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8-03-17杨永波
杨永波
(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 成都610041)
传统农药因为使用方法简单,毒性效果好,具一定广谱性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但在其使用过程中会导致环境污染、存在人畜急性中毒、农化残留、生物体积累等危害,生产上对无公害或低毒农药的需求日益旺盛,生物农药符合时代需求。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年产生物农药约12万t,登记生物农药产品约3000个,生物农药防治面积近2670万hm2,市场份额约占整个农药市场的5%。按照不同来源,生物农药主要分为抗生素生物农药、微生物型生物农药、植物源生物农药和生化农药等几类。
1 生物农药显著的优点
1.1 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
生物农药由于多为利用生物资源研发而成,往往毒性较低,并且靶向性高,残留量少,药效持久,在生产上使用不易产生抗性等突出特点。而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生物农药具有极强的选择性,能对病害、虫害定向产生作用,对农业作物及周边生物影响极小,安全性较传统农药具有较大的优势。
1.2 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由于生物农药的防治机理主要是控制有害生物的生长或者发展,通过利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或者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抑制病害或者虫害的发生,对生态环境较为安全。由于生物农药主要原料为生物资源,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土壤微生物,加上日晒雨淋等自然现象,极易被分解进入新的生态循环,而不破坏生态机构。
1.3 能持续诱发害虫患病
病原菌类、病毒类生物农药,能诱发害虫患病,在害虫群体中,具有水平传达或者通过虫卵传播的能力,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较传统农药只对当年有效而言,持续性更强,不仅能抑制当代或者当季,还能传播,对下一代病虫害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1.4 经济社会效益较好
生物农药可利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原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麦麸、豆饼等都是较好的原材料,生产成本较低,且生产所需多为可再生资源,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
2 生物农药推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川省自1978年开始试验示范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上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数十年的推广使得生物防治农田病虫害工作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和认可,也累积了一些生物农药的推广经验。但纵观示范性种植基地和农村散户种植,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普及率依然较低。究其原因:
2.1 生物农药价格普遍较高
生物农药产品的零售价相较于传统农药偏高,增加了农民的种植成本,从而直接降低了农民的净收入,这导致他们会选择价格便宜且见效更快的传统农药,影响生物农药的推广示范。
2.2 传统意识影响生物农药的推广
部分生物农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且药效较慢,不像传统的农药广谱性强,能够毒杀绝大多数的农田害虫或对大部分病害起作用。传统农药见效快,往往喷施后两三天就能够看到明显的药效,而生物农药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见效。传统的农业种植意识认为传统农药药效快,接受度更高。
2.3 生物农药对用药人员要求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农村年轻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农田种植和管理人员逐步老龄化,农田作业主要由60岁左右的老人承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较低,部分农民从未接受过培训或仅依靠自己经验或是他人的建议开展农药施用。而生物农药的施用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不同的生物农药需要按照说明书使用精密的量具进行施用。而很多农民在选择农药时固守以往经验,对新事物接受程度较低。
3 推广生物农药对策建议
3.1 监管农药市场,淘汰高毒农药
加强农药市场的监管,监督农药市场的流入和流出,严查实惩违规销售禁限用农药,同时对农药经营人员进行素质考察和培训,降低其因知识短板或因利益驱使而产生的误导农民乱用药、用禁限用农药的风险。同时加强低毒低残农药的推广示范,逐步淘汰高毒高残农药,禁用剧毒农药,大力推进生物农药的研发示范,改变农药市场混乱的局面。
3.2 加大研发新型生物农药力度
加快生物农药研发进度,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研发,农户认可”的生物农药新局面,充分利用我省自然资源丰富,生物农药原材料充沛的优势,研发出适宜我省生产实际的新型生物农药,扩大生物农药占比,促进我省农业绿色发展。
3.3 建立生物科技防治队伍
由于生物农药相较于传统农药科技知识需求更高,在了解、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相应的知识和意识变更,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的推广亟待一支生物科技防治队伍的支撑。通过集合科教、教学和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来组建生物科技防治队伍,能够给各基层地区的生物农药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一定的人才基础,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