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简单”的情节

2018-03-16李汝

关键词:简单悲观主义斯特林

李汝

斯特林堡的短篇小说《半张纸》,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不过是在“半张纸”上记叙了一段普通人的生活。然而,多次阅读揣摩之后,斯特林堡巧妙的艺术构思从情节之“轻”中慢慢浮现。

一、他是谁

他是谁?是“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是爱丽丝的丈夫,是银行的旧职员。此外,斯特林堡没有向我们透露更多的信息。斯特林堡将他的一切剥离,最大可能地剪除了他与现实世界的身份关联。

他,指代的模糊性,我们可以将他与现实世界中的任何对象建立关联,将他模糊的样子变得真实。这种模糊性在带给读者想象空间的同时,也让读者陷入了斯特林堡创设的小说世界。在与小说世界相对应的现实世界中,我们似乎都会见证或者经历类似的故事,从而对他的经历感同身受。

二、为什么是两分钟

他的心理变化:决心要忘却(沉重、脆弱)—吻了吻,放进口袋(重拾温情,得到慰藉)—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快乐的人(珍视过去,直面现实,奋然前行)。

在两分钟内,他从“决心要忘却”到“像是个骄傲快乐的人”的变化,显得突兀而不合常理。而小说本身的合理性与非常规性之间的平衡是作者巧妙构思的结果,非常规的情节安排是作者匠心所致。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欣赏《半张纸》这种突兀的变化,这些非常规的情节正是进入《半张纸》文本核心的关键。

(一)突兀中的合理性

在自然时空状态,他取下“半张纸”,“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看”,最后“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把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这过程只经历了两分钟的时间,但是“内容在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空状态”有两年之多。在两分钟的时间内,他与妻子相恋、订婚、结婚,再到妻子怀孕、分娩,再到妻子难产等场景随着“半张纸”不断在他的脑中闪现。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两分钟的时间蕴藉了“两年”的漫长时光。他情绪的突兀的变化有了“两年的时光”作为支撑,在情节上就有了合理性。

(二)突兀中的艺术性

斯特林堡为什么要将他心理变化压缩在两分钟内完成,将两年的回忆压缩在两分钟内呈现?为什么是两分钟,而不是两个小时呢?

正如“斯特林堡的世界观极其矛盾,他既是个悲观主义者,又是个理想主义者”,斯特林堡将他塑造成了兼具悲观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形象。在这两分钟内,他心理的矛盾冲突得以激化,两年间的情感积蓄在两分钟内如火山爆发。而这种情感爆发是在冷静的叙述中完成,他只是“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把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给读者以震撼与感动。

两分钟的时间安排,斯特林堡还向我们展示了悲观主义与理想主义界限的模糊与脆弱,两分钟的时间可以改变人的生命轨迹: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说:“人活着必遭蹂躏。天堂和地狱在他看来并不是虚无的存在,而是都会在现实中得到兑现。当我们欢乐的时候,我们就生活在天堂里;当我们痛苦时,我们就在地狱。但谁又能说痛苦不是另一种欢乐呢?”

三、半張纸上的内容可以删减吗

在小说的写作中,作家对局部作出改变,必须考虑到全局,与其他部分相协调。《半张纸》上出现的每个号码、每个名字都是一个细节,而且是不可删减的细节,任一细节的删减都会损害小说的完整性。

譬如:“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这一细节是否可删减?

从情节上来说,这个细节出现得有些突兀,是出现在他生活中的插曲,被斯特林堡安排在“度过的愉快的时光”和“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之间。这细节本身具有悲剧性,朋友“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是他明亮生活中的暗色调,仿佛在暗示故事结局的悲剧性,并且小说应当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朋友的遭遇与他当时的幸福生活不也体现了生活的复杂和差异?

从主旨上看,朋友从事业兴隆到不得不远走他乡的遭遇,与“我”从幸福的生活到妻子与孩子的离世,构成了同质性。但是,朋友的“无可救药”与“我”“骄傲的快乐的”形成了极大的差异性。在这种同质性与差异性之间,读者可以感受到从悲观主义中被唤醒的理想主义的可贵。斯特林堡试图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交替着幸福和痛苦。这才是生活的原生态。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的态度。”

(责任编辑:陈玉赛)

猜你喜欢

简单悲观主义斯特林
空间站里的“斯特林发电机”
与众不同的红头发
技术与社会:悲观主义与进步
沙漠魅影——SAS与斯特林
斯特林堡与《乘槎笔记》
约瑟夫·康拉德的悲观主义思想渊源
敲开幸福的语文课堂
简单、扎实、清晰
追求“简单”的绝对回报
乐观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