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生豹猫人工育幼的初步观察

2018-03-17廖河康谢黎寿生黎珂钰韦永结吕冠霖谭罗昊赖丽敏覃华勇李英姣唐作顺

野生动物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野化幼崽日龄

廖河康谢 江 黎寿生 黎珂钰 韦永结 吕冠霖谭罗昊 赖丽敏 覃华勇 李英姣 唐作顺

(广西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南宁,530026)

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隶属哺乳纲、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豹猫属,俗称山猫、钱猫、石虎、抓鸡虎等,体型与家猫大致相仿,易被误认为家猫[1]。豹猫是夜行性动物,晨昏时段活动较多,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多为独行。主要栖息于山林、灌木丛及林缘村寨,分布海拔范围从低海岸到3 000 m以上高林,近几年随着山林开发,甘蔗林等农田中也发现其踪迹[2]。豹猫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且善于游水,常于水塘、溪流、稻田边觅食。由于其体态优雅、具观赏性,皮张可用制作裘皮,且肉和内脏被认为有药用价值,故遭到非法捕猎;同时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人类发展对山林的开发,豹猫栖息地被不断侵占,使得其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物种之一,指名亚种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Ⅰ,其他亚种皆列入附录Ⅱ,《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易危物种[3]。豹猫目前在我国尚属“三有”保护动物,但已被广西、北京、江苏等省市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缺乏法律保护,缺少研究,各亚种生存现状很不均匀,部分亚种属于濒临灭绝境地。每年繁殖季节,部分豹猫选择到农田中产仔,近几年均有村民发现豹猫幼崽报道。2016年3月15日,广西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简称“救护中心”)救护了3只豹猫幼崽,开展了人工育幼工作。本文就本次野生豹猫的人工育幼进行初步观察,以便为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豹猫的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1 观察对象

2016年3月15日,救护中心接到广西森林公安送救豹猫幼崽3只。接收时3只豹猫身体团成一团,微微发抖,运动方式为爬行,腹部着地,眼睛尚未睁开,耳朵下折,感觉到周围环境变化后发出虚弱叫声,初步判断为出生10日龄左右的幼猫,据森林公安描述已超过24 h未进食。根据体重大小依次编号,b01(♂):210 g,b02(♂):176 g,b03(♀):160 g。

2 人工育幼

2.1 人工育幼环境

育幼室为15 m2房间,瓷砖地面,育幼箱为宠物ICU,育幼箱温度保持28℃,湿度70%~80%。育幼箱内垫软毯宠物吸水尿垫,视污染情况每日更换。育幼室每日换气,保证空气质量良好。

2.2 人工育幼食物

选用某品牌含初乳的顶级羊奶粉(营养成分:粗蛋白25%,粗脂肪22%)作为代乳品,饲喂温度保持约37℃~38℃,后期添加的辅食为幼猫猫奶糕、自熬鸡肉大米糊。其他补充包括某品牌活菌生长发育素、妈咪爱、钙片。

2.3 人工育幼方法

将宠物奶粉按说明书调配好后吸入注射器,注射器前端套入宠物奶嘴进行饲喂,育幼初期每日喂食8~10次,随着奶量增大慢慢拉长喂食时间,减少夜奶次数,每日喂食6~8次。育幼初期(10~12日龄)豹猫幼崽因无法适应食物而出现进食量较低的情况,随着育幼天数的增加,进食量逐渐增高,但因疾病的出现,进食量并未增加(20~25日龄),痊愈后食量逐渐增加(26~47日龄),饲喂情况如表1。每次喂食时进行肛门按摩促排及清洗,直至可自主排便。育幼中后期于奶粉中不定时添加辅食直至引入肉块及活食,每周补充适量钙片。

定期对豹猫进行体重称量,并观察其生长发育、行为、大小便及精神状态。豹猫幼崽睁眼后,每日定期抱出育幼箱自由活动,增加运动量,接受阳光照射。主动采食稳定后移出育幼箱圈定范围喂养,保证运动量。

