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充满温情的教学风格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2018-03-16张静徐苗
张静 徐苗
摘 要:唐江澎是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的语文特级教师,其教学思想的形成深受吴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充满温情的特点。这主要体现于他用对文本的仔细触摸激起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诵读体悟中丰盈学生的情感、用问答之间的训练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
关键词: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吴文化
有幸拜会唐江澎老师是在2017年冬日的一个午后,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那间洒满阳光的办公室,经历了一番长谈,聆听了唐老师一番充满智慧的言语之后,让我们对唐老师的教学风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当我们课题的领题人饶满林老师问及这样一个问题时:“您觉得无锡这片土地对您的教学风格的形成有什么样的影响?”唐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无锡这个地方让我感受到人的教育的那份温暖。”可以说这种温暖正是受到吴文化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影响形成的。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唐老师多次提及教育要关注人的成长这样一个话题。同时他也提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史是对锡山高中这个学校历史的阅读史。不得不说,来到锡山高中,来到吴文化的核心区域无锡,对唐老师后来教学风格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下面笔者就唐江澎老师教学风格受吴地文化之影响、其教学风格中饱含温情之特點及温情之具体体现展开讨论分析。
一、唐江澎教学思想深受吴地思想文化之影响
吴文化区对人的关爱的那份温情由来已久。“无锡充满温情和水”这一句广告语充分体现了无锡作为吴文化的核心区充满着温情的特点。自古以来,吴地就崇尚“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民本立国,有着浓厚的崇文重教的风气。这些思想都是对人关爱的温情的体现。在访谈的过程中,唐老师特别和我们畅谈了锡山高中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提出的“十大训育标准”。“‘十大训育标准以‘养成健全人格、发扬个人才能为训育主旨,它从身心与道德、操守与价值、精神与气质、思维方式与实践能力、生活习惯与人生态度等方面细化了学习的人才规格与培养目标。”[1]58这是一种真正的“人的教育”,而非“分的教育”,它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温度。唐老师认为只有在江南一带,尤其是在吴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有这样一批学校会如此关注“人的教育”。“泰伯奔吴建立句吴古国,句吴古国的创立,是吴文化的缘起”[2]12,而“‘泰伯文化的实质正是‘以人为本”[3]207。唐老师强调他的语文教学正是在吴文化“以人为本”背景之下展开的,他的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就是促进人整体的生命成长。
二、唐江澎教学风格中充满温情的特点
唐江澎最为人熟悉的是他的“体悟教学”思想和风格。“一个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的人,是人格健全而优秀的人,教育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就是对人的成全;这样的教育,就是‘为人的生成的教育。这也正是‘体悟教学所追求的教育目标。”[1]67“‘体悟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有效性,表现是课堂充满了生命力。唐江澎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生机的,学生大胆质疑、充分表述、热烈交流,或沉思,或会心微笑,或激愤,或热泪盈眶,正襟危坐、神情淡漠者几乎没有,学生思维的长度和情感的深度伴随课堂目标的达成度不断延伸。”[4]从唐江澎的体悟教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语文教学的全部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生命意识,他的语文教学风格中满含着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温情。而这种充满温情的教学风格正是吴文化背景下“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三、唐江澎教学风格中温情之具体体现
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唐江澎教学风格中充满的温情,正是他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注。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将唐江澎教学风格中温情的具体体现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对文本的仔细触摸激起学生的思维发展
充满温情的教学风格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激发。“吴文化是一种具有‘水文化特质的文化类型,而‘水文化是一种以智慧灵动、机智敏捷见长的文化”。因此,吴文化背景下的充满温情的教学风格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2]158唐江澎体悟教学的课堂策略之一是“调动参与,重要的是思维与情感的参与。主张通过教师的‘导向使学生‘定向自悟,通过教师的‘启悟使学生有所‘体悟”[1]126。而教师的“导向”“启悟”的前提则是对所授文本的仔细触摸、仔细阅读,如此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在《与朱元思书》一课的教学中,他就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研读揣摩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课上,他通过比较“急湍甚箭”和“急湍甚飞”的不同,“猛浪若奔”和“猛浪若马”的不同,让学生明白文字巧妙的表现,不是在选用的词语是名词还是动词,而是在选用的词语可以营造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人形象可感。这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能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学会了去品味、去斟酌词语的妙处,而不单单是简单地记忆词语的意思。唐老师对待他如此熟悉的文本,依然仔细触摸、反复探讨,让学生从“一望而知”到“一望无知”,有了新的发现,他用自己独特而敏锐的感受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正是对学生智慧提升、创新能力的一种关注,是一种充满温情的体现。
