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娜塔莎》“品读议”教学设计

2018-03-16陶文建

关键词:娜塔莎公爵人物形象

陶文建

一、设计思想

《娜塔莎》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第二卷第三部第14、16节和第二卷第五部第15节。它被编者放入《外国小说欣赏》“人物”专题的第一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作者心爱的主人公16岁的娜塔莎遭遇爱情和激情的心理状态和外部表现。由于是节选,小说情节上并不是很连贯,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会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贴着人物读”,尊重人物,尊重文本,抓住小说人物的言行和心理变化,明白小说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从而把握住人物的形象,同时也能初步体味小说圆形人物塑造的特点及其作用,并进而找到一种品读节选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初读,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感知节选内容,初步把握娜塔莎的人物形象。

2.品读,贴着人物,运用文本细读,从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魅力。

3.探究,讨论解决阅读(节选)文本存在的疑问,在适时补充的故事背景中把握圆形人物的特点及作用。

三、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

预习内容:

1.读读课文,你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娜塔莎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阅读中存在什么困难或问题?

2.上网或去图书馆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初步了解列夫·托尔斯泰。了解《战争与和平》的故事梗概,重点了解第二卷第三部和第二卷第五部的内容。

3.课前几天,师生一起欣赏电影《战争与和平》(导演:King Vidor)片段(52分钟)。

(二)教学过程

1.直接导课,告知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外国小说《娜塔莎》。这篇小说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它被安排在《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人物”专题的第一篇,我们这节课就以“人物”为视角来欣赏。

2.问题预设

(1)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文都预习了吧?老师问个问题,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选文三个部分的内容,同时分别给这三个部分各取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

阅读小说时,理清情节并引导学生对情节的整体把握很关键。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至于陷入碎片化阅读的境地。整体上把握情节梗概,也可以为下一步的品读做好铺垫。

【明确】

舞会前家中的准备,舞会上的美丽邂逅,房间里与好友的争吵。

(2)感受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品味作品的艺术魅力。

问题1:学生再读小说,用“我从文中___________,读出了____________的娜塔莎”这样的句式,描写自己感受到的小说人物娜塔莎的人物形象。

【設计意图】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设置人物形象品读的主问题,力争体现“人物”主题小说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提高小说有效阅读的抓手。在教学时,适时引入沈从文先生“贴着人物写”的理念及提倡学生“贴着人物读”的方法:小说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都是由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决定的。

【明确】

● 第一部分

人物形象:热情十足,活力四射,精力旺盛,很热心且受家人信任,天真活泼又点急躁冒失(“您”和“你”人称的变化),对舞会极充满期待。

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手法: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具体表现的句子:“整天都在狂热的兴奋和活动中”;“都十分信任她” ;“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大声说,您不会弄”;“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冲上前去”……

情绪:一直处于一种对舞会满怀期待的欣喜、狂热的状态中。

● 第二部分

人物形象:渴望关注,有虚荣心,直率天真,清纯可爱。

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手法: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

具体表现的句子:“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我等你好久了”;第11段中与爱伦对比的句子,与安德来跳舞后的有关自身感受的句子。

情绪变化:满怀期待—焦急不安—沮丧不堪—感激快乐。

● 第三部分

人物形象:渴望爱情,敢爱敢恨,浪漫痴情,热情坦率,单纯虚荣,任性执拗,轻信盲目。

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手法: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具体表现的句子:“脸是安静的、温顺的、幸福的”;“狂喜地微笑了一下”;“三天,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他命令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我没有意志了”;“不能够怀疑他的,不能够,不能够,你懂了吗?(她大声说)”;“但我没有他就不能生活”;“你怎么敢说他不高尚?难道不知道我爱他吗?”……

情绪变化:沉浸在恋爱中的幸福—急于与人分享时的喜悦—不被理解时的恼怒—受到阻挠时的愤怒和决绝。

问题2:跳舞的时候,为什么安德来公爵选择的不是万人瞩目的、高贵优雅的、丰满美丽的爱伦而是“又瘦又不好看”的娜塔莎呢?

