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018-03-16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450000孔春香马新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450000)孔春香 马新
静脉穿刺作为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但是与成人相比,小儿的血管较细,同时患儿对静脉穿刺普遍存在恐惧、害怕等情绪,配合度较差,增加静脉留置针穿刺难度[1]。因此,本研究分析了音乐疗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106例,依据穿刺时间分为对照组(2016年3月~2016年11月)和观察组(2016年12月~2017年9月),各53例。对照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10个月~8岁,平均年龄(4.16±3.03)岁。观察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年龄(4.07±2.93)岁。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留置针,并由同一组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给予静脉穿刺的常规护理措施,即穿刺前向患儿及家长解释留置针使用的重要性,并核对患儿的姓名等基本信息,选择适宜的血管;穿刺中注意速度和力度,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具体如下。①护理人员下载多首歌曲,包括轻音乐、古典、儿歌等类型,曲风舒缓柔和或轻松明快,存储于音乐播放器内。②穿刺前向患儿家长介绍音乐疗法的目的及方法,取得患儿的配合。③评估患儿的年龄、性格特点和爱好,选择适宜的音乐,调节音量(一般控制在50~60dB),嘱患儿闭上双眼,放松全身肌肉。④穿刺结束10~15分钟后停止音乐播放。
1.3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后采用儿童疼痛评估量表(FLACC)[2]评估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量表包括5个项目,即面部表情、脚步活动、体位、哭闹和可安慰度,各项目均采用等级计分,总分10分,分数越低,疼痛程度越轻。统计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 干预后两组患儿的FLACC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的FLACC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一次穿刺成功率 对照组患儿中一次穿刺成功42例(79.25%),观察组患儿中一次穿刺成功50例(94.34%),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P<0.05)。
2.3 穿刺次数 对照组患儿的穿刺次数为(1.37±0.26)次,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次数为(1.14±0.21)次,两组患儿的穿刺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0,P<0.05)。
附表 两组患儿的FLACC评分对比(±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n=53) 6.21±1.24 5.45±0.97 3.514 <0.05观察组(n=53) 6.16±1.21 4.53±0.92 7.807 <0.05 t 0.210 5.010 P>0.05 <0.05
3 讨论
音乐疗法,顾名思义是运用音乐进行治疗。研究表明,轻松欢乐的音乐通过音乐活动中枢,促使活性物质的分泌,如激素、酶、乙酰胆碱等,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内分泌等功能,稳定生理状态,调节心理情绪。本研究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予以音乐疗法干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FLACC评分较低,穿刺成功率较高,且穿刺次数较少,表明通过音乐疗法干预,可缓解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传统的静脉穿刺操作多注重于是否穿刺成功,而忽视患儿的心理状态,极易使其产生恐惧、抵触、反抗等心理行为,降低患儿的配合度,加重患儿痛苦。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给予音乐疗法干预,通过在穿刺过程中播放音乐,能使患儿心情放松,缓解其紧张情绪,分散患儿的注意力,有利于减轻疼痛;同时有利于增强患儿的依从性,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本研究实施前应加强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的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采用音乐疗法,能明显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