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西县实施天然草地保护建设成效显著

2019-01-25张武琼金建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草畜牧区牲畜

张武琼,金建平

(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农牧局,四川 越西 616650)

天然草地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植被,是草牧业发展的基础,是越西县草原畜牧业发展优势区和特色草食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团结,社会稳定,维护生态安全,加快牧区经济发展,提高广大牧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大意义。

1 越西县天然草地基本情况

1.1 越西县概况

越西地处四川省西南、凉山州北部,是一个以彝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理坐标为102°20′S~102°54′S、28°18′N~28°53′N,幅员面积2256km2,下辖38个乡(镇),289个行政村,926个村民小组。据2017年底统计,全县总人口36.496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1.2569万人,牧民人口22.143万人。境内地形复杂,群山矗立,地势南高北低,海拨1170~4791m,属于康定——雅江暖温带气候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温度13.3℃,年降雨量1113mm,无霜期达270d,境内河流众多,水利资源非常丰富,十分有利于畜牧业的生产。

1.2 草原资源和生态现状

越西县有天然草原13.936万h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1.77%,可利用草原面积11.47万hm2,占草原总面积的82.28%。越西县牧区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海拔1170~4791m的地带,主要草原类型有亚高山草甸草地、高寒灌丛草甸草地、山地疏林草地、山地灌木草地、山地草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地及农隙地草地等7类。

由于地处凉山深处的越西县山多,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加之长期超载过牧,草原退化、鼠虫害化、沙化日益加剧。草原退化规划面积为82.02万hm2,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47.69%。

表1 越西县主要草地种类和面积 单位:万hm2

1.4 草原畜牧业发展情况

2017年天然草原平均干草产量160kg/667m2,饲草料总产量(折合干草)35570.35万kg,理论载畜量为54.14万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58.34万个羊单位,超载率7.76%。2017年我县农业总产值18.95亿元,畜牧业产值8.2亿元,占农业产值43.3%,牧民人均纯收入6245元,其中来源于牧业1986元。肉类总产量达2.565万t。全县四大牲畜存栏46.84万头,其中牛存栏5.28万头;羊存栏21.83万只。全县四大牲畜出栏42.2万头。

2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主要措施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治国理念。越西县在天然草原保护和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落实了草原承包责任制,大力开展了鼠虫害综合治理,进行了牧区草地改良示范,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项目建设,做到“减畜不减收,增畜不超载”。为保护和建设天然草原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1 实行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

近年来,越西县认真贯彻《草原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实施办法》以及凉山州关于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有关法规文件,已落实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草原11.47万hm2,全部落实到户,占全县草原面积的82.28%。通过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明确了草原建设与保护的责、权、利,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生产、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

2.2 实施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项目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州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越西县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对牧区的各项扶持和惠民政策,狠抓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加快草原生态恢复步伐,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四川省川西北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规划》,越西县退牧还草规划总面积为5.47万hm2。截止2017年已累计实施退牧还草建设总面积2.6万hm2,其中休牧2.4万hm2,轮牧0.2万hm2,退化草原补播0.79万hm2。共涉及18个乡、46个村、5655户、26586人。完成退牧还草规划总面积的52.44%。2016~2017年修建标准化牲畜棚圈750户22500m2。

2.3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2.3.1 草原禁牧补助 根据草地核定载畜量和草地基本情况,在划定的草原禁牧区实施,以乡镇或村组为基本单元实行禁牧封育管理。全县实施禁牧面积0.67万hm2/年,补助资金75万元/年。

2.3.2 草畜平衡奖励 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以村组为基本单元实行草畜平衡管理,根据草原载畜能力核定合理的载畜量,实施超载减畜,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全县实施草畜平衡奖励10.8万hm2/年,补助资金405万元/年。

2.4 实施草原保护建设和草牧业试验试点项目

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农牧民养殖条件,推行舍饲和半舍饲,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推进草畜平衡,增强抗灾保畜能力,促进牧区畜牧业从“靠天养畜”的传统游牧方式向舍饲畜牧业转变,大力推行人工饲草地建设。2011~2018年共修建标准化牲畜棚圈1000余户80000m2以上。

3 天然草地保护建设主要成效

3.1 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

通过项目的实施,缓解了天然草地载畜压力,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得到减轻,土壤沙化得到恢复。草原植被覆盖率从82%提高到85.4%,产草量提高5倍以上。

3.2 夯实了畜牧业发展基础,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有效改善了牲畜越冬饲料不足,节约了牧民饲草料费;降低了牲畜越冬死亡率,牲畜冬季死亡率由以前8%降低到3%,冬季牲畜掉膘率从50%降低到30%。全县畜牧业收入占到农业总收入权重的43.3%;牧民可支配收入来源于畜牧业的占31.8%。

通过强牧惠草政策的集中实施,全县牧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提高了草原生产能力,促进了草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猜你喜欢

草畜牧区牲畜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交换牲畜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浅谈原州区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河南省优质草畜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