【设计意图】

这一问题是为解决节选类文章出现情节不连贯的问题而铺设,同时也是基于学情。课前预习中学生多反馈了这一困惑,如第二部分中“想起她在窗子上所说的话”“我已经荣幸地认识了,假使伯爵小姐记得我”“因为她是他眼中所看到的第一个美女”等句子,让学生很费解,也很好奇,并很想了解情况。这刚好是有效课堂生成的一个抓手,它能让学生明白品读人物形象得有“贴着人物读”的理念,明确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同时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节选小说不能停留在片段化、碎片化阅读的层面上,而要有整体观照,即最终得回归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理念。

【明确】

(1)安德来公爵“希望尽快避免别人同他进行政治性的、理智的谈话,希望尽快突破”“令他厌烦的拘束”。

(2)从娜塔莎在跳舞时的种种表现以及她与爱伦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她的清纯可爱吸引了安德来公爵。

(3)其他因素,如“想起她在窗子上所说的话”以及安德来在与娜塔莎后共舞后内心产生的独特的微妙的爱的感觉。(这些是节选部分无法言说清楚的,得跳出节选翻开原著查找原因,所以此处须补充第二部分之前的情节,或让已读过原著的学生展示给大家)

[前面的故事情节]

安德来公爵之前刚刚经历了与难产而死的妻子的生死离别,万念俱灰,心如死水,发誓要终老于自己的领地,由于公事他要到罗斯托夫家办事,但因故而滞留罗斯托夫家过夜,才邂逅天真可爱、活泼热情、每时每刻都散发着快乐的、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娜塔莎。

[“想起她在窗子上所说的话”]

(凌晨一点多)“哦,你看索尼亚,多么好的月亮!……啊,多么美妙!你到这里(阳台)来。心爱的,亲爱的,到这里来。哦,你看见了吗?在这里,这样蹲下来,就是这样地,抱住自己的膝盖,——抱紧,尽量地抱紧,——要用力一跳就飞上天了。就这样!”(高植译《战争与和平》第二部,上海译文出版社,第600页)

留宿罗斯托夫家对于安德来公爵来说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邂逅娜塔莎,他的人生因此“枯树逢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驱车来时,他看见一棵老橡树,树给他的印象是苍老的、缺乏生命的,和春天格格不入:

路旁有一棵橡树。它大概比树林里的桦树老九倍,大九倍,高一倍。这是一棵巨大的、两人合抱的橡树,有些树枝显然折断了很久,破裂的树皮上带着一些老伤痕。它像一个老迈的、粗暴的、傲慢的怪物,站在带笑的桦树之间,伸开着巨大的、丑陋的、不对称的、有瘤的手臂和手指。只有这棵橡树,它不愿受春天的蛊惑,不愿看见春天和太阳……“是的,它是对的、这棵橡树是一千次对,”安德来公爵想,“让别的年轻的人们重新受到这个欺骗,但我们认识生活——我们的生活完结了!”(高植译《战争与和平》第二部,上海译文出版社,第597-598页)

而他从娜塔莎家出来后的印象是:

老橡树完全变了样子,撑开了帐幕般的多汁的暗绿的枝叶,在夕阳的余辉下轻轻摆动着,昂然地矗立着。既没有生节瘤的手指,也没有瘢痕,又没有老年的不满与苦闷——什么都看不见了。从粗糙的、百年的树皮里,长出了一片片没有树干的多汁的幼嫩的叶子,使人不能相信这棵老树会长这样的树叶。“不错,就是那棵橡树,”安德来公爵想,他突然产生了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春天独有的快乐和清新的感觉。同时,他忽然想起了生活中一切最好的时光……因为夜色的美而感到兴奋的姑娘,那个夜晚和月亮,——这一切他都忽然想起来了。“不,生活并不在三十一岁结束。”安德来公爵忽然最后地、断然地决定了。(高植译《战争与和平》第二部,上海译文出版社,第602页)

是的,“她的魅力之酒使他陶醉了”“他觉得自己活泼年轻了”——安德来公爵被娜塔莎的清纯纯真可爱及她身上那生生不息的热情、生命力的美深深打动感染了。

[名家解读]

娜塔莎的魅力是如此强烈,竟在一个陌生人悲观的心灵中激起生命的活力!

