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古镇与周边环境融合研究
——以乐山市罗城古镇为例

2018-03-17唐瑜皎李光跃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罗城古镇冲突

唐瑜皎 李光跃

(四川旅游学院艺术学院,成都 龙泉驿 610100)

1 引言

古镇是我国人文历史中的宝藏,它作为中国各城池历史的见证者,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然而,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当下,不断壮大的城市板块以不可预见的速度逐渐将古镇的光辉掩埋。如何处理乡村古镇与周边的关系,将古镇与周边环境融合为一个整体,成为古镇保护规划中的重要部分。

2 我国古镇现状

古镇作为我国悠久历史的载体,承载着中国文化体现,家族文脉传承。传播古镇之美,便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古镇是祖训规制的约束和激励动力,是我们精神家园与灵魂归属。因此,能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2.1 古镇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古镇和古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古朴的环境氛围备受人们的青睐,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那些保存较完整、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古村镇吸引大批游客前去参观,古镇村落旅游步入高速发展快车道。乡镇政府越来越重视古镇旅游业对振兴乡村的拉动作用,与此同时古镇旅游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过度的旅游开发,一方面打破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古镇原始风貌的保护工作也出现了新的挑战。

2.2 古镇保护现状

从笔者对我国古镇的考察调研情形来看,我国古镇的保护工作还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状态。大多数古镇保护工作还停留在较为初步的对古镇内部的人文历史、历史街巷、历史建筑物等的保护规划阶段。而没有从全局出发,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路线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将古镇与周边现代化城市联系起来,处理好古镇与周边的过渡关系,构建一个符合古镇与城市发展的共同体。

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古镇保护研究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规划与设计,笔者希望人们能在欣赏古镇纯粹的美丽的同时,从古镇保护的旁观者转变为古镇保护的参与者,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古镇的保护中去。

3 罗城古镇

3.1 罗城古镇概况

罗城古镇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位于乐山市犍为县,距县城24km。罗城古镇中居住着汉、回、彝、满、藏、黎、苗7个民族的人民。从远处看古镇似搁在“山顶上的一只船”,2007年罗城古镇被评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船形街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街”。2018年1月,罗城古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誉为“东方诺亚方舟”。

罗城古镇建筑风格属川南民居传统穿斗式木结构。主要由船形街、古戏楼、南华宫、灵官庙、石牌坊、清真寺组成。主街是罗城旧时代的核心,被当地人称为“船形街”,临街一面的屋檐异常宽大又名“凉亭街”,由于冬遮雨雪,夏遮烈日,被当地人比喻为“晴雨市场”,全长209m,街面最宽处9.5m,东西长,南北短。

罗城镇划定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为:北至中心街,南至新店水库,东至东六路,西至经三路,总面积46hm2,其中核心保护范围5.33hm2,建设控制地带40.67hm2。

3.2 罗城古镇周边环境

罗城古镇所处地域为县城小镇中心,在近些年的规划发展中呈现出城市现代化特征,钢筋混泥土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平地而起。罗城古镇居民聚集,约有人口60万。罗城古镇南面为耕作田地以及新店水库而其余三面分别由西边的学府街、北边的汇城街、东边的半边街3条主道路所围绕。罗城古镇配套设施相对齐全包括,百货商店、快捷酒店、罗城电脑城、犍为县罗城小学、犍为罗城客运站等。乡镇居民住宅区紧密散落的分布在罗城古镇周围。

3.3 罗城古镇与周边的冲突

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古镇的原始风貌与周边环境的风貌已经具有明显的冲突,下面从现存的两个冲突着手分析,一是建筑层面的冲突;二是文化层面的冲突。

3.3.1 建筑冲突

3.3.1.1 罗城古镇内部建筑与周围建筑风格的冲突 罗城古镇的建筑为明清时期川南地区的穿斗式木结构民居,而周围的建筑都是近现代的钢筋混泥土建筑。曾经到处铺着青石板的街道早已翻新成了水泥路。材质、色彩形式强烈的冲突使古镇内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将古镇与周边生硬的隔离,古镇与城市宛如两个世界,不利于古镇的保护与保存。

3.3.1.2 罗城古镇内部建筑与周围建筑高度的冲突 罗城古镇的建筑高约6m,而周围现代居民建筑平均高度为25m,而且随着房地产强势的开发的进程存在上升趋势。密密麻麻的楼房遮挡住了原本的罗城老街,现代居民建筑无规则的排布在罗城古镇周围,错综复杂的排列形成了外高内低的盆地现状。乡村古镇周边失去了原本的乡土气息,突兀的现代感让游客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代建筑与古镇建筑高度的冲突不利于古镇风貌的保护工作,甚至会极大程度的破坏古镇的历史价值。

