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改革

2018-03-16邹志华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分科外语考试

【多维解读】

此次高考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理不分科,主要实行“3+3”模式。“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三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2.外语一年两考。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该项政策下,让考生拥有多次机会。

3.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两依据为: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一参考”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作文指导】

高考制度改革这个话题涉及诸多方面,围绕这个话题写作时,或从国家、民族发展需要的角度思考,或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思考,或从家庭培养、个人成长的角度思考;可以思考改革的原因、预见其影响,也可以思索在这场改革当中作为学生应该如何去应对,还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对新旧高考制度对比权衡,等等。作文中应该体现自己对学习、高考、成人、成才等独特的体验与真切的感悟。

【时评频道】

如果说2014年上海与浙江的改革试点,拉开了这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那么20个省份方案的公布,则意味着高考改革正持续深入。这一轮改革,可以说是21世纪以来最深刻的一次高考改革,是恢复高考近40年来改革力度最大、改革涉及链条最长、改革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改革。不同于过去改革针对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等局部的修补,这轮改革不仅涉及考试科目,也涉及招生编制、录取方式;不仅将改革的关注点聚焦于高考本身,更是一次招生录取方式的全方位系统性革新。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2日)

“家长与其焦虑上哪个学校,不如关注孩子的兴趣培养,关心孩子的自主判断能力,这是他到中学适应分科、走班、选课的前提。所以这方面的准备越充足,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家长要更关注孩子本身,注重老师家长对孩子内在、言行的关注程度。把孩子的兴趣变成爱好,把爱好变成理想,把理想变成目标,把目标变成事业。”北京五中校长张斌平提醒家长,这个改革需要先改变家庭,然后是改变社会,最后是改变学校。如果说只有一方行动,只有学校动,没有家庭和社会的理解与参与是不行的。

(摘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16日)

【青年视角】

新高考——对接高中与大学的桥梁。在传统的高考下,高中生在高二时要进行文理分科,选了文科就只能从文科方面发展,选了理科就只能从理科方面发展。这样的话,学生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那么在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学科之外的六科之中,如果学生擅长的或是感兴趣的学科跨文、理两科,那他就要忍痛割爱了!我认为旧的高考模式让中学与大学似乎成了两个并不连接的孤岛,考生通过高考这艘船从一个岛到另一个岛,却发现环境是如此陌生;而高考新政应该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学生选择权大幅提升的同时,规划意识也要相应地增强。高中生可以提前了解大学及专业,然后确定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再根据需要来安排要学习的课程,这就很好地实现了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

(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 罗子龙)

从旧的高考模式中走出来,走上改革路上的新高考,这或将成为高考改革史上的一次壮举,其面临的困难亦可想而知。取消了文理分科,让学生拥有了丰富多元的选择方式,这种“7选3”的全新模式,在2019年将覆盖全国各个省份。与过去相比,新高考模式下的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走班式教学,学生一天之内可能要在四、五个教室里穿梭,这就打破了学生一个教室坐到底、一个班级到高考的传统格局,对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的要求大大提高。这一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坚信这次高考改革将会给中国注入新的血液、新的活力!

(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 胡俊豪)

虽然这个高考改革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认为这个改革至少是积极的。自古以来,无一学子不是“十年寒窗”,而之所以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试制度的死板、单一。这,是所谓的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病所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化的社会,只会死读书并不能成为“社会精英”,而要培养真正的社会精英,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可谓“任重而道远”。

素质教育真的来了吗?要来了!只不过刚刚开始,路,还很遥远!

(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 黄梓晨)

【教师观点】

春风催得桃李开

邹志华

“距离2018年高考仅剩186天!”早上七点十分,我如往常一样走进教室,抬头便看见,黑板右上角倒计时牌上已被早到的学生更新的数字。两分钟后,全体学生起立,进行高考宣誓:“怀赤子心,立青云志,决战二零一八,我二十班在此宣誓……”令人热血沸腾的声音如期在教室响起,我的思绪却回到了二十多年前自己经历的那场高考。

準确地说,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高考录取率非常低,每个应届班考取大学的同学凤毛麟角,于是乎复读、再战高考似乎成了高中生天经地义的事,高中阶段“八年抗战”的同学也就不再稀有,同龄人中大部分人还没有高中读呢。

如千百年来求学路上的众多幸运学子一样,十年寒窗后的我也终于迎来了金榜题名的那一天。可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志愿填报不当,我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而比我低两分的同学却上了南开大学这样的名校。

大学毕业了,百般挣扎,万般无奈,却也改变不了回到母校当一名高中教师的命运。教师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班主任做了十五年。这二十年里,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加大,高考招生政策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考录取率提高了十多倍,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变成了普及教育,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子女如愿进入了理想的大学。高招录取越来越科学、透明,高分落榜,高分低录,低分高录的情况极其少见。如今实行高考高招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主要实行“3+3”模式;外语一年两考;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等。破而不立,公平湮灭。立有原则,那就是保住公平的底线,呵护公平的绿洲。高考招生政策改革的背后是,对人的尊重,对公平和效率的追求;变的是高考制度,不变的是万千学子对改变命运的期望,是民众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是党和国家对优秀人才的挑选!

尽管我省还没有采取新高考模式,但是选课走班制、生涯规划、多元组合诸多概念纷至沓来。对于作为高中教师的我,怎么应对?行走在教育路上,心中那个最真的声音常常在耳边响起:“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人,如何才能不忘初心,无愧于道德和文化两个担当?”

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也要让高考改变我学生的命运!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方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完成使命!

早读下课铃响了,思绪回到教室,学生还在埋头读书。想起了欧阳修的那首《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中的诗句:“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丝丝喜悦从心中升起。

甘将心血化时雨,和得春风催桃李!

(作者系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科外语考试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取消文理分科:听听孩子们怎样说
高中文理分科要不要取消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