人才返乡干事创业
认真落实南平市《关于进一步激发本土人才干事创业活力二十条措施》精神,制定政和县吸引人才返乡干事创业和推动“回归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本土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吸引普通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和在外创业的乡贤回乡创业,投入政和县农业农村发展的主战场,积极参与本土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
4.2 鼓励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政和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进一步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创造更好的土地集中开发条件,吸引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向农业产业,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提升现代农业效益。
4.3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企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项目,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生产资料、安排劳动就业、给予贷款担保、吸纳农户及生产要素参与经营和分红等形式,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实施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工程,采取免试入学、免费培训等方法,选拔优秀青壮年农民到农业大专院校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
4.4 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
加大绿色农产品的宣传和专业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绿色农产品意识,树立绿色生态观念;建议制定品牌创建奖励和广告补助等政策,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创建茶叶、笋竹、高山蔬菜、地瓜粉丝、苦锥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提升政和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