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的案例库与专利库建设研究

2018-03-16曹海莹赵大海王鼎

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知识创新案例库校企合作

曹海莹 赵大海 王鼎

[摘要]充分发挥企业产学研基地的作用,为案例库建设提供工程素材,在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高校就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案例库体系。从工程案例中挖掘创新点,形成专业模块化专利库,与企业寻求对接,专利就能实现应用转化。专利库与案例库的有机结合,可以形成知识创新型案例库,为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校企间形成的这种双赢模式,将有效促进两者深度合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案例库;专利库;知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8)01-0105-04

0引言

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校企合作还能够推进技术和知识的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进一步转化,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1]。从优势互补角度讲,校企合作双方是互惠互利的[2,3],企业一方不但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还能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广阔的技术成果推广平台;高校一方具备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可以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技术力量,进而对科技攻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的现实状况并不乐观,高校方的积极性往往要高于企业方,主要原因在于双方仍未建立起共容利益机制。所谓共容利益机制,应该是建立在权利平等和信息对等基础上的深度合作模式。高校方与企业方的合作实际上是政府、学生、學校和企业各方实现了多赢[4]。反之,校企合作如果存在不匹配现象,这种合作方式也只能停留于表面。可见,寻求一种校企间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方式意义重大。

1校企共容利益机制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校企共容利益机制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校企双方利益诉求分析

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了企业的教学资源,实现校企双方的资源互补,有利于降低学校培养的总成本,这也是高等学校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高的根本驱动力[5]。校企合作越紧密、合作越成功,学生的就业率就越高,学校的竞争能力与生命力就越强,反之亦然。企业是典型的盈利性组织,其根本目标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其参与校企合作的努力程度与积极性高低取决于合作行为是否有助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1.2共容利益机制的内涵与内容

对校企共容利益机制内涵的理解一般可达成如下共识:构建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并非是静态结果;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互相争斗过程;以利益最大化作为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的评判标准[6]。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的内容基本包括:构建利益抉择机制、构建利益激励机制、构建利益诉求协调机制和构建利益保护机制。

1.3共容机制建立的原则

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互惠互利,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即公平性原则;(2)合作需要遵从市场的周期性规律,防止短期的投机行为,即长期性原则;(3)定期梳理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即实效性原则[7,8]。

1.4共容机制建立的基础条件

建立共容机制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校企双方要具有优势互补的条件。高校的长处正好补上企业的短板,反之亦然。这要求高校方一般具有强势学科或特色专业,也同样要求企业实力较为突出,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不提倡“弱弱联合”,鼓励“强弱联合”,强调“强强联合”。(2)校方输出“产品”的质量是机制建立的关键,这里的“产品”既包括人才产品,也包括成果产品。优秀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会受到企业的青睐。(3)企业方应具备市场的前瞻性,未来市场的走向会朝着综合性、高科技应用、专利产品、技术服务型等方面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企业如果具有上述发展的眼光,将重视建立双方的共容机制[9,10]。

2案例库建设应考虑校企利益共容问题

2.1高校案例库建设的不足之处

1) 延伸、提升工作方面的不足。传统案例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育人,所以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案例的数量多少、案例的典型性、案例的系统性、案例的内容是否完整、案例的启发性以及案例的表现形式等等。案例本身信息的挖掘、技术难点提炼、成果进一步转化应用等方面往往被忽略,导致案例库的后续延伸、提升工作是缺失的,这使得案例库的潜在应用价值被打上折扣。

2) 培养高级人才的适应性不足。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高校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级人才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的案例库教学主要以灌输式为主,让学生尽可能地弄懂重要案例,掌握数量更多的案例。但是,传统的案例库教学不足以激发学生创新的内在动力,没有让学生投入更多精力积极参与案例的深层次讨论,也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从中挖掘有益信息进行技术提升改造。如果学生仅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其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不会得到锻炼,这样的人才也不能称之为高级人才。

