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8-03-17袁晓锋

甘肃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提高有效性

袁晓锋

【关键词】 生物教学;有效性;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9—0062—01

优质、高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理想的追求。新课改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技术与手段,使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冷静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发现不少课堂出现了形式上的多样和实质上的低效,甚至无效现象。教师的不少行为偏离了教学规律和教学规范,教学中空、慢、差、费的低效现象十分普遍。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备课,打好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在备课上做文章,下足功夫,打好基础,尽可能地使自己的每句话、每个问题都围绕教学目标去展开。坚决“洗”去那些与教学无关的话,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的教学行为。笔者曾听过“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这节课,在讲到“诱变育种”时,教师在背景音乐中展示了十几张通过神舟系列飞船搭载的育种作物的照片,还穿插讲了有关神舟系列飞船的有关情况。气氛活跃,但学生对诱变育种的因素还未掌握,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问题情境组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思维联想,使学生在轻松、自然、愉快的心境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例如,在讲授“伴性遗传”向学生介绍色盲症发现的故事,学生不免产生疑问:什么是色盲?为什么道尔顿和他的弟弟都是色盲,他们的妈妈却是正常的,这与性别是否有关?学生积极地讨论起来,学习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

三、善于发问,引导思维

教师提问亦应由浅入深,并注意问题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其连续性,适时、适当发问,才能引导学生思维。新课改以来,许多教师把往日的“满堂灌”变成了今天的“满堂问”,一节课下来,全班学生都被提问,表面看,学生参与度很高,冷静思考,这么多次提问,真正有效的有几次?一次听课中,某老师共问了14次“对不对”。这样的提问就走入了误区,笔者认为过于简单的和过于复杂的提问都不是有效的提问。真正有效的提问应该是符合实际,但又稍微有难度,经学生思考,适当点撥,学生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

四、讲练结合,及时巩固

课堂教学,既有老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学生是主体。因而学生的练习是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形成一个统一整体时,课堂效益才能最大化。可有些教师把课堂安排得满满的,舍不得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只讲不练。教师很难发现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效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这样就会降低教学效果。相反,讲练结合,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也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还能减轻学生课外学业负担,可以达到一石二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联系实际,开展探究

生物学的起点是生活,终点也应该是生活,只有将知识的课堂变成生活的课堂,生物学教学才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才能开展探究性学习。如在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知识点时,可联系具体的生活案例提出问题,牛奶是怎样在牛的细胞内“炼”成的?使学生了解到: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运输、粗加工形成半成品;高尔基体——分检、浓缩、包装形成成品;线粒体——为整个过程提供能量动力。通过牛奶在中细胞内“炼乳”的过程,让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细胞器之间的相互联系。

六、教辅工具,合理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等现代手段的广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校园网、互联网等具有容量大、直观性强等优点。若运用得当,肯定能提高课堂效果,但不少教师过分依赖课件,能做到课件上的都做到课件上,课件越做越复杂,占用了大量的备课时间,也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效果反而降低。听过一节公共课,整节课堂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全都是呈现着一张张的幻灯片,过多反而只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动脑思考的少了。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黑板、挂图、实物模型等教具也有很多长处,边板书边讲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模型,更能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例如,在上“DNA分子结构”一节时,利用DNA分子结构模型就很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各种辅助工具,只有合理运用,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引领,遵循教学规律,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就能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提高有效性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