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供给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18-03-16谭晋钰

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供给侧创新创业教育

谭晋钰

[摘要]“大创计划”项目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先头部队”,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近年来天津师范大学“大创计划”项目参与师生展开问卷调研,了解师生项目参与动机与需求,分析项目管理短板,提出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建议。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的服务提供者,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在改革顶层制度设计、强化资源利用与师生互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等方面统筹规划,精准发力,为师生提供充足地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供给侧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8)01-0100-05

1背景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发端于2007年教育部首先在60所高校实施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高校“大创计划”项目数量稳步增长,参与学生不断增加,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据初步统计(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历年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立项通知),2012年以来,各部属高校及地方高校共获批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118 960项、创业训练项目16 142项、创业实践项目6 072项,涉及53万余人次,累计资助金额25亿余元。“大创计划”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热情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各高校都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应[1-4]。

当前,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已开始从学生项目引领型向“课程—实践—实战”的多维型转变,一部分高校在先前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特色,结合社会需求,丰富创新创业类课程、鼓励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加大对校园“众创空间”的运营管理,校园的创新创业氛围逐渐浓厚。

同其他教育改革一样,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成功要依靠与教育受众的不断沟通和交流,及时搜集师生的宝贵意见,修正改革路径、提升改革效率,尽早让更多的学子受益。“大创计划”项目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先头部队”,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在项目运行管理过程中也积累了相当一部分宝贵经验。通过对近年来天津师范大学“大创计划”项目参与师生展开问卷调研,了解目前“大创计划”中的短板与痛点,以小见大,为学校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推进助力。

2研究设计

2.1问卷设计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除了接受调研师生的基本情况外(如年级、项目级别、指导教师职称、指导项目数),其余问题师生问卷基本一致,希望针对同一问题从师生各自的角度进行对比,发现指导与被指导过程中双方的需求与痛点,利于找准今后工作的着力点。

2.2问卷发放和样本分布

本次师生的调研问卷均通过网络进行分发与回收,问卷均采用匿名方式填写。调研对象为近两年的“大创计划”项目参与学生及近3年项目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分别累计发放120份和600份,成功回收89份和52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9份和447份,有效回收率为74.2%和74.5%。

在有效问卷中,参加创业训练项目的样本数为50,占比11.19%,参加创新训练项目的样本数为397,占比88.81%。129位受调研学生项目已结题,占比28.86%,其余学生的项目仍在进行中,见表1。

3研究过程及数据分析

3.1师生项目参与情况与选题情况分析

如表2所示,师生获取“大创计划”项目申报信息方式均以依靠学校(院)官方通知为主,师生间相互沟通则是另一种主要信息获取途径,表明“大创计划”项目已经在师生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在班级参与“大创计划”项目的学生比例分布方面,49.44%的受调研学生所在班级参与“大创计划”项目学生比例在10%~30%,10.74%的受调研学生所在班级参与“大创计划”项目学生比例在31%~50%,表明“大创计划”项目在学生中已经具有相当的辐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通过利用多项选择对师生参与“大创计划”项目动因展开调研,结果表明72.93%的学生参加项目是源于个人的兴趣,希望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面;58.39%的学生希望在导师指导下体验“科研”的过程;40.72%的学生希望为日后创业积累实战经验;32.21%的学生为毕业设计(论文)做准备。76.40%的教师希望通过项目发现优秀学生,70.79%的教师希望借助“大创计划”项目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44.94%的教师认为指导项目是自己职责所在。结合以上数据综合分析,师生参加“大创计划”的动机都非常纯粹,这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和项目的质量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项目选题来源方面,学生自拟题目和指导教师科研项目是占比最大的题目来源。学生问卷中,53.47%的学生项目选题来源于自拟,41.83%的学生项目选题来源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教师问卷中,37.08%的项目选题来源于学生自拟,42.70%的项目选题来源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其他项目相关基本情况详见表2。

3.2師生项目投入与需求分析

前文数据已表明,大部分参与“大创计划”师生的动机都非常纯粹,希望借助“大创计划”这一平台提升自己。目前,天津师范大学“大创计划”项目的过程管理日趋严格,一个项目需要经历网评、立项答辩、开题答辩、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等环节,项目经费报销也实行严格的预算审核制度,项目全过程管理可以确保学生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对学生的精力投入也有更高的要求。本节分析的数据都与项目研究过程相关,具体如下。

