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贫困治理专栏

2018-03-17王向阳

关键词:裁量权选题困境

王向阳

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最受瞩目的治理实践。围绕着贫困及反贫困实践,新闻媒体、自媒体、基层干部群体、学界、政策部门等已有很多讨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和生动的实践场景,但对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贫困性质与反贫困道路选择、基层实践互动机制、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度,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当下,打工经济已成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最大常量,劳动力结构成为村庄经济分化的基本维度,但凡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者,便可到全国性劳动力市场打工挣钱,进而实现自身劳动力价值,反观真正的贫困人口群体,多为老弱病残户和好吃懒做户,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反贫困策略才是有效的?在基层反贫困实践中,为何屡屡出现“策略主义”、“责任规避”、形式主义泛滥乃至自由裁量权受限等不良倾向?以上问题,将在本栏目所收录的以下三篇文章中得到相应回答。

《区域性贫困治理的道路选择——国家、农民与市场关系的视角》一文,抓住了当下精准扶贫的牛鼻子,并对当下普遍施行的三种反贫困模式进行了高度概括:中央资源直输式、地方资源整合式和农民资源反馈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三种反贫困模式的内涵、路径、困境等做出了针对性分析,同时创新地提出了以下重大论断:治理贫困的关键在于打通农民与市场二者之间的障碍,促进农民与市场建立有效联系,国家的功能即在于疏通二者之间的关联。换言之,贫困的有效治理即在于建立起国家、农民与市场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纵观全文,选题意义重大,逻辑架构清晰,语言表达凝练,有利于厘清当前地方贫困治理中的诸多困境,也为我们国家反贫困道路选择提供了有益思考。

《基层各扶贫主体的互动机制、困境及对策——基于豫北Z村的精准扶贫实践》一文,选题切中时弊,并在资源视角、组织视角和第一书记视角基础上,试图建构起一整套理解基层反贫困组织运作的实践互动视角。在作者看来,基层扶贫主体可概括为四大类,分别为乡镇扶贫工作组、县直部门帮扶单位及责任人、第一书记及村两委干部,并在分析其具体实践基础上,概括出合作中的“策略主义”和压力型科层制考核下的“避责”逻辑这两大逻辑,同时也极大丰富了我们对基层扶贫各主体互动场景及机制的认识,读来深受启发。

《自由裁量权的运作逻辑及其优化之道——以扶贫政策为例》一文,以国家在不同阶段推行的扶贫开发政策的基层实践为例,极富洞见地挖掘出了一个基层治理实践中的经典命题:自由裁量权,如何规范?何以可能?作者对自由裁量权这一基层权力关系光谱的两端——“滥用”与“悬置”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商式”自由裁量权的概念,试图为政策执行中的自由裁量权的合法、合理、适度使用提供解决思路,为实现基层有效治理提供了有益思考。

猜你喜欢

裁量权选题困境
对规范药品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研究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困境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路径探析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独立性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