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
2018-03-16袁红军
袁红军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为例,从目前各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两个方面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做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这为促进其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就业现状;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148-02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汽车消费国和生产国,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市场中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各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了更好的满足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对自身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构建实用、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教學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强调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型汽车维修人才。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逐渐凸显出越来越多的缺陷和不足,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市场要求,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改进和优化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目前各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汽车使用数量急剧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进而相应的增加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其中在汽车维修行业中,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之间一直都存在着较多的矛盾,并愈演愈烈。现如今,汽车已经由原来的纯机械产品转化成集网络通讯、计算机、电子、机械等技术为一体的复杂产品[1]。这也就表示,对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习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机械结构与传动等知识,掌握故障修复、检查、诊断等技能。
目前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于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其中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主。不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现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高等院校中的学生往往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知识,与现代机械制造企业中的人才需求相适应,但是由于高等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数量有限,通常在毕业后都是进入机械制造业,而维修行业中的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另外,高等院校中的学生毕业后,很少会主动进入到汽车维修行业当中,人才供需矛盾更加剧烈。而高职院校中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就是面向于汽车维修行业,但就业不足与社会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仍然较为严重,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中师资力量存在严重不足,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亟需进一步完善。这样一来,高职院校就很难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维修人才,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就业率低[2]。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二、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的形式中,学校能够提供直接上岗的人员,企业能够提供相应的工具,这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属性之一。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经采取了校企合作方式,但整体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进而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首先可以组建校企合作培养小组,双方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与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多层次的合作,实现双赢。其次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的指标是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注重增强其职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素养、知识、技能的培养链,并通过有效整合,最终形成基本素质培养课程、通用知识课程、基本技能训练项目等内容,完成“订单式”培养目标[3]。
(二)改进和优化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需要选择实践教学内容,同时还需要将仿真模拟性试验加入其中,并适当减少演示性试验和验证性试验的比例。比如发动机故障仿真试验、自动变速器控制模拟试验等,在试验中更加强调内容的开发性、综合性以及技能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直接在实训车间或实验室中进行课程讲授,开展操作训练、讲授、实物、电子课件、示教板“五位一体”教学,边操作边讲解,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能够更好的理解机械、电子、液压的作用、结构以及原理。通过结合素质提高、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就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4]。在“一体化”教学模式当中,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进而能够透彻分析,深入理解,将汽车维修划分成多个小模块,并在实验室中针对每一个小模块当中的内容进行试验,实施同步教学。
(三)细化专业实践教学
当前在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课时之间的比例为1︰2,而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阶段的不同,将两个课时之间的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并进一步细化专业实践教学。
1.基本技术能力训练。基本技术能力训练中包括汽车驾驶实习、汽车调整实习、汽车日常维护实习、计算机基础训练、加工实习、测绘及识图训练等多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熟练的了解和掌握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机械加工的办法以及简单的汽车调整工作能够独立完成。
2.认知技术能力训练。认知技术能力训练包括到特约维修站和汽车维修厂参观实习、汽车总体拆装实习、认识实习等,其目的是对汽车的功能和构造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并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要求和内容。
3.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包括汽车电器装置修理、调试、检测实训以及汽车故障诊断实训、汽车一级维护实训、汽车性能测试基本操作实训等,其目的是为了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一级维护以及相关检测方法[5]。endprint
4.上岗技术能力训练。在实训基地当中,学生需要完成从学生到专业汽车维修人员两种身份的过度,达到毕业时应该掌握的技能标准,通过就业资格实训和岗位就业实训,保证学生拥有“一凭多证”,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
5.综合技术能力应用训练。综合技术能力应用训练包括汽车故障排除、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二级维护实训等,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所掌握的各种理论知识以及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技能。
(四)改革考核办法
原先教学评价的考核内容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考试的分数是衡量学生技能高低的唯一标准,但这样就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在新形势下改革考核办法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考核机制需要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考察分析问题能力为核心,学生的成绩高低除了需要考虑到理论知识外,还需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操作能力当中需要包括现场测试、实习报告、实习操作、实习态度几个部分,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
(五)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所使用的实验室的教学模式、试验内容、试验时间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再加上受到空间、数量、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实行开放式的实验室制度,除了延伸课堂空间和时间之外,教学方式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教学方式的调整,主要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凸顯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之间能够共同合作,完成试验操作。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形势下,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整个行业都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潜力,汽车维修专业人员存在较大空缺,各高职院校需要在这一机遇下,在汽车维修专业中加强推行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出一批爱岗敬业、操作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专业汽车维修人才,这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时代农机,2016,(05):142-143.
[2]王成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培训,2016,(04):26,29.
[3]郗宏勋.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下旬),2016,(03):94-95.
[4]李亮亮.基于“整车实训”的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影响因素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5,(01):13-16.
[5]杨平进.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2013,(25):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