3.3.2 文化冲突 文化源于城邦,城邦显于文态,文态呈示文明。文态,作为人类美学的一种延伸古已有之。在历史的长河中,民俗实际上承载着文化,而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使之魅力长存。人类的祖先在历史中创造文化,需要后人的维护才能使文化活化。

3.3.2.1 民族文化冲突 罗城古镇容纳着7个民族的人民,而古镇外大多以汉族人为主。由于不同的民族存在不同的信仰以及风俗习惯,合理正视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将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发展,加入体验活动成为古镇的文化旅游中的特色部分。

3.3.2.2 生活方式冲突 罗城古镇是典型的慢节奏生活方式,罗城人在这冬遮雨雪,夏遮烈日的船型街下饮酒、品茗、听小曲、抽叶子烟,不紧不慢的体会着人生中闲暇的时光。而古镇外的城市喧嚣不已,人们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沿途的风景。以看得见的古镇为载体,以生活化的故事为依托,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将乡村古镇内与城市的冲突处理过渡,这种文化的感染力恰恰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一部分。

4 古镇与周边环境融合的建议

由此可见,古典与现代的碰撞需要一个平衡。乡村古镇能否继续绽放光芒,除了要在古镇内部保护规划中做出相应对策还需处理好乡村古镇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让游客对古镇有代入感。本文根据对罗城古镇与周边环境案例的分析整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乡村古镇与周边环境融合提出建议。

4.1 周边建筑设施控制

为了契合古镇目前的状态,更好的保存古镇特色,古镇周围的现代化建筑设施在规划建造时需要严格把控以下2方面。一是根据每个城市规模、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以古镇为中心10km为半径构成的圆环内的建筑设施应同古镇的风格、材质具有一定的呼应性。在城市与古镇的构成关系中,让这个圆环起到过渡的作用,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循序渐进,使游客充分调动感官全方面的感受古镇的魅力。二是在建筑高度的控制规划中,我国现有传统的三波段式高度控制,即以景点为中心划出3个不同的控制范围,建筑物一段段向外逐渐增高。然而这种传统的控制高度方法,没有结合古镇的布局以及地势地形。为了更好的进行保护规划,可以将传统的高度控制结合天际线设计,科学合理的控制古镇周围的现代化建筑设施,使城市不再成为古镇的“钢铁围栏”。

4.2 古镇边界分割与过渡处理

目前乡村古镇与周边环境不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过渡,而且大多数古镇为了与周边分割还修建了围墙。这种运用现代建筑材料生硬的分割方式,不仅缺乏美学观赏性,而且不能为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本文将分别对古镇边界分割与过渡处理提出建议。

4.2.1 边界分割 空间分割的方式有多种,但考虑到古镇有别于其他空间的独特性,可以考虑近年来在空间的引导分割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植物,是空间塑造的媒介。因此,在进行古镇规划中合理运用不同种类的本土特色绿植(草本花卉、灌木、乔木)组合形式,达到使空间分割的作用,从而形成符合古镇规划需求的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全封闭空间、垂直空间。另一方面,在不同的空间中,人的视线与景物共同构成视线风景廊。在古镇保护规划时就应该做出明确的规划目标,设计出古镇的边界与周边城市环境共同构成的框景、夹景、障景等,对古镇与周围的环境做好强调或是削弱的作用。为了构建这种良好的视线风景廊,在规划设计中古镇与城市周边环境应该从整体出发相互映衬,彼此呼应。

4.2.2 过渡处理 乡村古镇的过渡处理尤其重要,它起到承上启下,由浅及深的作用。然而在当下的规划中往往忽略了过渡的这一部分。在通往乡村古镇的过渡路程范围内,依据古镇的特点将古镇特色文化风俗与景观道路结合起来,适当的增加游客感官体验项目以及有特色的景观小品,创新设计出符合本古镇所独有的旅游产品。通过各种规划策略引导游客亲身参与体验,起到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的作用,让游客在过渡阶段充分感受到古镇的特色魅力,有利于游客更进一步的了解古镇的状况。

5 小结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的迫切需求,它有利于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使乡村地区与城市共同发展,建设更美好的家园。罗城古镇作为贯彻落实乐山市乡村振兴的宝藏之一,古镇的历史人文价值不容置疑,在发展古镇旅游的同时,不忘初心运用科学策略对乡村古镇进行合理保护,走乡村古镇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合的道路,促进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罗城古镇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仫佬族刺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罗城的实践与启示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罗城果林水肥一体化应用效果分析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