——孙绍振

3.讨论探究

讨论1:娜塔莎对安德来公爵和阿纳托尔的爱情都是真挚的爱吗?

【设计意图】

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通过探讨再次深入文本,引导学生品味文本。因为学生的年龄和娜塔莎的年龄(16岁)差不多,容易引起共鸣,更容易形成辩论式的探究。此外,还能为下一个问题的探讨做好铺设和蓄势。

【明确】

(1)娜塔莎对安德来的爱情是真挚的爱情。理由是:

在窗子上所说的话是个证明,已有好感;舞会上的相遇、跳舞,及其倾情表现,可谓是一见钟情。查找节选外的情节证明:安德来去娜塔莎家求婚订婚,基本上得到双方家长的肯定,同时他说给娜塔莎自由的权利,可见是个高尚的人!这种爱情是建立在一位少女朦胧渴望爱情的基础上的。

(2)娜塔莎对阿纳托尔的爱情也是真挚的,但有所不同。理由是:

这种感情是建立在花花公子阿纳托尔的谎言之上的。这从娜塔莎的睡相以及急于和好朋友分享心事时那种沉浸在恋爱中的幸福和喜悦,到不被理解时的恼怒,再到受到阻挠时的愤怒和决绝,都可以看出。不过这些都与她具有天真可爱、有点虚荣心、渴望关注又单纯幼稚、渴望爱情、盲目轻信甚至失去自我等少女情怀有关。

讨论2:你喜欢选文中这样的娜塔莎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

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节选到整体,初步领会小说中有圆形人物形象的存在及其多面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

【明确】

(1)喜欢的理由:清纯直率、纯情浪漫、敢爱敢恨、为爱不顾一切,是一个听取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情感的真实的人。

(2)不喜欢的理由:盲目轻率、热情冲动、头脑简单、单纯幼稚、用情不专、朝三暮四。

[教师小结]

不管你喜欢与否,这就是《战争与和平》中最具光彩、最受作者宠爱、最美的人物形象。她热情、热心、被人信任、天真、浪漫、单纯,让人惊叹,但也因此表现出对爱情全力以赴不顾一切、不计后果的冲动、幼稚、盲目轻信,让人惊讶。无论如何,在课文三片段中的娜塔莎身上展现出的,都根源于她的纯真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名家解读]

娜塔莎自以为爱情是绝对的、永恒的,托尔斯泰让他心爱的女主人公爱情的强烈浪漫性质隐含着深刻的矛盾:“不能等待”具有唯一的、排他性的一面(等一年要把我等死的),但是,也具有与之矛盾的一面,那就是由于“不能等待”而转移……在三天内就转向另一个极端,浪漫的爱情变成疯狂的爱欲。……没有这个层次,娜塔莎的形象是不完整的,只有在这个层次,才真正显示出托尔斯泰式的形而上的爱情的升华。

——孙绍振

4.教师小结

師: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了要通过“贴着人物读”来理解人物形象,也看到了一位热情有活力、急躁冒失、渴望关注、渴望爱情、敢爱敢恨的甚至盲目轻信失去自我但又充满了天真可爱的具有独特少女情怀的纯真贵族少女。但这也仅仅是娜塔莎的部分形象,想要好好了解娜塔莎,仅仅看这选文的三个片段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好好阅读整本巨著《战争与和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列夫·托尔斯泰最最心爱的主人公,那最具光彩的最美的人物——娜塔莎!

5.作业布置

(1)写一写有关品读小说、理解人物形象的课堂学习心得。

(2)阅读《战争与和平》。

(责任编辑:李益)

猜你喜欢

娜塔莎公爵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大度也是一种美德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奥地利性奴女孩不愿卖掉“牢房”
俄女子天生拥有一双“透视眼”
离奇的绑架案
贾平凹与两蹲位
贾平凹与两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