3) 避免结论的唯一性。工程案例给出的结论不应具有唯一性,但是受以下两个主要因素的制约。案例教学中,教师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其一,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往往更认可题目答案的唯一性;其二,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对工程项目解决方案的多样性认知不足。实际工程中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需要经过一个方案优化比选的过程才能最终确定结果。对于学生而言,受到方案优化比选方面的锻炼,比知道答案本身更具有实际意义。

2.2案例库建设应具备企业生产的特点

1) 具备真实性。案例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它是对已完成项目的总结和和梳理。案例主要介绍工程的背景、设计和实施方案以及后期完成过程,还应指出完成过程中的突出环节和不足之处。案例可以是成功案例,也可以是失败案例。总之,通过实际发生的事件给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启发和警示。

2) 具有代表性。普通案例涉及的往往是常规技术和方法,甚至是经验做法,它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案例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或具有一定难度,或使用了新技术、新方法,或解决了某一类技术难题等等。

3) 具有时效性。每一个具体案例都对应着一个时间段,也代表着这个时期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并不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适用于任何时期。因此,案例具有时效性,受到了时空的限制,是有自身适用条件和范围的。

2.3案例库建设须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1) 强调健康、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案例库建设不能仅注重技术层面,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而忽略了案例中蕴含的有关健康、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成功的案例往往在上述各方面均会有所兼顾。比如,工程设计会考虑人体健康方面的因素,通过合理的采光、通风和景观设计来迎合人类的自身需求;工程施工会考虑成本控制问题,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来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项目规划环节会综合考虑环境影响方面的因素,使得工程项目在最终投入使用后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

2) 具有开放性和争议性。案例库建设应吸收一定比例的、具有争议性的案例,并允许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讨论效果更佳。此外,案例库还应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使受众的群体尽可能大一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案例库的作用,使之具有开放性。

3) 注重信息挖掘与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庫在内容和数量上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有价值的信息就会凸显出来。比如,进行数据方面的统计分析,进行类别方面的归纳总结,就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进行优缺点比对等等。总之,对案例库进行了信息挖掘就会产生一些有益的结论,这对进一步提高案例库的建设质量十分有益。案例来源于工程实际,工程实际中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手段、工具装置、工艺流程等都有可能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高校和企业在案例库推广工作中应特别注意这些方面。

3专利库建设与校企共容利益的逻辑关系

3.1校企双方对于专利库建设的需求现状

高校一直重视专利的申请和授权,这主要是与职称评定、考核晋级、研究生教学和学校业绩等方面挂钩。企业方注重专利的主要原因在于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申报科技奖励以及创新型企业的升级改造等。但是,校企双方申报专利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性。高校教师申报专利往往注重创新,而忽略了实用性,且专利的内容和数量很难成为体系;企业方申报专利多来源于工程实际,具备实用性,且各专利间的相关性强,易于被整合为成体系的专利库。总之,校企双方对于专利库的建设需求是迫切的,这是双方能够合作的基础条件。

3.2校企双方在专利库建设中的各自优势

1) 校方优势。高校在专利库建设中可以依托的优势主要包括:人才优势、时间优势、试验优势和创新理论应用优势等。高校教师一般经历过系统、严格的科研训练,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高校工作可利用的时间相对宽松,使得教师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专利的构思和申请工作;高校具有较为完善的专业试验室,可以为专利产品的初期试验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以TRIZ为代表的创新理论应用于各行各业,而创新理论的研发中心多设置在高校,这为专利库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2) 企业方优势。企业是生产经营单位,直接面对市场。企业接触的实际问题最为广泛,因此在专利库建设方面具有以下优势:提出问题和诉求的优势,专利转化与应用的优势,市场调查与反馈的优势以及资金上的优势等。提出问题是申请专利的前提条件;实现专利转化才能发挥专利的作用;专利产品的改进需要依靠市场反馈的信息来完成;创新性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往往比较充足。

