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8-03-17卢茂林

甘肃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卢茂林

【关键词】 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9—0056—0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依然影响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本文立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根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教师要高效导学,教师的导学是课堂是否有效、高效的关键

1. 高效备课,精准地把握课堂容量与难度。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的易难及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准把握课堂容量,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而言,内容越多,越容易达到教学目标;对学生而言,内容越少,理解就越彻底。那么,我们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接受呢?首先,要细化教学进度至月、周、日,做到心中有数,根据难度和学生掌握情况,合理安排容量和进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学习函数单调性时,在设计问题时就要考虑问题的层次性,既有基础知识,又有能力拓展。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设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和图象表示,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可以设问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

2. 教师应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组织教学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集中体现,也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富有激情。教师要具有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带给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2)精心设计。教学设计要具有启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符合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究发现新知识。(3)强化互动。教师要摒弃“一言堂”,把课堂还给学生,留有让学生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发言、提问、讨论、交流、探究等方式发现新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4)精讲巧练,点拨反思。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要精讲,教会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诱导、提问下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利用反馈教师才能把握思维方向的调控,培养收敛思维能力。同时,对例习题进行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题后适时进行反思教学,总结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运用的基础知识、变形技巧、思想方法,使之系统化。教师课后应反思教学,总结得失,以备改进。

二、高效课堂的落脚点在于学生的高效学习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活动和智力参与上。因此,要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其认知的作用,就要通过自主学习设计加以支持,而且自主设计要依据教师的教学手段进行。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效学习。

1. 全程参与。无论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做题反思,都需全程参与,以达到更新旧知、构建新知识体系的目的。

2. 高效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外部环境、自身特点存在差异,因而他们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為此,教师要结合所学内容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

3.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在课堂上还应强化师生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与能力。教师可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用一题多解可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这一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是比较有效的。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整节课都处于问题情境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构建和不断的自我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积极努力探索,发现创造科学的方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