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患者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2018-03-16王婷,吕晶△
王 婷,吕 晶△
(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四川 成都 610072;2.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个体化药物治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72)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患者安全已然成为一个严肃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在发达国家,每10名患者即有1名患者在接受医院治疗时受到伤害[1,2]。在我国,近年来相继爆发了“齐二药”事件、“甲氨蝶呤” 事件、“刺五加”事件、“双黄连”及“双糖”事件,造成多名患者伤残甚至死亡。第三届全球患者安全峰会中,提出《患者安全东京宣言》,重申致力于改善患者安全,要减少一切可避免的伤害,以及所有患者和人员受伤害的风险。中国医院协会发布了2017年患者安全十大目标:①正确识别患者身份;②强化手术安全核查;③确保用药安全;④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⑤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⑥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⑦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⑧ 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⑨ 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⑩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我院作为一家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相当重视患者安全。针对医院门诊人员流量大,就诊环境拥挤,医疗服务项目多等现状,按照“预防为主,系统优化、全院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优先改善患者身份识别、药物使用、围手术期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将我院近年来采取的措施及实施情况作出分析和探讨。
1 优化医院制度体系,流程设计
围绕医院在患者安全领域的诉求,结合中国医院协会2017年十大患者安全目标,优化医院制度体系及流程设计。在医院全面系统开展了“患者安全文化”调研,了解医院薄弱环节,建立了《患者安全实践规范(SOP)》,更新了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查对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围手术期环节管理制度》、《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促进患者安全目标的落地。
2 加强药品相关管理
安全用药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临床上药品应用主要涉及正确识别患者、高危及相似药品管理、药品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抗菌药品分级管理、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2.1患者身份识别“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第一就要求能正确识别患者,患者识别涉及在院就诊流程中所有环节[3]。首先,我院实行实名制就诊,依托信息化建设,建立门诊患者身份信息库。来院患者需持本人有效证件建立医院诊疗卡,办理个人信息注册手续。通过标有与患者身份信息一致的条形码,贯穿门诊就诊所有环节。第二,住院、急诊抢救和留观患者必须佩带身份识别腕带,确保腕带佩带完好。腕带信息填写字迹清晰,准确无误,项目包括:姓名、年龄、病历号、药物过敏等信息,填入式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佩带。第三,为患者进行诊疗操作前,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姓名和病历号)进行核对,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第四,昏迷、语言障碍等无法沟通的患者请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2高危及相似药品管理高危药品指使用错误时,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4]。美国医疗安全协会将使用不当易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成为高危药品。我院结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制定了《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对全院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进行严格的存储与使用。将全院各科室的高危药品进行清理,重新制定适合各科室的《高危药品管理目录》。
同时,我院药房为了减少高危药品的出错率,从进货源头上将高危药品氯化钾由容易与氯化钠、葡萄糖针混淆的玻璃安瓿瓶厂家换成了生产塑料瓶的厂家,大大减少了临床上差错的发生。在我院门诊药房,将高危药品、听似、看似药品实物与标识进行了张贴警示。并且对药品摆放位置进行了区分。据我院药房统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后,药房调配差错(包括未出门差错)下降了24.6 %。在我院临床科室,建立了高危药品检查制度及应急预案。由质控员遴选科内高危药品备存品种和数量,护士长审核报护理部,在药学部备案。科室建立高危药品登记表,严格交接。同时质控员每周检查一次,遇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如实记录。每月由护理部牵头进行科室月质控检查,并对质控员提出的问题予以解决,持续改进。
2.3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全球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大量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非常多的药品产生耐药性,也滋生了一些超级细菌的诞生。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遏制抗生素耐药现象的全球战略》中指出大量细菌产生对抗生素耐药现象关键在于以下三点:①全球普遍过度使用抗生素,尤其对并不严重的感染使用大量抗生素;② 多种继发的感染性疾病,对原发病的治疗不积极、不合理,导致滥用抗生素来抑制感染;③许多国家和地区因为资金的缺乏,无法完成整个抗感染疗程,从而导致抗生素用量不足,产生耐药。
2.3.1配备专职临床药师指导用药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我院在儿科、肾内、肿瘤、ICU、呼吸、消化等9个临床科室配备专业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查房、用药宣传、药物咨询、会诊、医嘱点评、处方点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促进患者安全用药。
2.3.2每月处方点评 随机抽样门诊、急诊药房抗菌药品处方,15%住院药房抗菌药物处方,使用pass合理用药支持系统进行处方点评,每月集合医务部、质控部、院感、主要临床科室等职能专家定时召开处方点评会议,针对问题处方分析原因,扣除直接医生相应分数,直至分数扣完取消处方权,重新学习。自从实行处方点评“驾照”式扣分后,我院2017年1月处方合格率从85.3%提高到了12月份的96.6%。
2.3.3处方前置审核试点 我院依托东软信息系统,在门诊建立处方(医嘱)前置审核管理模式,定期将评价指标完成值反馈科室,督促科室持续改进;医院定期召开医疗质量例会,分析存在问题;对开具不合格处方和病历的医师进行公示;制定科室合理绩效指标;对问题医师和科室进行诫勉谈话。
3 药品安全(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我国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2011年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其报告与监测,严重的、新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群体不良事件作出了界定。2016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396例,鼓励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药品的安全性,包括药品管理不当、用药过失等。我院倡导药品安全(不良)反应事件主动报告,注重安全管理,防范于未然。
4 保护患者合法权益,鼓励患者参与医疗过程
4.1尊重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我院应告知患者及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有关诊断、医疗措施、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提供不同的诊疗方案供患者自行选择。对于需要手术或特殊治疗的病人,医院应履行相关的告知义务,及时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4.2保护患者隐私医护人员不得未经患者同意用任何方式泄露患者医疗上的秘密,也不可以和无关人员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患者就诊时取得的条码实现患者检验报告的查询和自助打印。
4.3支持患者参与医疗过程①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患者及实施错误的手术。②向患者宣传院感知识,使其积极投入到个人及环境卫生的维护和管理中,患者有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义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健康;③输液时执行对输液患者最高滴数限定告知程序,让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输液治疗全过程监测,预防输液不良反应发生。④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指导。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主动提供有无药物过敏信息,有疑问须及时澄清方可接受相关治疗措施。
5 医疗服务的拓展
率先引进全自动发药机,极大的提高了药学人员调配药品的效率和准确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药品信息、用法用量及用药禁忌、用药提示均标识于药盒上;引进全自动摆药机,实现住院患者口服药品单剂量摆药,药品信息及用药指导均标识于药袋上,提高的患者的用药安全。我院引进了几十余台自动挂
号机和自助取报告机,极大缓解了广大患者挂号难、取报告拥挤的现象。依托信息化手段,推送了医院公众号,实现网上挂号及微信、支付宝缴费,给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在我省内率先开展联合门诊,药师和医师共同坐诊,为患者提供多学科综合管理服务,这一举措可以在保障药品疗效的同时,减少患者用药安全隐患。
6 讨论
医护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医护人员出错的概率相对增加,建立患者安全文化体系减少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安全文化体系是医院管理人员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医院必须建立起一个科学、完整、高质量的患者安全文化管理体系,使之能够有效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从而避免医疗错误、减少医疗纠纷,确保医院医疗工作的健康、稳步、可持续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运用PDCA循环等质量管理方法,定期分析评价患者安全隐患,寻找问题根源。树立理念、构建全员参与的文化氛围;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鼓励患者参与,增强医患互信,做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