(二)在诵读体悟中丰盈学生的情感
充满温情的教学风格是对学生情感获得的关注。“吴文化素来具有一种诗性精神。这是一种催生艺术创造的素质,使吴人艺术的心灵从沉睡中苏醒,让所有人充满欢笑,让忧伤变成能永久珍藏的财富。”[3]234因此,吴文化背景下充满温情的教学风格非常注重学生情感的获得。“‘体悟教学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应是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1]127在诵读课一类课型中,唐老师主张“基于理解,以声传情”,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悟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丰盈学生的情感。唐老师认为:“具体到‘诵读课型,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意义的构建与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1]207在上《现代诗诵读》一课时,他让学生个别读《泥土》一诗,学生读得不好,他没有立刻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而是和学生围绕“这首诗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的人,在向什么样的对象在讲话,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讲的”这些问题来进行对话和讨论,引导学生再次通过诵读去体悟诗歌的感情。学生有误读的情况,他不急着去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而是通过追问“你从(这首诗)哪里读出来的”来引导学生。在唐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体悟来获得对这首诗歌情感的理解,丰盈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唐老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诵读,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提出诵读的标准,而是通过恰到好处的点拨,促使学生展开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他的这种对学生情感获得的关注,何尝不是充满温情的体现?
(三)用问答之间的训练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
充满温情的教学风格是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吴地因水而兴,因水而荣,水不仅造就了吴地旖旎的自然美景,推动了吴地经济的发展,更赋予吴人灵活善变、通达圆润的文化性格”。因此,吴文化背景下充满温情的教学风格格外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应变的人际交往能力。唐老师的问答指导课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力求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实用性非常强的一类课型。在《问答之间》一课上,他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交流情境。唐老师设计让学生模拟采访五位对象: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丁帆、西单女孩、建筑学家吴良镛、中南大学最年轻的数学研究员以及本校校长。这些被采访的对象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其中有学生身边的人物,也有学生关注的公众人物。这使得在采访的过程中,学生有话可说,有疑而问,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另外,唐老师在这一课上还模拟了高校自主招生考试面试的场景,针对学生面试时的语言作出指导。这种场景的创设,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体悟教学”的课堂策略中就有“激发兴趣,拉近与经验的距离”[1]127这样一条。在问答训练课上的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致力于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这样一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正是其充满温情的教学风格的又一体现。
四、小结
“教学思想观点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精神追求,是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内源性动力。”[5]来到无锡后,唐江澎深受吴地“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始终奉行着“促进人整体生命成长”这一语文教学核心价值追求。而这一追求正使得他的教学风格充满了温情。在他的“体悟教学”中,在他的课堂设计和安排中,在他的课堂教学细节中,处处可见他对学生温情的细腻的关怀。唐老师说“无锡这个地方使我感受到人的教育的那份温暖”,而我们在唐老师的教学中同样也感受到了他对人的教育的那份温情。他用充满温情的教学风格真正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实现了从“分的教育”到“人的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唐江澎.唐江澎与体悟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庄若江,蔡爱国,高侠.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
[3]徐国保.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4]唐江澎.有意味的“体悟”——唐江澎“体悟教学”思想与实践综述[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7):16.
[5]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7.
(责任编辑:方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