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现代生态工业新城
——大龙经开区促进“工业生态化和生态工业化”

2018-03-18文叶飞张凤琴万芬

当代贵州 2018年44期
关键词:大龙开发区工业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文叶飞 张凤琴 见习记者 / 万芬

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完全可以是一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这是大龙开发区建设者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以工业转型为重点,以生态改善为关键,按照“工业生态化和生态工业化”要求,大力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绿色产业。同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创新驱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西部山区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生态治理和生态安全提供了“循环经济生态工业新城”建设的“大龙模式”。

向循环经济创新转型

2014年,大龙经济开发区被贵州省定位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自此,大龙开发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工业生态化和生态工业化”要求,大力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绿色产业,积极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突出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大龙经济开发区围绕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目标,坚持产业链招商,积极在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以东亿电气为龙头的打火机产业链全面形成;以箱包生产及相关配套为体系的箱包产业链形成规模;在已有红星发展、能矿锰业等产业基础上,引进了碳素科技产业园、瀚龙新能源电动汽车等一批强链、补链项目,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锰资源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以“快速高效、生态环保、效益优先”为核心目标,依托技术和资源优势,对传统锰加工行业进行升级改造,蒸汽制冷制热降低能耗,年节约电费200多万元,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每年降低标准煤使用量1400余吨。

目前,开发区共有工商注册企业661户,其中工业企业2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家,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五大产业发展格局。

切实加大环境治理

蓝天白云下,在舞阳河畔穿行,两岸红枫烈烈、银杏金黄,连同各色花卉和翠竹倒映在如镜的河面,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经过多年不懈地流域环境整治、企业环保措施治理,河水越来越清净,两岸花树繁茂,水鸟欢飞;沿河湿地公园长长的栈道上、凉亭里,拍照留影、徒步休闲的人们来来往往。如今,这里成了贵州、湖南毗邻地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对于如今的河水环境、空气质量,越来越多的贵州大龙开发区、湖南省新晃县当地群众及周边民众表露出的是喜悦之情。

“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湖南”,大龙开发区河流环境持续改善。图为蜿蜒东去的十里舞阳河景区风光。(陈静 / 摄)

大龙开发区南宁村52岁的村民许吉光从小爱好垂钓,他自称他的钓鱼兴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青年时代家乡水清鱼多,每天要钓一大串;5年以前河水污染了,鱼少了,也不敢吃,扔下了钓竿;近年来,水流清澈干净了,鱼儿多起来了,有空闲就来河边钓鱼放松一下。 如今,河边钓鱼的人越来越多,要想找个好钓位,还得赶早。

而从4年前开始,贵州省、铜仁市、大龙开发区投入重金举力开展生态环保行动,大龙开发区境内的河流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越来越清新,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美。

2014年,大龙开发区在省内率先创建国家级循环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由此,大龙开发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担当喊出“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湖南”的口号,决心举力治污。全区上下立说立行,执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格监管园区企业废水排放。对不合环保标准的企业或关闭停产、或整顿升级、或改造技术,严控排放环节,减轻河流环境压力;与此同时,加速回收循环利用产业布局,变废为宝。

4年来,大龙开发区河流环境持续改善。“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湖南”这个承诺因大龙开发区政、企、村及全社会的协力推进而得到兑现。

与此同时,大龙开发区着力实施“六绿”工程,加大投入推进造林、营林,扶助村集体和群众发展经果林,持续扩大绿化面积,辖区内森林覆盖率已增至52.01%,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逐年增强,有力地助推了流域环境改善。

在大龙“找得到乡愁”

胜利村依偎在风光优美的车坝河畔。走在村里,道路整洁,屋舍俨然,沿河两岸银杏流金、桂花飘香。自侗乡民族风情园和乡愁文化陈列馆建成以来,吸引着游客前来采购、游玩。承载着无数人童年记忆的民族民间文化因子越来越浓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说:“如今在大龙,可以体验到乡愁,也找得到乡愁。”

据统计,近年来大龙经济开发区投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达142.17亿元。“平安大龙、和谐大龙、幸福大龙”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推进海铁联运,建成贵州东部无水港;一批批新项目相继落地建成,园区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可致富、能融入”目标,高效满足群众诉求,确保移民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截至目前,开发区已顺利承接德江、石阡两县2668户12913名移民群众入住。

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优先改善生态体系,利用舞阳河、车坝河等水体形成蓝道网络,利用公园绿地、河边湿地、沿河林地形成绿道网络,精心打造城乡生态网络基底;坚持高端发展,全面提升交通和产业系统,发挥湘黔边区独一无二的高铁、高速、水路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优势和黔东门户优势,重点发展保税物流、新材料制造与服务等现代高端产业。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新型能源使用,积极营造环水、滨水、亲水城乡一体化社区,结合传统民族文化遗址、侗族风情民俗古村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生态文化观光旅游风景线,建设组团式、园林化、人文化的现代水岸生态文明工业新城。同时,注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建体系完备、优势突出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把大龙经济开发区建成服务全国、辐射周边、面向世界,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新型工业产业集聚区。

在这片正焕发出蓬勃生机的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从开发区人搭起第一个帐篷开始走到今天,大龙开发区人用自己26年如一日的劳动实践证明: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完全可以是一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这是大龙开发区建设者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猜你喜欢

大龙开发区工业
如东经济开发区及其产业规划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准能找到你
骆山大龙:500壮汉舞动“江南第一龙”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每月多出两百元
人体运动小知识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