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8-03-18杨怀洪王红卫
杨怀洪,王红卫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
吸烟是慢阻肺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984年关于烟草问题的《美国卫生总监报告》指出,80%~90%的慢阻肺引起的死亡归因于吸烟[2]。有研究显示,至少25%的持续吸烟者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刘伯齐等在100万中国人中开展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中,45%归因于慢阻肺[4]。为提高COPD患者戒烟的成功率,降低烟草对患者的伤害,本次研究把戒烟管理法应用于COPD患者的护理中,研究戒烟管理对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COPD同时吸烟的男性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人,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8.8±8.9岁,烟龄20~55年,平均烟龄34.3±9.0年;对照组22人,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8.2±7.9岁,烟龄25~50年,平均烟龄33.4±6.4年,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于2007年推荐的COPD的相关诊断标准[5],同时均除外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良好配合临床诊疗。患者一般病情资料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由责任护士、管床医生在入院当日实施口头劝导戒烟,实验组采用国际通用的“5A”[6]方案进行戒烟管理,实施戒烟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由责任护士在入院评估时询问并记录患者的吸烟情况。(2)强烈要求患者必须戒烟,说明戒烟的必要性,承诺帮助其戒烟。(3)评估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如患者无戒烟意愿或戒烟意愿不强烈,护士采取动机访谈干预法促进病人戒烟依从性的提高。(4)实施戒烟计划:设定戒烟开始时间,寻求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5)在实施戒烟管理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床边访视或电话随访,评估戒烟效果。对戒烟失败者帮助其分析原因,讨论进一步的戒烟措施,并帮助实施。
1.3 观察指标 (1)戒烟成功率比较,戒烟成功: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均自我报告停止吸烟(本研究截止日)。(2)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接受戒烟劝导及戒烟管理3个月、6个月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及肺功能的变化。动脉血气分析测定:采用英国拜耳公司Rap id labM 248型拜耳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FEV1∕FVC及FEV1%预计值变化。采用意大利科时迈Pony FX测定患者的第1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戒烟成功率比较 实施戒烟管理后,实验组戒烟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戒烟成功率比较
2.2 实施戒烟管理后 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的比较 实施戒烟管理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但3个月后的PaO2与对照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表2)。实施戒烟管理后,实验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表3)。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时点组别T1:入院时T2:3个月T3:6个月组间比较t,P T1 T2 T3时点间比较t,P T2 vs T1 T3 vs T1-10.417-11.6570.000-2.5260.0198.3160.0002.8380.009-13.2860.000 0.000 A组PO2 A:实验组51.04±6.24 58.36±5.42 63.14±4.76 A vs B 1.233-3.069-7.080-2.374 B组0.026 B:对照组53.01±5.10 54.136±4.31 54.50±3.89 0.223 0.003 0.000 10.135 A组PCO2 A:实验组64.70±10.25 50.82±7.93 47.30±6.73 A vs B 0.000 0.630 4.646 5.875 2.594 B组B:对照组66.53±10.42 62.43±9.85 60.22±8.87 0.531 0.000 0.000 0.016 A组-8.139 PaO2 A:实验组75.04±5.62 79.96±4.77 83.92±4.52 A vs B 0.394-1.622-2.151 0.000 B组-2.503-5.316 B:对照组75.72±6.70 77.48±6.10 80.56±6.50 0.695 0.111 0.036 0.020 0.000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时点组别T1:入院时T2:3个月T3:6个月组间比较t,P T1 T2 T3时点间比较t,P T2 vs T1 T3 vs T1 FEV1∕FVC A:实验组54.10±7.09 61.69±4.83 65.55±3.76 A vs B 0.638-4.377-7.966 A组-6.388-10.694 B:对照组55.42±7.67 55.62±5.07 56.58±4.27 0.000 0.000 0.527 0.000 0.000 FEV1∕预计值A:实验组55.59±6.10 63.04±6.10 67.62±4.48 A vs B 0.919-5.516-8.592 B组1.065-.993 B:对照组57.17±6.15 55.62±5.07 57.48±3.92 0.362 0.000 0.000 0.298 0.331
3 讨论
吸烟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与医疗保健问题之一,虽然大部分民众对吸烟的危害有所知晓,但通常只当做一种可自愿选择的不良行为习惯,而对吸烟的高度成瘾性、危害的多样性和严重性缺乏深入认识。
目前,能够明显提高长期戒烟率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戒烟劝解、戒烟咨询、戒烟热线及药物治疗。以往对吸烟患者,临床医生护士仅仅口头给予劝导说明吸烟的危害,但大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方法。本次研究应用2008年美国临床戒烟指南推荐的简短戒烟策略-“5A”法来激发患者的戒烟动机,并给予专业的戒烟建议,从而改变了患者以后的吸烟行为。“5A”方案通过询问患者吸烟情况,建议其戒烟,评估患者戒烟意愿,并安排专业人员随访,形成一套戒烟体系,给予患者戒烟帮助。医护人员作为健康专业的代表,是帮助患者戒烟的最佳人选,由医生提出的简短戒烟忠告比其他任何形式的宣传教育都有效。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与病人的交谈随时了解病人需求,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随时给予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即使出院后也通过随访的形式了解患者戒烟的进程,不断提供帮助,使患者在外力监督、个人自信心不断得到鼓励以及专业的指导下完成戒烟,其成功率大大提高。
有研究表明,吸烟可以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青少年哮喘,增加肺结核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发病风险[7]。本次研究通过血气分析对患者的通气功能、换气功能,主要是缺氧状态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肺功能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COPD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有重要意义。
COPD患者通过戒烟可以明显降低疾病的发病风险,并改善疾病的预后。戒烟管理明显改善了COPD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可以减慢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延缓疾病进展,改变慢阻肺的自然进程。同时,戒烟管理可以增加COPD患者戒烟成功率,使吸烟导致的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氧化应激反应致呼吸道和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以及肺结构破坏等,均得到有效改善,使COPD患者低氧血症得到纠正,肺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再次住院率。
4 小结
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为8.2%,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20.4%[8],其中男性吸烟患者占比较高。有研究表明,吸烟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是导致COPD发病的直接原因,烟草烟雾中的多种成分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损伤肺脏[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强调指出,吸烟是慢阻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戒烟是预防慢阻肺发生的关键措施和重要干预手段。
本次研究利用国际通用的“5A”方案对COPD患者进行戒烟干预,发现戒烟的成功率比普通的戒烟劝导成功率高,而成功的戒烟使COPD患者的肺功能、缺氧指标有明显改善,对疾病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实施戒烟管理有利于延缓COPD患者疾病进展,改善其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