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易筋经与瑜伽之比较

2018-03-17刘俊平

运动 2018年18期
关键词:易筋经达摩功法

刘俊平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体育部,山西 阳泉 045000)

1 易筋经与瑜伽的相似之处

自古以来,易筋经典籍与洗髓经并行流传于世,易筋洗髓经是少林功法中的一种。易筋经本为秦汉方仙道的导引术,被少林寺僧侣改编于唐宋间,在易筋经流传中,少林寺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史料记载,达摩所传禅宗主要以河南嵩山少林寺为主。由于禅宗的修持大多以静坐为主,坐久则气血瘀滞,需以武术、导引术来活动筋骨,因此,六朝至隋唐年间,在河南嵩山一带盛传武术及导引术。少林寺僧侣也借此来活动筋骨,习武健身,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进行修改、完善补充,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习武健身方式,最终定名为“易筋经”,并在习武僧侣中秘传。

瑜伽源于古老而神秘的印度。20世纪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并广为流行。近些年在我国也得到迅速发展。瑜伽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之一。现代学者把瑜伽的发展分为4个时期:前古典时期、古典时期、后古典时期、现代瑜伽。在印度的各个时期不同阶段产生许多有影响的瑜伽理论,按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为:梨俱吠陀、吠陀经、奥义书、薄伽梵歌、瑜伽经、瑜伽奥义书等。瑜伽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极其完备的修持方法。进入当代,全世界最为流行的是哈达瑜伽和八分支法瑜伽。其主要包括呼吸、体位、冥想等练习。随着瑜伽体系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瑜伽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运动健身、心理治疗、美容健身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健身领域,瑜伽被誉为健身领域的白领。

从导引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瑜伽的影子。例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方》记载有阐述瑜伽实践的“天竺按摩法”,宋时张君房所著《云笈七签》提到婆罗门导引十二法,明显有瑜伽的内容。作为导引术的一种易筋经更是如此,如功法中提到的韦驮(梵文Skanda),又名韦驮天,本是印度婆罗门教天神。公元前300年,印度大圣哲帕坦伽利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真正成形。公元526年,印度高僧达摩来到我国传道并最终到达嵩山少林寺,相传易筋经为达摩所创。可以说,达摩传道时期正值印度瑜伽较为成熟并普遍流行之时。因此,易筋经受到瑜伽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1.1 呼吸要求相似

易筋经功法中认为:呼吸是养气之学,乃至学之紧要关键,导引内功,呼吸第一。因此,《达摩洗髓易筋经》在练功歌诀中有很多篇幅对呼吸的论述。例如,指出练习过程中要“一呼一吸,一吸通关,一呼灌顶,一浊一清,调整呼吸”。呼吸要“无多无少,不徐不疾”,就是要注意呼吸顺畅,自然呼吸。还说明“呼吸之法,由微而大,由大而化”,以及做到“出入不闻,定气调息”。在练功歌诀中几乎每一式中都有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要求。

现代瑜伽分出较多流派,但无论哪种流派都强调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如流瑜伽在开始、转承、完成的整个过程中要紧密配合呼吸。阴瑜伽要求清空一切杂念并缓慢自然的呼吸配以长时间的动作保持。练习瑜伽中调息是外功训练的基本手段之一。瑜伽的调息法通过有规律地吸气和呼气,以及有意识地进行屏息,唤醒潜藏在体内的能量,使之得以保存、调理和提升。练功时要求注意气息在身体内出入的范围,呼吸之间的间隔,呼吸的次数,呼吸要长而细微,逐步进入禅定的境界。在瑜伽的理论里,当人控制了生命之气以后,就可以进而控制宇宙中的其他能量。

1.2 伸筋拔骨相似

易筋经功法讲究一张一弛,一升一降,一屈一伸,一阴一阳,抻筋拔骨,调整形体;通过对外在肢体躯干的屈伸俯仰和内部气机的升降开合,使全身筋脉得以牵拉舒展,经络得以畅通,从而实现“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达摩洗髓易筋经》中指出,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

瑜伽法分八分支,其中体位法要求长时间的体位保持。许多体位都有要求脊柱的延展以及筋的拉伸。它的动作包括一些扭转、弯曲、伸展的静态动作及动作间的止息时间。通过伸缩及伸展的练习,达到三脉七轮的贯通与强化,使机体内在能量充盈,以达到身体的健康。

1.3 内外双修相似

易筋经传授的功法,大致可分别为外壮、内壮、动功、静功、炼形、炼气、炼意等,这与印度古典瑜伽提出的“八支行法”即制戒、内制、体式、呼吸控制、制感、专注、冥想和入定大体相似。从内容上看,它们都包含内修与外修的内容,外修是着重对道德、精神和身体的训练,内修是对意念的训练。它们都有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所谓身净可以远离执着。

1.4 哲学理念相似

易筋经为道家的导引术基础上结合少林佛家禅学应运而生。易筋经的哲学基础是道家的“天人合一”与佛家的“明心见性”。这些内容在《达摩洗髓易筋经》中多有论述。在道家著作《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人身阴阳五行之气,生生不已,上通与天”;同样,《灵枢.岁露篇》也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佛家禅宗既讲明心见性也讲修行的重要性。“明心见性”就是要人借着禅定,往内去见证本有的灵性光辉,让被业力障蔽的灵性能够解脱。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不生不灭的真性。“通过修行,悟出本性”就是佛教禅宗悟道的境界。