表1 豹猫幼崽饲喂情况(只/d)

Tab.1 The cat cub feeding situation

2.4 生长发育

野生豹猫幼崽与人类初接触时,仍保持一定警惕性,遇到异响发出低吼威胁。经过几天的人工饲喂,对奶嘴由抵抗变接受后,对异响转为期待,听见开关门声及见到饲养员时,均往育幼箱门口扒挤。首次进行人工饲喂时,豹猫幼崽均未适应宠物奶嘴,不会舔舐且使用两前肢拨开奶嘴,育幼师需用左手将其身体按压固定,右手推动注射器帮助奶液流出。随着饲喂次数增加,豹猫幼崽学会舔食奶液并伴随主动吮吸,前肢抱搭注射器。

豹猫幼崽送救时仍紧闭双眼,12日龄时,体重最大的b01右眼半睁,到晚上双眼完全睁开,至14日龄后,3只豹猫全部睁眼。人工育幼过程需进行人工促排及清理以促进排便,豹猫幼崽18日龄时,开始出现自主排便。

低日龄豹猫幼崽运动不协调,随着日龄增加,运动机能逐步完善。10日龄时爬行,腹部着地,爬动力弱,15日龄可用四肢撑起身体站立,18日龄时可摇晃行走几步,偶见腹部着地,可越过同伴身体,24日龄可随意行走,相互嬉闹,31日龄可后肢站起,前肢挠抓箱壁,45日龄已有扑食、撕扯动作,可于育幼室中抓捕活动小白鼠,抓住小鼠后叼至角落进食。47日龄结束人工育幼,转入小型野化栏舍内。

待豹猫幼崽适应环境后开始记录育幼过程体重增长趋势,13日龄体重b01为212 g,b02为175 g,b03为162 g,随着日龄增加,3只豹猫体重也呈增长趋势,到18日龄,b01、b03体重出现下降,19日龄b02也开始下降,20日龄时b01首先出现拉稀便血现象,生病期间,体重不增长,进行驱虫后(23日龄),体重开始陆续回升(图1)。

图1 人工育幼早中期豹猫体重增长趋势Fig.1 Hand-rearing early mid weight growth trend of ocelot

2.5 人工育幼豹猫中出现的疾病

2.5.1 便血

20日龄时豹猫先后出现便血现象,粪便变稀,夹带血液,血色鲜红,伴随食欲下降,活动量减少,活跃度降低。经初步检查,无肉眼可见异常,肌注维生素k1注射液,0.05mL/只/d,同时随餐加益生菌(妈咪爱),用药2 d无明显好转。第3天(22日龄)粪检见镜下线虫卵,中午口服芬苯达唑(兽药)驱虫,剂量25 mg/只。驱虫后第一次排便,3只豹猫血量均明显减少,第4天(23日龄)2只雄性粪便开始成型仍带血丝,第5天排便形状正常,无肉眼可见鲜血,仅擦拭时见少量血迹;雌性豹猫第4天第5天粪便形状无明显好转,出血量未见减少。第5天(26日龄)中午开始3只豹猫均口服甲硝唑粉末溶解液,甲硝唑剂量2 mg/只/d,口服甲硝唑后,雌性豹猫粪便形状转好,血量减少,至口服甲硝唑第4天(29日龄),粪便全正常,多服1 d巩固。

2.5.2 低血糖

39日龄,于中午观察时间b01趴于育幼箱角落,精神沉郁,发抖,嘴角及垫子上见大滩奶迹,检查见其全身松软无力,无法主动吮吸。结合其上一观察点(喂食)时精神良好,状态正常,初步判断为吐奶导致能量输入不足引起的低血糖。立即辅助口服50%葡萄糖注射液8 mL,进食约1 mL后,恢复舔舐能力。30 min后观察,精神状态良好,与同伴嬉戏,进食欲望强烈。后续观察无异常情况。

