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措施
2018-03-17汤世艳
汤世艳
(西昌市蚕种场,四川 西昌 615014)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蚕病,严重危害蚕桑生产。它不仅直接影响蚕种质量,关系种场的经济效益乃至生死存亡,还可能对蚕桑生产造成毁灭性伤害。因此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一直是蚕桑产业的重要课题。
家蚕微粒子病不仅能食下传染,而且能通过胚种传染给下一代。微粒子孢子由孢子壁、极膜层、极丝孢原质和极泡组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一般为椭圆形,呈绿色、有折光性。它的发生发展与病原存在、制种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总结我场近年来在原蚕区蚕种生产防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得出以下几点:
1 严防胚种传染
1.1 母蛾检查
母蛾检查是防治微粒子病通过胚种传染的重要措施。母蛾检验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质量检验规程和标准进行。在制种产卵后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母蛾在自然温度下4-5天后死亡,用71℃左右的温度干燥5~6小时,保存在通风干燥处,注意防霉、防虫鼠危害等。根据制种批号对母蛾进行镜检,其镜检视野一般在5-10个,最好两个人对检。若发现有毒,按规定标准严格淘汰。
1.2 补正检查
补正检查是减少母蛾检查出现误差的补救措施。最常用的是催青补正检查,抽取卵圈中心的晚产卵或不受精卵20-30粒圈,放入纸袋内,标注品种、批号、连纸号,放入28~30℃,80%~85%相对湿度的环境催青孵化。待自然死亡后加2%的KOH溶液磨碎过滤离心镜检,淘汰有毒张。其次是查蚕卵,抽取三级原种中不受精卵、死卵多的卵圈,用针逐圈挑出。加2%KOH溶液,磨碎离心沉淀后镜检。三是查苗尾蚁、卵壳检查。收蚁时分户(号)包好苗尾蚁和卵壳,在29.5℃~30℃,80%~85%相对湿度下自然死亡镜检,淘汰有毒户(号)。四是查小蚕,在共育期,1-2龄逐箔抽取迟眠蚕、弱小蚕、病态蚕,每区不低于20头镜检。蚕粪中微粒子的扩散更严重,也可分区抽取1、2齡蚕的蚕粪进行检查。发现有毒蛾区立即整区淘汰。
1.3 苗尾蛾检查
严格分批分户制种.预发蛾前,每户抽取不低于20头母蛾的苗蛾参加镜检。大批制种期间每天每户必须包一个样,制完种也要包尾蛾参加镜检,所包的母蛾应重点针对卷翅蛾、大肚蛾、黑星蛾等有代表性的。发现苗蛾带毒较多的农户,可放弃制种,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2 加强“五选”淘汰
2.1 选卵
催青时选出产附不整齐卵色不正的卵圈。
2.2 选蚕
蚕期中选除淘汰斑点蚕、半脱皮蚕、不脱皮蚕、封口蚕、起缩蚕、焦脚焦尾蚕、不结茧蚕等不正常蚕。
2.3 选茧
种茧期淘汰特小茧、畸形茧、薄皮茧、穿孔茧等。
2.4 选蛹
削茧鉴蛹时选除淘汰黑斑、蛹色暗黑、腹部松驰、环节肿胀、反应迟钝的蚕蛹。
2.5 选蛾
捉蛾交配制种时,尽量淘汰卷翅蛾、大肚蛾、秃蛾、黑星蛾、焦尾蛾等。
3 做好消毒防病
微孢子虫病原病程长,在蚕体内寄生组织多,抵抗力强。在合适条件下可成活几年、十年,要充分做好全程消毒防病工作。“蚕前彻底消、蚕中继续消、蚕后立即消”是基本要求,
3.1 蚕室环境消毒
制种前后应及时、彻底打扫清洗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疏通阴沟、排除污水,要求达到四周环境看不到垃圾杂草,室、内外手摸无灰尘,蚕室无病原尸斑、蚕粪、残桑等污物陈迹。用1%漂白粉液对贮桑室以及院坝周围、生活区等环境进行地面喷洒消毒,以喷湿为度。再用相同浓度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蚕具,保持30分钟的湿润状态,或用2%的福尔马林液25℃温度下浸泡30分钟,都可以使微孢子失去活力。待消毒结束后抽样镜检,无毒无病原为准。