4校企双方深度合作模式探索

4.1知识创新引导机制的引入

在国家实施“创新、创业”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校在教学环节中引入知识创新引导机制,一方面可以激发高校师生的内在潜能,从工程案例中提炼应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法、思路和措施,挖掘创新点、申报专利,并形成专业模块化专利库,这对提高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专业模块化专利库与企业需求对接后,可以实现专利的应用转化,为企业创造社会、经济效益,成熟的创新引导机制也可以应用于企业运营中,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助推活力。

4.2“两层面、三阶段推进式”授课模式

为了配合引入创新引导机制,案例库教学中可以考虑采用了一种“两层面、三阶段的推进式”的授课模式。两层面指教学层面和教育层面;三阶段指基本授课阶段、提升培养阶段和高级培养阶段。

高校应用案例库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教学需求,使学生获取丰富的工程信息量。从长期教育和终身学习角度讲,如何发挥案例库的潜在信息,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所在。三阶段的授课模式是由浅至深的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科学研究”的思维状态,进而与后期的科学研究,甚至工作等环节进行紧密的衔接,其整体的思路框架如图1所示。

4.3闭合良性循环合作理念的提出

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一个主要切入点是建立产学研基地。校企双方可以以此为契机主动出击,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企业一方充分发挥和利用产学研基地的作用,为案例库建设提供丰富的工程素材;反之,高校可提供授权专利与产学研基地企业对接,为企业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专利库与传统的案例库可以组合成知识创新型案例库,为高质量教学体系提供保障,最终形成良性的闭合循环系统,使产学研基地与高校合作的深度融合,整体的思路框架如图2所示。

5校企深度合作案例

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以下简称建工学院)与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沈勘)开展产学研合作近10年。双方秉承“平等合作、资源共享、服务工程、培养人才”的合作理念,注重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容的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培养方面。中冶沈勘平均每年为建工学院提供各类实习工地4~5处,可接纳学生30余人,为解决学校实习瓶颈做出了很大贡献。建工学院平均每年为中冶沈勘培养或输送硕士研究生1~2名,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

2) 工程服务方面。中冶沈勘平均每年为建工学院提供工程案例5~7项,为学院开展案例式教学提供了一手素材。建工学院平均每年为中冶沈勘提供3~4次工程咨询或学术讲座,为企业顺利完成工程项目提供了有力指导。

3) 科研合作方面。中冶沈勘与建工学院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形成了多个密切合作的科研团队。双方合作完成横向合作课题10余项、纵向科研课题5项、出版或发表学术成果20余篇(本)、申报专利3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一系列科研成果推进了双方产学研的深入合作。

4) 资源共享方面。合作双方在仪器设备、设计软件以及学术会议方面一直重视合作交流,双方在工程中心联合申报、专业评估、工程实验、会议安排等多个领域也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了弥补了各自的缺陷,为双方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结语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符合工程领域專业学习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对传统教育模式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案例库建设如果仅仅是为了服务于正常的教学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有价值的信息将被淹没。学校将案例库建设与专利库建设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校企合作的路子,是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一条有效途径。除了积极发挥企业方的主观能动性外,高校一方更应及时地调整教学模式,科学地设计各教学环节,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引入创新引导机制,激励专利申请和知识创新型案例库建设。总之,建立校企间利益共容机制,对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各方均有很大益处,也对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培养高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 2014(2):36-41.

[2] 刘克寅,宣勇.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的匹配规律及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50-56.

[3] 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4(7):52-55.

[4] 文益民,易新河,韦林.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校企合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5(9):58-61.

[5] 王晓波,曾明星,周清平等.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2):146-150.

[6] 黄艳秋.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及构建路径[J].教育探索, 2015(10):52-54.

[7] 刘晓文,陈国铁,林平等.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6(2):174-178.

[8] 徐建平.建立基于双赢互利原则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46-47.

[9] 胡艳曦,曹立生,刘永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 2009(1):103-107.

[10] 秦立春.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高职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 2002(12):41-42.

猜你喜欢

知识创新案例库校企合作
案例教学在“高等油藏工程”课程的实践及应用
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作用、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研究
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现代《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路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