2.6 人工育幼中的野化管理

人工育幼仅为豹猫幼崽救护的第一阶段,结束人工育幼后将转入野化训练阶段,最终目的是将豹猫放归野外。在人工育幼过程中,豹猫幼崽不可避免和人类有密切接触,为保证下一阶段野化训练能顺利进行,在人工育幼过程中,我们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对豹猫幼崽的干扰。一是非育幼人员不得随意进出育幼室,育幼人员非必须不出入育幼室,减少不必要的接触;二是进出育幼室人员除做好清洁消毒外,需更换统一颜色专用工作服,戴口罩,需直接接触时带专用长臂袖套;三是在育幼室内尽量减少交谈,避免除喂养、检查等必需项目外的所有接触,严格禁止与豹猫互动。

3 豹猫野化训练规划

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豹猫重新放归自然,因此在豹猫育幼的同时,尽早制订了豹猫野化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案。在豹猫幼崽60日龄左右,将其转移至空间更大的笼舍内进行野化训练,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野外的生存环境,最终达到放归自然的目的。

3.1 人工育幼中的野化训练环境

笼舍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间,均在墙上安装有红外线摄像机,便于进行观察。内间面积大小为10 m2,水泥地面,内部放置有木制笼箱1个,用于豹猫幼崽躲藏。并用榕树树干随意搭建,供豹猫幼崽进行攀爬。外间面积大小为10 m2,四周墙体下部为水泥砖墙,上部与顶部均为铁丝网封闭。外间角落处设有一处水槽,水槽内的水为流动水。外间地面为泥土地面,种上杂草、爬藤和榕树,供豹猫躲避与攀爬,尽可能地模拟野外的生存环境。

3.2 野化训练的食物及投喂模式

进行野化训练初期,在内间笼舍给予豹猫小白鼠10~15只/d、猪肉0.4~0.5 kg/d、宠物兔2只/d,每天傍晚不定时、不定点交替食物进行投喂。待豹猫适应环境并达到80~90日龄后,将内外两间衔接处的铁门打开,在外间给予豹猫大白鼠、活鸡、家兔、鸽子等生鲜活物,以训练豹猫在野外捕捉猎物的能力。投喂时间、地点、数量不固定,1 d投喂1次,每周投喂4~5次不等,禁食2~3 d,其中选取某一天投喂食物量较前一天减半。

3.3 野化训练的方法

豹猫幼崽转移至笼舍初期,用铁门将内外两间隔开,仅留一扇铁窗通风。将豹猫幼崽安置于内间,让其进行初步的环境适应。每日上午不定时进入笼舍内观察豹猫幼崽的粪便及食物剩余情况。每日傍晚对其进行投喂,并放置饮水盆。最初阶段,将食物放置在笼舍中央明显的位置后迅速离开。通过摄像头观察豹猫的进食情况。待豹猫完全适应投喂的食物后,开始将食物进行多点投放,隐藏于内间的各个地方,让豹猫自行寻找食物。

当豹猫已经完全适应内间的环境和投喂的食物,体型也逐渐增大后,便可打开内外两间的铁门,让豹猫活动范围更为宽广,野化训练的环境也更为丰富。 外间杂草茂密,树枝繁多,非常适合豹猫的攀爬和躲藏训练。同时在投喂的过程中,活鸡、家兔、鸽子也有更多躲藏的地方,以便训练豹猫寻找食物的能力。另外,通过禁食和减少食物,以训练豹猫对饥饿的耐受能力,并增加豹猫的活动量。

同时,在笼舍外间随意放置其他动物的毛皮、粪便、骨骼等,通过嗅觉和感官刺激,尽可能模拟野外环境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物体,增强豹猫对野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4 结果与讨论

为成功完成豹猫幼崽的人工育幼并顺利转入野化训练,达到最终回归自然的目的,需对人工育幼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在育幼阶段考虑周全,尽可能减少人类对豹猫幼崽的影响。

