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拷问城市应急管理能力
2018-03-16《生命与灾害》编辑部
新年伊始,一场久违的持续多日的强降温、降雪如期而至,令多地再次经受雪灾的“考验”。灾害造成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云南8省49市(自治州)233个县(市、区)565.9万人受灾,2人死亡,3.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1.8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400余间房屋倒塌,2 4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5 933平方千米,其中绝收面积303平方千米;直接经济损失61.2亿元。
2008年中国南方那场突如其来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仍令人记忆犹新。由于灾害罕见,数千万人受困于突然而至的冰雪,返乡过年成为身心煎熬的旅程。这深刻的记忆,不能不让江南地区对冰雪的来袭保持警惕。今年的暴雪面前,江南一些城市的反应速度,雪灾中种种急救的场景充满了令人难以忘情的暖意,却也暴露出似曾相识的“短板”,至今仍然没有填补到位。“下雪路面就结冰”、“下雪物资就紧张”、“下雪就会压垮房屋”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这样大范围暴雪天气的影响下,有些问题的产生是长期重视不够、规划建设不足导致的,比如水管防冻问题、马路除雪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像公交站台这样的公共基础设施直接暴露在恶劣天气下,原本就不是为和风细雨设计的,就应该根据极端天气做出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暴雪带来的灾害启示人们:安全必须保障,和谐亦要达成。而这一切,需要制度供给,也需要管理者具备同理心,提升城市管理的应急能力。一方面,城市能否更有序、更安全,就看有没有体现以人民为中心,能不能推进精细化管理,这是衡量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标尺;另一方面,对每一座遭遇暴雪的城市而言,也是对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衡量着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政府不仅要有预见自然灾害的能力,更要在灾情来临之前、期间、之后,发挥这双“无形的手”的作用,做好基础工作,切实让民众以岿然不动的自信和底气,通过灾情中的道道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