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8-03-17谢红
谢红
【关键词】 作文教学;人文精神;关注社会;阅读;实践;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9—005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弊病是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写作作为高度综合的语文活动,它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显示了学生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差异,它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个性特征。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细微之处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发展实现双赢。
一、关注社会热点,引发人文思考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热点焦点,关注时事动态。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每一个变化点就是生活的原汁原味,它透露着社会进程的焦灼和艰难,折射着世态百相的曲直方圆。其次,引导学生评论大众话题,引发人文思考。教学中,经常引入一些热门话题,让学生评论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融入自己的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就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含量。
二、阅读名著名篇,吸纳人文精华
首先,指导学生诵读古典诗词,体会诗人忧国忧民、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的人生哲理与人文精神,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教化,不断提升自我品位。其次,在阅读中学习人文精神。如,在教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时,要求学生补写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即为中心论点补充论据,让他们深刻地认识生活中的道理。
除了语文教材外,笔者所在学校还编辑了校本教材,选文洋溢着时代气息,散发着生活芬芳,体现了人文关怀,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文化底蕴,提高了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能够从经典名著中汲取营养,拥有属于自我的精神乐园,在文学的永久魅力中构筑永恒的精神家园。
三、开展实践活动,体察人文精神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从中体察社会,体察生活,丰富人文情怀,提高对自身的认识,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为了不让学生在写作时陷入“无病呻吟”的误区,笔者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作文实践活动,即通过学生实践来进行写作训练,给学生以写作的大舞台和空间。我们的实践作文正是让学生高度张扬个性——思想的个性、情感的个性、体验的个性、语言的个性,在实践活动中用心观察、用心感受,体味、感悟细微之处的真善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生活的投入,一次视野的扩展,一种情感的体验,一段思想的磨砺,一次道德的自我完善。
四、改善作文评语,体现人文关怀
作文评语是师生间联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是师生间多方面的反馈途径,是评价机制最具体的表现。另外,教师的评语风格也是学生了解教师的窗口,一般来说,学生喜欢带有人情味的评语,即商量的语气、关爱的语气、幽默的语气、睿智的语气,而不喜欢冷面孔的、教训人的、武断的、生硬的语调。当学生喜欢了教师的评语后,评语的作用就不仅仅是修改作文本身了,更重要的是增强教师的亲和力,由“亲其师”进而“信其道”。
一位曾獲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说:“科学可以打开天堂之门,也可以打开地狱之门,究竟打开哪一扇门,则取决于人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远的课题,它要求作文教学必须从应试的舞台中切实解放出来,多角度、多渠道地开拓作文教学的新局面,引导学生走近“人文”,真正撑起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大旗。所以,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及专业知识,时时把培养人文素养作为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来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精神教育。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