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八声甘州》教学实录
2018-03-16赵洁
赵洁
一、联系导入,初释词义
师:同学们,我们在一千多年前的汴河岸边,遇到了落魄的才子词人柳永。当时,迫于生计、离京南下的他,演绎了一曲关于别离的千古绝唱《雨霖铃》;离京之后,久居异乡,他又会产生哪些感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柳永的另一名篇《八声甘州》(PPT显示题目),进一步了解其人其情。
首先检查预习,看PPT,读准并解释下列字词(PPT显示):
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 归思
淹留 颙望 邈 争 恁
【师生问答总结】
红,花;翠,叶子。借代手法。李清照有一句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杜牧《江南春绝句》也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苒苒,渐渐地。物华休:美好的景致不复存在。休,衰败。
归思(sì),思绪。
淹留,长久地停留,同义复用。《离骚》云“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红楼梦》林黛玉作诗《唐多令》:“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颙望,抬头凝视。
邈,渺远的样子。
争知我,怎么知道我。
恁(nèn),如此。
二、初读诗词:诵读评价,整体把握
师:语文是强调诵读的学科,汉字本身具有音律美,词在古代又是配乐演唱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借助朗读,初步品味诗词的节奏、内容和情感。期待大家(PPT显示):读准字音,读通词义,把握节奏。
[学生齐读。]
师:请我们班的一位朗诵爱好者评价一下,大家推荐一位,好不好?
[學生推荐。]
生:我们班女生较多,把柳永词的凄切、婉转处理得很好,但是我觉得整体节奏表现得不够好,有的重音不重。
师:你说了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情感,凄切、婉转;另一个是节奏感,有的重音不是特别清晰。那么,能否请你给大家示范一下呢?(生点头)这位同学给大家朗诵的时候,我还要再提一个要求:请大家专注地听,并且展开你的联想,尝试着描述你想象到的画面。(PPT显示:再读柳词,读懂内容,读出画面,读出感情)
[学生朗诵。节奏分明,情感充沛。获得同学的掌声。]
师:真的非常出色,抑扬顿挫,深情演绎!朗读,是我们进入诗词的一种自然方式。诵读之后,请同学们谈谈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
生:上阕写了词人登高临远,看到了“关河冷落”“红衰翠减”的深秋景色,下阙情景交融,抒发了羁旅之苦、思乡之切。
生:这首词,写了柳永漂泊异乡的愁苦。上阕描绘日暮雨后的清秋,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景色;下阕表达了词人身在他乡,思念佳人、期待还乡的愁绪。
三、细读上阕:字斟句酌,由言而文
师:接下来,让我们从更高层面来欣赏这首词。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说他“诗中有画”。其实大多数的古诗词,都有画面。那么,你从哪一句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先看上阕。
生:我最喜欢的一句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句通过“霜风”“关河”“残照”等意象,写出了一种凄凄惨惨、萧索悲凉的感受。
师:诗词鉴赏,首先能关注到意象,就是找到寄托词人情感的物象。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这一句(不少学生点头)。大家特别厉害,几乎赶上大文豪苏轼了。苏东坡评价柳永,认为柳永的《八声甘州》中这三句最好,“不减唐人高处”,可以媲美唐代大诗人最好的诗句。
生:“残照当楼”,“当”,是“面对”的意思,把“楼”作为焦点,可以通过这一物象反映出“秋之为气也”的悲壮,显现了词人处在阔大天地间的孤独。
师:找得精准。注意到了动词“当”字,把“楼”变成了抒发感情的焦点。从写景到观照自身,人和景之间需要有一个情感的关联,就是“楼”,人在楼上,楼在景中。这一地点的选择,有一种“悲壮”。我读这幅画面的时候,会想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说,什么样的感觉?
生:苍茫,壮观。
师:一种阔大的景象。那么这一句是不是也有相似的感受?
生:有。“关河冷落”,关河,就是江山。残阳映照出一个宏大的悲秋场面。
师:你的描述,也如诗词一样精练!