再看瑜伽学说。瑜伽本意是结合,就是通过修炼逐渐深化自己的内在精神,从外到内,从感觉到精神、意识,把自我到内在的精神融合为一,达到梵我合一的至高境界。当瑜伽的修持者在深沉的静坐中进入最深层次时,就会唤醒人性与生命的至善境界,从而获得个体意识与宇宙意识的结合,唤醒内在沉睡的能量,得到了然的开悟和当然的愉悦。对比可以看出瑜伽的哲学理念与易筋经的天人合一以及明心见性的哲学思想是非常相似的。

1.5 功效相同

易筋经的“伸筋拔骨”运动形式,可使肌肉、筋骨在动势柔、缓、轻、慢的活动中,得到有意识的神、拉、收、伸,长期练功,会使肌肉、韧带富有弹性,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通过身体充分伸展转动以达到“伸筋拔骨”,利于人体气血通畅,气机升降;通过脊柱的旋转俯仰,逐节牵引屈伸,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背俞穴,振奋阳气,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抗病康复能力;通过手足的屈伸开合,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增强肌肉力量,起到疏利关节、强筋健骨的作用。瑜伽的健身养生功效同样被现代医学所证明,通过瑜伽练习对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有积极影响。

2 易筋经与瑜伽的不同之处

2.1 功法不同

《达摩洗髓易筋经》中有“动静互根说”。指出“使动而不静,如浮萍飞羽,无所定止,精必耗,气必摇,而神必茫。静而不动,如枵木死灰,毫无生机,精必顽,气必馁,而神必倦。”因此,功法中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功法中有正身图说、定身图说和卧身图说等,也有行身图说、韦驮劲十二势图说和十二大劲图说等。而现代瑜伽的各种体式(或叫身印)种类虽然很多,但皆是摆好一个姿势使之处在静止状态,并配合以调息,以此吸收“能量”。瑜伽体位姿势舒展,赏心悦目。 易筋经的功法主要是以形导气,意随形走。在习练中,以调身为主,通过动作变化导引气的运行,做到意随形走,意气相随。同时,在某些动作中,需要适当地配合意识活动。而瑜伽更多地体现在“静止”。讲究动态静心,静态伸展。虽然现代瑜伽中产生新的流派叫流瑜伽,强调过程的流畅以及与呼吸的紧密配合,但静态伸展仍是其根基,只是静态体位间切换较快。

习练的理论基础不一样。易筋经的习练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导引术以及经络学的基础上,如经络学的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而瑜伽经则有三脉七轮说和五行手印说。

2.2 饮食要求不一样

瑜伽对饮食有一定要求。食物分为3种:悦性食物、惰性食物和变性食物。瑜伽经典《薄伽梵歌》说道:“悦性食物能使人保持青春、净化生命,使人变得更加健康和快乐。”悦性食物是瑜伽练习者推崇的食物。同时在饮食方法上瑜伽也有详尽的要求,如悦性食物的食用方法等。而易筋经对饮食也有要求。在《达摩洗髓易筋经》中讲到“人聚五行之精而生,必藉五行所化而养”“养人之物,稻米为上”,并较为详细地讲了饮食方法,如对稻米的食用时间、量和做法等的要求。可以看到虽都有对饮食的要求,但两者在饮食的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2.3 在影响程度及完善程度上不同

虽然从本源上讲两者都是通过身体内在和外在的锻炼来助力于佛教修行(所谓“天人合一”),但瑜伽至今仍是一个佛教宗派,叫“瑜伽行派”,其体系是系统完备的。其因强调瑜伽的修行方法而得名,它要求通过瑜伽修习实践完成转染成净,转识为智的过程。但因其健身养生的功效,从20世纪开始逐渐传至欧美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受到影响。2014年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每年的6月21日为瑜伽日,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在中国也渐成为时尚。在完善程度上,在现代瑜伽人的不断挖掘和发展下内容与形式都相当丰富了。而易筋经早已走出佛教寺院进入民间成为健身气功的一种,已不再具有宗教色彩。易筋经在国内只局限于部分人群在习练,国际上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易筋经在影响程度以及完善程度上是无法与瑜伽相比的。

3 思 考

在印度瑜伽广泛深入地传播下,而作为中国养生瑰宝易筋经却显得有些落寞,确需引起国人的重视。易筋经拥有中国人的哲学体系及中国人的养生理论,具有印度瑜伽相同的养生功效。因此,它能够也更适合中国人习练。另外,一个国家要走向强盛,必须要有自己的鲜明和强大影响力的民族文化。现今我们更接近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易筋经为代表的中国养生功法是我国璀璨的民族文化之一,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大力度挖掘和传播,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助力于实现我们成为强盛国家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易筋经达摩功法
达摩祖师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空劲气功概况(一)
圣典何来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达摩
对健身气功表演套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