在时间投入方面,23.71%的学生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进行“大创计划”项目研究,表现出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其余学生每天投入的时间并不固定,可能是由于学业的压力或其他因素所致。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频次方面,从学生问卷结果看,每周指导一次的老师占比达到46.98%,每月两次的比例达到21.03%。从教师问卷结果看,结果也与学生问卷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说明大部分指导教师都尽职尽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主观意愿上大部分师生都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也十分重视“大创计划”项目,但研究的过程难免遇到一些挫折。统计显示,师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问卷中,57.49%的学生反映自己缺乏创新创业理论与方法指导,41.16%的学生认为项目与学业或考研时间冲突,35.12%的学生感觉学校缺乏专门用于学生科研训练的场所;教师问卷中,62.92%的教师认为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理论基础,52.81%的教师认为学生投入精力不足,40.45%的教师认为学校缺乏专门用于学生科研训练的场所。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师生的问卷结果表现出高度的吻合性。

此外,师生对“大创计划”还有以下需求:87.25%的学生希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或相关培训,47.65%的学生希望通过阅读书籍增加自己创新创业相关方面的知识,43.62%的学生希望通过聆听成功创业者或行业专家讲座来充实自己。指导教师方面,调研的结果也相当一致。获取“大创计划”最新动态的渠道方面,微信平台成为师生的首选。其他调研结果详见表3。

3.3师生项目管理建议

“大创计划”项目管理环节是项目管理者与项目参与者(师生)都十分关心的部分,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每一位项目管理者都希望能细化管理环节,提出明确的项目质量控制点,从而提升项目整体质量;而从项目参与者的角度,则都希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对项目管理工作改进呼声最高的部分是建议搭建师生学习与交流平台,师生比例分别达到62.92%和70.69%。对项目制度建设和良好校园学术氛围的需求次之,师生比例分别为56.18%和52.80%。其他项目管理改进需求详见图1。

4“大创计划”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指示意义随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中国高等教育正式开启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创计划”作为具有实验性与探索性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开拓校园创新创业视野、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的成绩固然令人振奋,但项目管理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项目参与师生的真实反馈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当前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尤其如此。当前国家推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项目管理者应该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之初即充分考虑师生在供给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方面需求。

通过综合分析本次“大创计划”项目师生调研问卷,笔者认为有以下3点值得注意:第一,在目前的形式下,师生的主观创新创业意愿与需求都比较强烈,而校园创新创业资源仍显不足;第二,成熟的师生学习与交流平台亟需构建与完善;第三,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助推剂。基于以上事实,笔者认为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1) 必须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改变创新创业只是部分师生“任务”的陈旧想法,做好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制度顶层设计,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由创新创业通识必修课程、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创新创业选修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打牢创新创业理论基础。继续加强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大对学生的开放力度,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2) 应当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界面友好、使用便捷的师生即时学习与交流线上平台。同时,充分利用各高校“众创空间”、实验中心等线下资源,定期开展创新创业相关讲座,提供跨专业、跨学科交流、实训机会,在思维碰撞之中寻找闪光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素质。

3) 应当将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切实推进下去。充分利用创新工作机制,借助校园网页、校园官方微博、微信等媒体工具,定期宣传学校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校园创新创业先进典型。此外,邀请成功校友和业界人士不定期入校进行创新创业宣讲,提供更多的实习与实训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创新创业脉搏,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创新创业大军,切实增强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

5结论

在各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大创计划”作为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运行的情况与师生意见反馈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推进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近年来参与项目的师生展开调研,发现大部分师生对目前项目的过程管理总体是满意的,师生参加项目的动机良好、投入精力充足,但鉴于目前学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软硬件支持仍显薄弱,暂时无法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创新创业教育需求。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的服务提供者,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解放思想,做好改革顶层制度设计,集结校内资源,进行有机优化整合,为师生提供充足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充分激发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目的,为学生毕业后更好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宽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一,宋力,楊双春,等.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几点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6(6):30-32.

[2] 于斌,颜贤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9):30-33.

[3] 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63-166.

[4] 金京姬.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4,33(4):70-73.

猜你喜欢

供给侧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