生:这一句,我想象的画面,是风雨交加的傍晚,长江和边关的高楼冷寂无声,只有一轮残日的余晖,映照着词人所在的高楼,整个色调都是黯淡凄凉的。
师:从色调入手赏析,很准确。如果把这三句绘成一幅画,大家还可以确定一下它的主色调吗?
生:以青色为主。
生:我觉得以暗红为主。
师:色调的选择都很妥帖。诗词赏析,要忠实词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感受语言、揣摩语言、解读语言、赏析语言,然后形成画面,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鉴赏。请两位同学完成表格(写字板出示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如表1)。]
生:“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漫天飘洒着大雨;潇潇,雨声;暮,黄昏的雨;“洒江天”,天地阔大,雨意弥漫;一番,每一场秋雨之后,就增加一份凄凉的感觉。作者心情也如这天气一样,很是凄凉。
师:诠释得很好,从时间到雨的声音、形态,都注意到了。
生:“一番洗清秋”,“洗”字带给人一种“骤雨初歇”之后,秋高气爽,天地间澄澈如洗的感觉。
生:洗,写出雨下得很急,“哗哗”一场大雨,雨后也非常清爽、干净。
师:这三句,作为全词起句,带给我们怎样的整体感受呢?
生:一个“对”字引出了词人柳永,写出了天地之大而个人渺小,为写登临远眺产生的悲凉奠定了基调。
师:总结得很好。同学们能从画面入手,更重要的是,能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分析,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高对文字的敏感度,透彻地理解诗词。
生:第一句描写秋天的雨,让我联想到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是借助雨传递个人的情思。“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雨很大很急,下雨的时候天地都变了颜色;而李清照那句,则有丝丝缕缕点点滴滴的效果。李清照的愁,是一点一滴地凝聚,延绵不绝,越来越深重的;而柳永的愁,不仅浓重,更是宏大的痛苦,比如关乎人生、理想等。
师:你这种灵光一闪,我最喜欢了!你能借助自己的积淀,迁移、理解,这是更高的学习能力。(掌声)柳、李二人作为婉约词的最杰出代表,词风大有不同,同样是写雨、写愁,区别非常大。
生:我分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一句,“红衰翠减”,是一种凋零景象。“是处”,到处,站在高楼之上,此时视角从眺望远方,变成俯视,作者站在高楼之上,俯察自然万物。此时万物,是萧瑟的、衰败的,可见作者内心的愁苦也如这景色一样凄凉、杂乱!
生:“苒苒”,相对阔大的天地,不是很快,但又不可阻挡;可以是风景,更可以是飞逝的时光。
师:词人寓情于景,你们诠释得很到位,很有深度。
生:“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作者的愁苦,和江水一样无穷无尽,又饱含壮阔中的凄凉。这一句还传达出了一种哲理意味,有的事物容易消逝,但还有一些事物永不消失,表现了短暂与永恒、飘零与永在的对比,又像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样,有多重含义。
师:好的诗词,在情感之上还能寄托哲思,引发我们对自然、生命、人生的体悟和思考。这样的句子还有,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生:还有《登高》,杜甫面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景象,对个人命运产生了悲叹。
生:苏东坡直接慨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师:世间万物,有很多是永恒的,而我们人类的生命从来短暂。自然的永恒和壮美之中,往往映照出生命个体的感伤和孤独。
生:我也喜欢上阕的最后一句。这一句还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以景作结,江水壮阔深远,与“红衰翠减”的柔美凄凉形成了对比。另一个是情景交融,以“无语”来写江水流逝,有丰富的词人情感投射。
师:新的角度,分析得很透彻。既能发现意象与之前不同,又能抓住“无语”这个情感词,感受作者在阔大的景象之中蕴含的苦闷、惆怅等。我们不妨从写景的视角,看看上阕画面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
生:先登高望远,从远处、高处落笔,再将视角转向低处、近处,很有层次感。
师:层层铺叙,先仰视后俯视。
生:开头两句,以“对”字总起,写暮秋傍晚的雨景。接下来三句以“渐”字开始,具体写雨后暮景,再写“是处红衰翠减”,视野从远处收回;到“惟有长江水”,又有视野放出去的感觉。
师:由远及近,其实也有对比。
四、研读下阕:构建画面,串接拓展
师:柳永的确是写景高手,画面很有层次感,又有明确的聚焦点。这个聚焦点就是他自己(PPT显示:品读词人形象)。置身在阔大、苍茫、萧瑟、凄凉的景象中,接下来,词人又通过怎样的画面抒发感慨呢?请你向同学们描述这个画面,先自由朗读下阕。
[学生自由朗读。]
生:词人看到一只归舟从远处缓缓驶来。
生:不对。归舟不是词人看到的,而是他的想象,是佳人看到的。这船,也不是具体的某一只船。这一句,可见作者是站在江边,盼着有一天能够乘着船回到家乡。
生:还有误解。这一句是虚写,是词人想象心爱的女子在妆楼上翘首期盼自己归来。有一个词很关键,“想”,是作者的想象。(众生赞同)
师:看来大家都更赞同最后一种理解。词人本是自己登高远眺,思念佳人,却推己及人,写妆楼之上的佳人,想念身在异乡的词人。大家接触过这种写法吗?
