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科研院校和推广主体力量促进农业重大技术转化应用
2018-03-17陈开勇四川省农业厅科技教育处
□陈开勇/四川省农业厅科技教育处
近年来,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育,为促进农业稳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当前农业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技术、人才、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给农技推广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农业部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意见》有关要求,探索建立农科教协同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的有效路径,增强科技在支撑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农业农村部选择内蒙古、吉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西、四川共8个省(自治区)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旨在以农业优势产业为主线,以重大技术推广任务为牵引,构建需求关联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技推广机构、科研教学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合理分工、高效协作,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优势互补的农技推广协同服务新机制,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技术服务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为促进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1 工作进展
1.1 全国协同推广计划试点有序推进
2018年1月17日,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对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工作正式安排部署,组织各省农业部门与财政沟通自愿申报纳入试点。3月1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农技推广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推进情况暨2018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交流计划试点座谈会,听取各省(自治区)的推进情况和工作初步打算。5月15日,在全国2018年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管理培训会上,农业农村部再次专题听取8个参与省(自治区)的推进情况,要求各地高度重视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工作,明确协同推广实施方案应包含有主导产业、重大技术、牵头单位、协同单位、双首席制度等要素框架。6月6日,在浙江绍兴市诸暨市举行了首届全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现场交流会,现场学习考察了诸暨市山下湖镇解放村的稻-虾立体生态种养技术、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新桔城粮油服务基地的水稻标准化温室育秧技术推广示范、浙江省农科院试验基地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技术体系。6月11日,正式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的通知》,提出需求导向、优势互补、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四大工作原则;要求试点省(自治区)遴选3~5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集中实施“推广一批农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集聚一支顶天立地的农技推广队伍、完善‘两地一站一体’协同推广模式、培优培强一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四大试点任务;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强化典型引领,破除项目设计时注重农科教协同、项目实施时“分片包干、各自为战”等痼疾,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农业主战场流动,增加专家教授常驻试验示范基地、深入农业一线从事指导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试点做法经验归纳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模式。9月11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交流观摩活动,听取各试点省汇报,交流试点进展,安排布置下步工作;观摩了武川县马铃薯繁育基地、哈拉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四子王旗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的协同推广试点开展情况。
1.2 四川加快推进协同推广试点工作
四川省及时贯彻农业农村部关于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工作会议精神,2018年1月20日,四川省先向农业农村部报送了《关于申请承担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任务的函》。同时,还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对四川农业的重要指示为指引,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多次专题座谈会商,与四川省农业厅粮油处(省农技推广总站)、经作处(省园艺推广总站)、畜牧业处(省畜牧总站)共同形成了《关于四川省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工作的专题汇报》,确定遴选水稻、生猪、食用菌、猕猴桃4个产业开展协同推广试点,以后逐年再选择3~4个其他产业开展,使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覆盖四川的主导产业。
首次协同试点产业选择在于:四川是全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主产区之一,水稻是四川最大粮食作物,但是水稻生产科技推广应用慢、标准化水平低、品牌不强、种稻效益逐年下降,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来川视察,对四川评选优质水稻的“稻香杯”活动感到很高兴,希望四川加大力度搞好此项活动;四川是全国生猪产销大省,是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但是养猪生产总体水平低、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低,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食用菌是四川重要经济作物,产量居全国第八、西部第一,但其栽培技术粗放、劳动强度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不强、产品上市相对集中影响价格和效益;四川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果生产区,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居全国第2位,其中,红心猕猴桃占80%以上,苍溪县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但目前猕猴桃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关键时期,猕猴桃溃疡病防治、采后商品化处理、冷链物流和品牌市场等问题成为产业发展瓶颈。
据此,2018年6月26日,四川省农业厅和财政厅联合向农业农村部报送了《2018年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四川省实施方案》。目前,4个产业团队均已启动并开展工作,将围绕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集成示范推广12项优质绿色高效技术: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毛木耳精准轻简化栽培技术等食用菌重大技术3项,解决羊肚菌产量偏低效益不高、毛木耳栽培粗放、病虫影响质量安全等问题;生猪提质增效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2项,解决生猪养殖效益低、粪便污染突出等问题;猕猴桃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3项,促进四川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水稻绿色提质高效配套技术4项,以优化品种结构为目标,集成全程机械化、节水节肥高产高效栽培、稻田综合种养、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动规模经营、打造特色品牌、实现节本增效。
2 农技推广存在问题
2.1 技术、人才、服务供给不充分
农科教推各自职能分散、人才分散、技术分散,缺品种、缺技术装备、缺指导力量同时并存,特别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高效技术缺乏。农科教推与新型主体融合开展技术转化推广提出了多年,工作机制上也有一些探索,基础有了但落地难,一直没有很好的突破,技术转化推广主要集中在产中、集中在大宗,没有形成钱随人走、钱随事走、激发活力、提高效率的模式机制。
2.2 技术成果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研究问题的没有针对性,针对问题的又集成攻关不够。专家仅重视先进性,对技术的经济性、操作的可行性重视不够;先进性、经济性、操作性统一的熟化不到位,技术配套的熟化、简化、转化三步曲不协调,加之,缺技术、缺机具等很难给农民提供一体化技术方案,没有形成以配套促熟化、以熟化促简化、以简化促转化的良性技术推广体系。
2.3 农科教推没有形成合力
科研院校关注自身技术报告、论文发表、专利申报、成果奖励较多,聚焦田间圈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较少。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因管理体制和费用保障等因素,更多参与承办公共事务,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农业新技术推广服务。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基层农技推广条件建设和队伍提能上做了一些实事,但资金统筹难以将项目落实落地,项目的边际效应和普惠效率呈递减趋势。
3 明确协同推广要义,推动农业重大技术转化推广
协同推广计划的要义,简单说就是围绕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左右协同、上下协同。左右协同是解决缺技术的问题,以熟化、简化促转化,否则是无源之水;没有上下协同生产技术就停在面上,农民得不到实惠、产业更得不到发展。
3.1 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产业需求,选准实用的技术
推动农业科研院校立足基地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现实需求,找问题、找技术、找单位、找专家,加快农业农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熟化和推广应用,促进“研、学、产”转向“产、学、研”。
3.2 坚持需求导向,组建优势互补精干高效的团队
着力破除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社会化服务主体各自封闭运行和科技成果供需不对称等体制机制障碍,选准技术、找准问题、找人来干,聚焦生产前沿,紧盯落实推广,把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有机融合到农业生产一线主战场,使各学科、专业、人才、技术、品种、模式等聚集在一块田地(圈)里去干,找准节点解决老大难问题,把农业科研院校创新资源优势、农技推广机构服务生产优势、各类经营主体的市场运行优势有机结合,采取任务清单推动,以贡献度、满意度考评,努力实现协同目标。
3.3 坚持统筹推进,与当前工作衔接
注重与已有工作的有效衔接,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统筹谋划、一体化展开,与产业技术体系和科技体制改革有机结合形成组合拳,明确施工图,把科研院校变成技术转化应用的推进器,让专家重心沉下去,把农技人员能力提上来,实现农业重大技术集成熟化、示范展示、推广应用的无缝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