4.1 营养供给

选用的母乳替代品应能满足豹猫幼崽生长发育的需要。本案选择了含有初乳成分的山羊奶粉作为母乳替代,能保证人工育幼早期营养供给,从豹猫体重变化来看,除便血期外,均呈明显增长趋势,此外身体、运动机能发育情况良好,豹猫生长趋势基本正常。但应在及时添加稠粥、猫粮、肉糜并过渡到肉块及活食,避免人工育幼后期生长发育过快导致低血糖甚至营养不良的情况[4]。此外,及时过渡到肉类食物有助于自主采食的学习,尽早结束人工育幼,降低人类对野生豹猫幼崽的影响,降低野化训练难度[5]。

4.2 育幼环境管理

首先,豹猫幼崽无法通过母乳喂养获得母源抗体,且自身幼体体温调节能力较弱,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其抵抗环境变化及疾病的能力弱。并且处于伤病野生动物聚集的救护中心,因此应严格保证育幼环境的卫生舒适,做好消毒工作,保证适宜温度和湿度。其次,为保证野生动物心理及生理健康,应充分尊重其表达天性的自由,如奔跑、跳跃、捕捉等,育幼环境中需提供条件和机会,让豹猫幼崽能进行以上活动。

4.3 密切观察

人工育幼过程中,需对幼崽的生理指标及身体、行为指标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多点段密切观察幼崽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及其他异常行为。本案中,幼崽于20日龄发生便血,而19日龄时,b01及b03体重出现异常下降情况,b03便血前也出现了体重下降情况。在进行治疗后,随着便血情况好转,体重又呈上升趋势。因此体重异常变化往往提示不良情况发生,出现体重波动时,应提高警惕,更密切观察。39日龄时,b01因吐奶导致低血糖得到及时救治,动物幼崽突发状况较多,需多点段进行观察监控,以防意外。

4.4 疾病预防

严格的疾病预防措施是确保幼崽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在人工育幼过程中,重点注意以下3个环节:一是育幼环境的消毒,幼崽因年龄小且无母源抗体保护,抵抗力较弱,加之救护中心内动物种类较多,各类疫病潜在威胁大,因此,需做好育幼环境、育幼器具及育幼人员的自身消毒工作;二是育幼环境温度和湿度,动物幼崽体温自我调节能力弱,且无母体帮助调节,过冷过热过湿都会引起较大应激,育幼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尤为重要;三是豹猫的活动空间,豹猫天性好动,从小便展现出奔跑、攀爬、攻击等天性,育幼场地应保证适当的运动空间供其自由表达天性,有足够运动量;四是对幼崽生理指标及行为进行监测,对幼崽的精神、食欲、活动、叫声及排泄物等情况仔细观察对比并记录,以便第一时间发现异常;五是尽早进行寄生虫卵检测,若发现虫卵,需根据幼崽体况,必要时立即进行驱虫,以防寄生虫病爆发。

3.5 人工育幼对野化训练的影响

人工育幼是动物救护的第一环节,人工育幼的方法,对下一阶段的野化训练效果有直接影响。本研究中采取了措施以降低人类饲养对豹猫产生的影响,取得了一定效果,3只豹猫幼崽睁眼后并未出现印随行为,未表现出与人类的亲密关系。但仍有不足之处,如豹猫幼崽在进食时间对屋内人员表现出强烈的趋向性,无视人类靠近。建议对有野放计划的幼崽进行人工育幼时,可增加以下几点措施:一是育幼作业时带猫形象的面具,减少人类面孔出现频率,避免过度熟悉;二是食物准备应在豹猫视线外进行,尤其避免在育幼室内进行准备。

[1] 林植.豹猫[J].动物学杂志,2013,48(6):952.

[2] 汪松.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28-130.

[3] 王应祥,蒋学龙,冯庆,等.云南豹猫资源量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J].兽类学报,1997,17(1):31-42.

[4] 孙振明.豹猫人工育幼[J].吉林畜牧兽医,2006,27(9):57.

[5] 刘兆阳,王星卓,李茂平,等.华南虎的人工育幼[J].野生动物,2012,33(5):251-253,266.

猜你喜欢

野化幼崽日龄
双胞胎幼崽
当人类幼崽碰上小动物
海豹幼崽可以像人类一样改变声调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