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药学干预要点
2018-03-16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472500左玉鹏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472500)左玉鹏
1 基本病情
本次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2例不同类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1具体情况如下:性别女,年龄60岁,因腹痛及腹泻1个月而入院;患者在入院前1个月出现无明显诱因腹痛状况,且主要为下腹疼痛,同时伴有腹泻及持续性隐痛,为黄色稀便,且1~2次/d,无黏液脓血便。患者服用0.5g/次左氧氟沙星与4片肠炎宁片,在经过3w治疗后患者腹痛及腹泻状况有所好转,但在1w前再次出现腹泻,同时还伴有腹痛,腹泻次数为4~6次/d。病例2具体情况如下:性别男,年龄77岁,入院前患者主要表现为间断咳嗽,咳痰20余年,在活动后气短,且出现5d意识障碍。患者于冬季受凉后便开始出现间断咳嗽与咳痰,黏痰为白色,且量不多,不易咳出,患者在采取口服药物治疗后其症状出现一定缓解。此后,每年冬春季节患者咳嗽与咳痰交替发作,发作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自行口服氨茶碱与抗生素药物后其症状有所缓解,此后出现气短,于运动后气短症状加重,在给予患者头孢类与氨茶碱等对症药物治疗后缓解。
2 药学干预过程
2.1 病例1药学干预 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状况,入院第3天,通过肠镜检查显示患者的乙状结肠距离其肛门的15~24cm见弥漫性分布的直径0.4cm左右的病变,并且其表面上附着黄白色的分泌物,经冲洗后清晰可见红斑以及红色微隆起,因而可以诊断为伪膜性肠炎。在此过程中临床医师建议采用剂量0.5g的甲硝锉片口服,并停止益生菌的应用。在患者入院第5天,患者在采用甲硝锉后察觉腹部不适,同时还伴有恶心,且无呕吐症状。临床药师认为出现此类状况的原因在于甲硝锉导致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因而采用万古霉素,并将其溶解于剂量100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0.125g口服治疗,治疗10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治愈出院,且未有任何不适。
2.2 病例2药学干预 患者因年龄大,机体抵抗力差,加上肺部感染严重不易控制,因而首先给予其抗感染、抗心律失常、化痰平喘、保护胃黏膜、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对症支持治疗措施。由于患者曾自行采取青霉素类及头孢类等多种抗生素治疗,且效果不佳,考虑到革兰阴性杆菌定植于气道,从而使得患者疾病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肺部感染加重。患者自入院后给予剂量为7.5g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静脉滴注,2次/d,同时联合剂量0.4g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对患者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后再给予其目标抗感染治疗,患者在治疗5d后效果不佳。为了避免肺部感染的加重,采用0.5g美罗培南静脉滴注,8h/1次,并加用更昔洛韦治疗,患者于治疗第2天后体温正常,听诊双肺啰音有所缓解。治疗第5天,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大约10次/d,每次量少且为糊状物,暂停美罗培南,加用思密达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患者在停药后第2天,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停药后第3天,大便正常。患者腹泻前给予复方麝香注射液、20%甘露醇及甘油果糖脱水;同时给予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奥拉西坦注射液、给予鼻饲L-谷氨酰胺。而患者出现腹泻原因在于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从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非肠道寄生菌的大量繁殖[1]。
3 讨论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稀便、腹泻或者水样便,腹泻次数为10余次/d,且便前存在低热或腹痛等,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为正常水平,且粪便常规检查均为正常状况,对患者粪便细菌培养未见致病菌生长状况[2]。此次,临床诊断排除了因其他疾病而导致的如病毒性肠炎、感染性肠炎等腹泻。伪膜性肠炎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水样泻,同时还伴有发热、腹部绞痛且偶伴呕吐。因此患者在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后应该对患者是否为感染性腹泻进行明确,并对病原菌进行确定,以正确指导临床用药。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在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该将其作为临床药物治疗干预切入点,对患者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属于感染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进行明确分析,从而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导致患者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最大风险因素为大量且长期、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这就要求临床药师在应用中严格地遵守抗菌药物应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