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跨越式高校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8-03-16刘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互联网

刘玲

摘要:针对我国高校的翻转课堂因优质网络化教学环境缺乏而发展缓慢的瓶颈问题,本文对跨越式教学进行介绍后,将跨越式教学的理念、翻转课堂的精髓进行深度融合,配合“互联网+教育”的技术和产品,提出主题报告式教学模式(TRT,Topic Report Teaching),这是一种互联网+跨越式课堂的教学模式,用于将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这一精髓在外在环境尚不成熟时加以推广,为学生学习态度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供适应期。

关键词:互联网+;跨越式教学;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201-02

“翻转课堂”作为国外成功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国内的发展却举步维艰,其关键原因在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上,既有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年龄的限制,也有与国民素质相关的实施范围的狭小和实施力度的不足[1]。“翻转课堂”的确探索出了一种在互联网时代普及优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范式,绝对值得我们借鉴,然而这两年以来,亲身的经历和耳听的抱怨让我们不得不质疑:这样赶着制作没有质量保证的微课,有必要吗?显然没有必要。为了解决或缓解目前高校“翻转课堂”因优质网络化教学环境缺乏而发展缓慢的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了互联网+跨越式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以期能将“先学后教”这一精髓在外在环境尚不成熟时加以推广,为学生学习态度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供适应期。

一、跨越式教学

“跨越式教学”是自2000年开始由何克抗教授(业界熟知的教育技术学泰斗,是国内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科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在国内进行的一项长达13年的教育信息化改革试验研究,即“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的简称[2]。所谓“跨越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需要与可能,超越知识积累的某些固定的程序,跳过某些知识序列,打破某些知识的顺序,大跨步式地引导学生学习那些较重要和较新的知识。跨越式教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压缩式跨越,“三步并作两步走”,每个阶段都经过,但快速完成,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另一种是跳过式跨越,学习序列出现中断,留下一段未曾问津的“空白”。

虽然“跨越式教学”是针对基础教育的研究成果,但细究其核心教育理念就是超越知识积累的某些固定的程序,大跨步式地引导学生学习较重要和较新的知识。我们发现此方法非常适合大学生,原因如下:(1)中国的大学生经历了高考,已经具备完备的基础知识体系,换言之,已经具备自学的知识基础,不惧知识序列的跳跃和压缩。(2)大学生必须接受信息技术的教育,所以有条件和能力接受信息化的学习方式,能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技术和产品(例如百度搜索、各种微课、QQ班群的作业功能)来自我完善跨越式教学留下的空白。(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下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3],而跨越式教学比常规教学带给学生的思考范围要大很多,能有效驱动学生靠想象来弥补教学的空白,进而解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将跨越式教学模式引入高校课堂教学,配合“互联网+教育”的技术和产品,提出主题报告式教学(TRT,Topic Report Teaching),这是一种互联网+跨越式课堂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

二、TRT的教学模式设计

TRT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报告者、教师、学生(除去报告者)三条线,其上并行命题、自学准备、课堂报告、提问、答问、点评、检验、评价八个环节,如图1所示。

教师将课程的内容根据课时整理出N个小主题(N为学生人数),分配给N个学生,学生根据分到的主题于课后通过研读教材和网络搜索问题答案、网络收集学习资料、网络询问求解等方式自学,准备报告内容,做出辅助报告的PPT,然后在课堂上做教学式报告,即面向同学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报告。一次课仅一个学生做报告。在报告过程中报告者要解答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提问,报告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点评,然后由教师和报告者一起出题,大家答题,以此检验报告效果,课后由教师和全体学生在网络上给出该报告的综合评价。在这三线八环节中,教师在命题环节主要是组织者,在提问环节主要是引导者,在点评环节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检验评价环节是协调者,而报告者(学生)在课堂报告、答问和检验环节都可以成为课堂的组织者。

三、TRT的内涵分析

TRT模式中网络自学、网络检验、网络评价等环节具备互联网+课堂的内涵,让报告者通过做报告给其他同学传递知识具备跨越式教学的内涵;对报告者先学后教环节具备翻转课堂的内涵。

1.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在TRT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了准备一份课堂报告,所需要了解和运用的知识远远超过课堂要求的内容,因此学生必然会在课前于互联网上寻求帮助,无论是基本知识点的获取,拓展知识的研究,还是制作报告的过程,都离不开互联网下的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学都是围绕学生的报告展开,学生在课堂上、下随时可通过手机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当教、学、评三类角色,具有充分的主体意识,可充分挖掘“以学生为主”的优势。例如借助“互联网+”技术,批改作业的大部分工作分摊到各个报告者头上,教师抽查即可。

2.跨越式教学。报告者在报告内容这个环节是跳过式跨越,从外部获得的学习序列出现中断,必须自己填补“空白”,而且还有完成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跨越。学生们在接受报告者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是压缩式跨越,一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既然要引入那么多环节,必然减少了直接授课的时间,二是因为质量的关系,学生的报告因缺乏经验导向的详略设置和知识全面的整体布控而难免会遗漏知识点。不过这并不会影响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前文已经说明大学生有能力适应各种跨越式教学。每节课,教师将30分钟交给学生来做报告,组织其他学生通过听报告的方式来学习基本知识;将15分钟用来组织学生就上一次的报告内容展开应用级的训练。我们知道了解、识记、掌握和应用是知识考核的四个递进标准,TRT模式直接跨越到应用层的教学,大跨步式地引导学生学习较重要和较新的知识,学生为了跟上教师的步伐,必须主动学习,弥补教学“空白”。

3.翻轉课堂。报告者必须先自学,再在课堂上通过报告的方式,得到来自教师的点评式教导。而自学环节最有效的方式是看相关的教学视频(以教师的推荐为主),这样不仅能理解知识点,也可以从中学习报告风格和语言组织,报告者会很乐意去观看教学视频。学生为了适应教师应用级的训练,必须在课前、课后主动找资料学习,仅看教材是不够的,可以自己找,也可以看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包括视频)。由此,渐渐培养出学生通过教学视频主动学习的习惯。

四、总结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互联网+”教育技术、跨越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的理论及方法,我们针对高校课堂,提出了TRT模式,该模式具备“互联网+”课堂、跨越式教学和翻转课堂三大内涵,是一种在“互联网+”背景下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跨越式教学是通过教师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行为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翻转课堂则是通过方便快捷的教学视频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实践成果证明,TRT模式充分利用了现代“互联网+”技术和资源,能有效地缓解目前高校“翻转课堂”因优质网络化教学环境缺乏而发展缓慢的瓶颈问题,同时能将“先学后教”这一精髓在外在环境尚不成熟时加以推广,为学生学习态度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供适应期。

参考文献:

[1]李曼丽,张羽,等.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3]王浩.关于创新规律的探索[J].江西社会科学,2002,(1):27-32.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