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库作业》教学设计

2018-03-17邹娟平

时代农机 2018年7期
关键词:出库流程物流

邹娟平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行业持续升温,高职院校传统的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机制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拥有出色的物流策划组织能力的职业管理人才是当前及未来物流行业的核心人才。基于此,《仓储作业管理》课程教学也应更体现工学结合,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培养。

1 教学分析

1.1 教学内容

“出库作业”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仓储作业管理》教材第四章《仓库作业管理》第三节的内容。出库作业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也是仓储管理、仓储成本控制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物流管理专业大二学生,他们前期已经修完了《管理学原理》、《商品学》、《现代物流概论》、《电子商务与物流》、《办公自动化》等课程,具备比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并能操作基本的仓储设备等。他们对枯燥的理论讲解普遍缺乏热情,信息化手段了解得比较多,但用于自主学习少,有意观察能力不够。普遍认可物流行业的就业前景,对物流行业抱有热忱,向往日后进入仓储与配送的管理岗位。

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任务教学法,学生要掌握出库的形式、出库作业流程、出库作业的计划与组织管理等专业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与实践,学生要能熟练绘制出库作业流程图,制订出库作业管理方案以及处理出库作业常见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物流的兴趣。

1.4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出库作业的作业步骤及流程设计。

(2)教学难点:出库作业的组织与管理。

2 教学策略

本次教学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思维,拓宽教学时空,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混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使学生多角度了解课程内容。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任务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仓储知识,设置情境教学方式,积极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观察、讨论、练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 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学习者需求和特点为基础,本次课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三个阶段。

3.1 课前准备

师:在课前利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组建《出库作业》云课堂,发布《散托出库作业标准操作规程》、《出库作业》等视频资源、出库知识文件等教学资源。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制作“出库作业”微视频、用皮影客软件制作出库具体作业环节的flash小动画。

教师通过平台实时接收学生的习题答案,发现学生的学习盲点,以发布此作为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参考。

(1)感知体验。学生走出理论课堂,走入仓储工作实践场所,参观雁城物流园、白沙物流园,听取企业人员讲解,对仓库有更直观认识,对仓库出库操作流程及规范有更具象的了解。

(2)自主学习。登录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观看《散托出库作业标准操作规程》等相关课程视频、预习出库知识,学习教学资源,初步了解出库作业的作业环节,作业步骤等,并完成习题自测。

3.2 课堂教学

以任务驱动模式开展本次教学,将课堂教学设计为2课时,分为六个环节,具体如下:

(1)回顾旧知,预习反馈。

师:首先,总结课前预习情况。总结同学们通过云课堂教学平台课前学习的情况,通报云班课资源读取和活动参与情况,表扬先进,总结云班课检测结果。其次,播放课前搜集的课程微视频。最后,教师抛出问题“出库作业分为哪些环节”引发思考,确定学生通过预习知识点后还存在的知识盲点,并以此作为后续课堂教学的重点。

生:回顾旧知识,观看微视频,回答教师提问。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首先通过自制小动画、视频等提出疑问,创设出库作业情境,导出本次课内容。结合出库流程视频,逐一讲解出库作业的具体步骤及流程(出库计划——出库准备——出库订单审核——出库信息处理——拣货——分货——包装——库内搬运——贴标签、堆码、单证流转处理——装车发货——发货后6S管理),并讲述每一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流程讲解出库作业的计划与组织管理。其次,引入案例,演示制作出库作业流程图。以出库作业流程为主线,设计出库作业的计划与组织方案。

生:观看flash动画、出库作业视频,积极思考,学习设计出库作业流程。

(3)设置任务,方法探究。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师:为本次课“出库作业”设定一个任务,即以某物流配送中心收到出库订单3份为例,设计出库作业方案。发布任务单,阐明任务的完成目标。教师在学生完成课堂任务期间,在教室巡回指导,加强监督,辅以个别辅导,记录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四人一组,“实行小老师”制,即“1+3组合”。选取在云班课知识掌握较好且学习积极主动的同学为各组组长,扮演“小老师”兼仓库主管的角色,其他3人为组员,设计出库作业方案,绘制出库作业流程,合作完成出库设计成果。

(4)“1+3”的小组合作既克服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化的问题,也鼓励了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让学生教学生,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边学,边做,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教学理念。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

(5)交叉互评,学生小结。

师:选取或由学生推荐每组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做作业小结。

生:学生代表上台发言,介绍本组作品的设计过程及内容。各组学生交叉互评作业,小结各组作品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

通过现场交叉互评,各组探讨交流出库作业方案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案的闪光点、不足之处,挖掘出设计方案需要完善的地方。通过交叉互评这种形式的集体思维碰撞,让学生对出库作业的认识更加全面,更深刻。也更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实现了教学目标。

(6)总结巩固,深化认识,达成教学目标。

师:对各组完成的任务成果进行点评,总结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错,对出库的概念、形式、流程、组织管理等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系统化,并对课程与企业实践如何对接进行知识延伸。

生:分享自己对本次课程内容的理解或倾听他人的分享。

3.3 课后拓展

教师向学生推送“物流沙龙”“物流指闻”等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物流发展动向,培养职业思维,培养职业敏感度。发布课后资源到超星学习通平台。

通过应用多元化教学资源学习后,按照教学设计实施之后,本次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升:与同专业2015级学生相比,课中讲解知识点的时间由45分钟缩短到25分钟;初次完整设计完出库作业流程的人数比例由50%提升到80%;初次完成设计方案用时由45分钟缩短到25分钟。

4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次课程通过创建任务,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易于让学生接受,并且有助学生发散思维,适合在以后的教学中推广。借助学习通信息化教学平台,使用数字资源,打破了传统知识传递时空上的限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让学生将旧知与新识更能有机结合起来。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课堂考核+自学考核+作品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与评价方法,其中采用了课堂互评的方式充分鼓励了学生探索问题,总结问题,让学生自己剖析,自己对比总结,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更能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本课是开放、动态的生成性课堂,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人必须不断反思、研究,完善知识体系,与学生在互动中互相补充,彼此分享,方能实现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出库流程物流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卷烟配货出库流程的优化与应用
散粮出库 加快腾仓
“出库费” 应由谁来付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