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本科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3-16许士春高畅
许士春 高畅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人才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任务,党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然而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教界乃至全社会。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目前经管类本科生的复合型培养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现根据实际情况,从课程体系、课内外结合、考核方式三个角度,结合新型的考核体系,研究构建了一套系统的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以完善当前经管类本科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管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经管类;本科;创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181-03
一、當前经管类本科生培养的现状
2016年全国经管类本科毕业生将近278万人,虽然毕业生人数众多,但质量却参差不齐,很多经管类毕业生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实践能力不强、人际交往能力亟待提高,就业能力与社会需要难以匹配,这与传统的经管类本科生培养模式僵化、理论与实践脱节有很大关系。当前,经管类本科生培养的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应试教育盛行。由于受传统“填鸭式”教学观念和经管类专业偏文科属性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沿袭“灌输式”教学,在理论知识传授时连续播放几百张幻灯片,不书写板书,不与学生互动,只顾一味往前推进课程进度,学生也只一味背诵课程重点以应付考试,毫无理解和思考,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掌握课程的精髓,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更是无从谈起,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毕业之后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少数院校呈现"考研学校"的特点,学校大力鼓励学生考研,在课堂中,教师也只传授与研究生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只要是期末考试或研究生考试不涉及的内容,便不需要学生掌握,从表面上看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应试教育必然会使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片面、不连贯,思想意识僵化,毫无创新意识。
2.教学模式局限。“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是大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的唯一模式。目前,很多院校虽有实践教学,但也仅仅局限于课堂,借助计算机软件来模拟社会经济事务,进行实务操作训练。一方面,这种上机课一周只有一次,学生很难通过短暂的课堂时间掌握经济事务的处理技术;另一方面,经济事务本就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计算机软件难以完全概括,所谓的实务训练也只是按照教师或课本设计好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然后系统自动评分,在实务处理过程中学生很难有自己的思想与感悟,“只要记住步骤就能得高分”的模式让学生缺乏通过自己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成就感。经济学、管理学是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走出课堂,接触社会经济事务,实际动手操作,就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3.实践教学形式化。在很多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大纲中,都有课程见习、社会实践一项,但很少有院校能够真正落实。在寒暑假社会实践中,很多院校没有花足精力去组织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往往只是去某个工厂或企业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一圈,拍几张照片,写一篇社会实践报告。在课程见习和毕业实习中,由于企业注重人力资源成本和商业机密等原因,学校很难为学生找到适宜的企业进行系统化的实习,这导致很多学生走过场,为应付毕业而获得一个实习证明,而学校也缺乏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独立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对于精心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标准,实践教学形式化严重。
以上问题暴露出现行经管类本科生教学模式的弊端,因此通过教学改革,改良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经管类复合型人才尤为重要。经管类本科生学习能力强,思维发散,往往见解独到,具有非常好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潜质。
二、经管类本科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关乎本科生培养的知识系统和能力结构,科学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高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本研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四位一体”的课程模块体系,形成以专业知识培养课程模块、实践应用培养课程模块、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模块和综合素质培养课程模块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框架,既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化,又强调实践训练的多样化,形成知识传授分层递进和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每一课程模块都配套相应的选修和学分制度,除了必修课程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自主选择选修课程,修满学分即可。通过"四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实现专业知识的横向扩展和综合素质的纵向提升。
在构建“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做到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交互配合,在基础理论学习与基础实验操作阶段、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培养阶段、前沿理论学习与创新能力综合培养阶段层层递进、有机衔接,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扎实的专业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养成创造习惯。
2.校内外结合的“三个课堂”整合。现在的课堂教学早已超出教室的边界,为了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本研究整合校内外“三个课堂”,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迁移、转化。
第一课堂是教师组织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传授。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扮演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讲授、交流等形式拓宽经管类本科生的知识面,使其全面系统地理解、掌握经管类专业的知识,再通过圆桌会议、小组讨论、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活动和反思,教师应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针对经管类学科时事性的特点,教师应通过播放视频、案例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进行案例分析与研讨,开展启发式教育。
第二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长时间的自习、阅读、查阅资料,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行独立思考与反思。学校应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创业创新大赛,并设立奖励办法和基金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把创造性的思维想法变成现实。通过举办讲座、讨论会等,邀请经管专业的教授、专家介绍学科前沿,分享学术经验,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与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教师在进行科研课题时,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初步了解科研活动和学术规范,感受学术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创新型思维。通过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能使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更加了解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
第三课堂是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训练平台。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是培养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型能力的重要方式,学校整合“实务训练-实地参观-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除了课堂上的实务训练之外,在课余时间,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去当地其他院校和知名公司参观,了解其他院校经管类专业的研究特色和教学模式以及当地公司的经营范围和财务运作,使教师和学生开阔视野,以多元化的心态审视自我,发现不足。学校还要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依靠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顶岗实习。最后,校企联合共同指导经管类本科生的学位论文,学生以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中遇到的实际现象为素材进行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还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复合才能的高素质人才。
3.创新课程考核方式。经管类专业具有应用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各门学科或一门学科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经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只有应用于实际,才能被真正掌握,因此笔试考试并不是判断学生掌握知识与否的唯一方式,教师可以采取闭卷、开卷、小论文、大作业、演说等多种形式进行。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次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的综合性作业来代替期末考试,鼓励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学科热点追踪、实地调研、查找资料,探究公司或企业的某一具体问题,结合课程知识进行理论分析以及实证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并思考研究过程之中是否具有创新性以及工厂或企业是否会接受这种问题处理方案,最后通过演讲、报告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再如,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携带自己整理的知识点进入考场,在考试时进行查阅,这种半开卷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提炼课程重点的能力。多元化的课程考核形式引导学生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合作学习,关心经济动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复合性思维能力。
三、经管类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全新的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有利于提高经管类本科生的教学质量,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教学考核和成绩评定来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考核结果进一步激励和深入,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本研究根据当前经管类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缺点,在综合构想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权重法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初步设计经管类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方面,采取教師评语、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形式,打破传统的把学业成绩作为评定奖励和荣誉唯一标准的方式,把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比赛获奖、发明创造等都纳入奖励评价体系之内,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体来讲,针对学生的评价指标有学科成绩、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实习单位评价四个方面,分别占20%、30%、30%和20%,其中学科成绩包括专业课成绩、选修课成绩、实验课成绩;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活动、创新成果、社会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实习单位评价包括毕业生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实习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建立学生毕业实习和学位论文考核制度,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分别评价并给予审核。毕业论文实行校内盲评或校际盲评制度,对于达不到及格要求的学生给予延迟答辩等处理。对于实习报告或学位论文达到优秀的学生,学校应对该学生及其指导教师给予奖励,以激励教师和学生认真对待,提高实习报告和学位论文的质量。
针对教师的评价指标有教师专业技能、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学生反馈等五项,各占20%,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并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和学生评价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以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针对学校的评价指标有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划的科学性、创新经费投入、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学校的创新活动也进行了量化考核,有助于激励学校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
四、总结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只有坚持创新型复合人才教育,才能促进经济更加稳健的发展,而经济的繁荣也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经管类学生的创新型培养。本课题从当前经管类本科生的培养现状出发,具体分析了当前经管类本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经管类本科生自身的特点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经管类本科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体系,以完善当前经管类本科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复合能力的经管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士春,张乐,韩惠敏.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经管类专业硕士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论坛,2016,(9):80-84.
[2]牛红军,张丙乾,董继刚.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2,15(1):28-31.
[3]林远芳,王晓萍,梁宜勇,等.“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的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7(3):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