生:韩少功的《我心归去》中,“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就是这种写法,让思念更迫切。
生:杜甫《月夜》中也有一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写他的妻子对着月亮思念身在长安的诗人,其实是诗人思念妻子。
师:举例是一种好方法。
生:借助想象,写故乡的佳人,盼望词人归来。这不仅是词人想念佳人,可见佳人也想念词人,由单向思念转变为双向思念,情感更加委婉、深沉。
师:大家对词句的赏析,真是渐入佳境!这一句,还有什么值得玩味之处吗?
生:我从动词使用和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望”“误”“识”,三个连贯的动词,勾画出佳人的动作,以及情感变化:盼歸的焦急,误认归舟的惊喜,以及发现误识后的失落。“误几回”这个细节,表达了深情的期盼。
师:理解很有见地。下阕还有画面吗?除了写佳人的画面,词人呢?
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词人倚栏远望,愁绪满怀。
师:词人由虚写转实写,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整首词中,词人创造了很多画面。请同学们结合各个画面的动作(动词)进行分析。
生:第一个是“对”,登临纵目,望尽天涯,面对着暮雨洒江天,面对着残照当楼,万千萧瑟之景色,都冲着“我”一个人而来了。
生:“渐”,是时间推进,挟裹着凛冽的秋风,逐渐弥漫到整个天地之间;此时,更有一抹残阳如血,当楼惨照,写出了萧条凄凉的意味。
师:词人明明已经登高临远,却偏又说“不忍”,该怎么理解?
生:“归思难收。”想家,害怕登高之后更无法抑制那种思念,但又忍不住登高望故乡。
生:“不忍”是正话反说,给人一唱三叹之感:不忍思乡,不忍佳人备受思念之苦,不忍去想自己的漂泊现状,其实作者深陷在这些情感之中。
师:想家就回去吧,词人又来了一句:“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一个“叹”字,让我不禁想到柳永的一生啊!(PPT显示柳永生平)
生:柳永一生仕途不得志,辗转各地做小官,勉强维持生计,不能衣锦还乡。
生:他出身仕宦家庭,有仕途理想,当这些都破灭以后,也难免迷茫,追问生命的意义。
师:这就和上阕时间流逝、万物凋零的意境相通了。
生:还有一个动作“倚阑干”,我觉得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有关联。
师:的确如此,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阑干”时所见。柳永分明就是一个手段高明的导演,通过上下阕的写景抒情,选取阔大苍茫、萧瑟凄凉之景,又通过佳人对比,写活了一个羁旅异乡、愁苦悲慨的词人形象。
五、总结延伸,主题学习
师:梁衡在散文《读柳永》中说:“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请大家课后阅读《读柳永》一文,并结合《鹤冲天》《望海潮》等,全面了解柳永其人其事。
读诗、读词最高的境界,莫过于穿越时空和作者相对而坐,听你弹上一曲《高山流水》。这节课即将结束,让我们尝试背诵全词,用声音演绎这首千古佳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学生齐诵。]
(责任编辑:方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