3.2 卵面消毒
越年种在浴种时用2%的福尔马林,在液温20℃中消毒30-40分钟。对转青到收蚁之前的原种进行卵面消毒,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在10℃-20℃中浸3分钟后拿出阴干即可。普种散卵卵面消毒用含有效氯0.3%-0.35%的漂白粉澄清液。
3.3 桑叶全程消毒
为了有效地防止病原物通过桑叶感染蚕体,将采回来的桑叶用含有效氯0.3%-0.35%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10-15分钟,清水漂洗,脱水后抖松晾干备用。还可(同时)药物添食防微灵。
3.4 蚕期消毒防病
采取分区隔离饲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性蚕病的交叉感染,有利于后期对有病蚕种的彻底淘汰。蚕期中要求严格提青分批,及时淘汰迟眠蚕和弱小蚕。要坚持用鲜石灰或防僵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喂蚕前要求洗手给桑,换鞋入室,统一着装。每龄眠期用1%漂白粉澄清液拖消地面,喷洒地面、贮桑室走道、外环境、蚕沙坑一次。除沙后蚕网、蚕沙袋用1%漂白粉液消毒30分钟。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养蚕区。桑园采桑筐和蚕房装桑筐应严格分开,防止混用。蚕沙应集中处理,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3.5 桑树环境控制
每批蚕均应对桑园环境进行抽样镜检,要求蚕农优先选择肥培条件好、叶质好、无毒桑叶。
不但要加强桑园地的肥培管理,还要切断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病传染源。重点开展以鳞翅目昆虫为主的开园和封园的长效药物防治:春季桑树发芽前应全面清理树干并治虫。夏季根据病虫的发病规律和用叶的时间合理用药,在施用杀虫药的同时配合多菌灵一起喷施,减少微孢子传染。晚秋蚕结束后及时施用封园治虫药物。冬季桑树管理时应剪除桑树的枯枝、病虫枝、干桩枯疤,清除杂草、落叶集中烧毁。用石灰浆刷干,堵塞树干缝隙。严禁在原蚕区种植莲花白等十字花科类植物,减少菜粉蝶危害传染病原。
4 加强过程管理
4.1 端正认识、加强学习
从种场领导到职工到蚕农都要认识到防微工作的重要性。端正经营思想,是制造无毒蚕种的根本所在。应经常开展职工专业培训、学习,讨论、分析带毒、超毒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选派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学完后回场交流分享,请先进职工上台现身说教,从而提高全场职工的技术水平。
4.2 严格操作规程
制种过程中要要严格按照饲养规程操作,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质检队伍建设,适当稳定质检队伍。选用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技术过硬和作风斗硬的专职检种员。
4.3 建设优质原蚕片区
种场要从资金、人力、技术等支援原蚕队,改造环境条件及养蚕设施。根据桑树的生长情况调整养蚕布局,做到种叶平衡,不喂过老叶、残叶。原蚕片区的普种应由种场提供绝对无毒种,并杜绝种茧和丝茧混养。
4.4 加强考核制度建设
蚕种无毒率、带毒率、超毒率指标与职工绩效挂钩,原蚕区蚕农种茧收购价也应有明显的体现。以无毒茧茧价等级提高并树立蚕农生产无毒蚕种,强化防微意识。每年要求原蚕区技术员针对当年当地蚕农的饲养水平、蚕品种的特性、工作中的得失和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规划次年工作。
总之,防微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要我们坚持以预防为主,做到制度完善、责任明确、原因找准、措施落实、严把质量关,微粒子病的防治就会取得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