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龚昆把驻村工作当事业干
2018-03-16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杨娟南昌县委组织部易团飞
文|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杨娟(南昌县委组织部)易团飞(本刊记者)
按照南昌市“百名书记扶百村、千个单位挂千点、万名干部联万户”活动要求,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干部龚昆来到南昌县三江镇汗塘村担任“第一书记”,承担起派驻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打好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三个攻坚战”的工作。两年多来,龚昆以“党建+脱贫攻坚”为引领,沉下身子驻扎在汗塘村。
履职担责 干部群众心连心
2015年8月,龚昆还沉浸在母亲刚刚去世的悲痛与小孩出生不久的忙碌中,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党组负责人带着商量的姿态找到他,建议他作为单位的代表奔赴农村担任“第一书记”。龚昆为此也犹豫过,但这时家里人给予了充分的支持,特别是爱人告诉他这既是对一个人过去工作能力的肯定,也是锻炼成长的好机会,让龚昆坚定地接受了这一光荣的使命。
三江镇位于南昌县东南,处在抚河支流的箭江、隐溪、彭溪三河交汇口,生态环境优良,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三江口”萝卜腌菜源于宋代,久负盛名,素有“一斤腌菜一寸金”之誉。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三江镇群众又开始种植马蹄,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镇马蹄产量已占全国马蹄产量的三分之一。这些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产品远销香港、东南亚、深圳、上海、北京等各大中城市。然而,由于天气“阴晴不定”、市场“云谲波诡”,蔬菜、水果种植户经常遭遇“增产不增收”的情形。作为全镇蔬菜种植产业大军中一员的汗塘村,就是因为致富的步子迈不快,而被“戴”上了“十三五”贫困村的“帽子”。
来到村里,熟悉情况,走访每一位在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了龚昆的首要工作。汗塘村地处三江镇南部,距离三江镇政府3公里,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915户,4315人,党员7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63人。龚昆把每个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以及他们的主要心愿纷纷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每逢双休日,他都要来到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并利用晚上时间与村小组长、无职党员、小学老师、村民情理事会成员聊家常、谈愿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群众纷纷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希望:走平坦路、住安全房、排灌方便、有健身娱乐休闲场所……龚昆根据群众的需求,列出了推进汗塘小学坡路改造、田地平整、农田水利维修、村庄整治建设等项目计划,及时向单位党组织汇报,筹集善款十万元,还与村干部一起到市、县相关部门跑项目和落实资金。群众看到自己提出的诉求有安排、有落实,都把龚昆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基础打好了,各项工作开展就更加便利,比如在全镇实施集体承包土地确权颁证之际,村里通过高拍仪扫描所有农户的土地承包证,建立了承包土地信息库;以新农合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升级改革为契机,建立全村人口信息数据库;利用人防系统专业队伍,拍摄了村里航拍图及视频,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电子数据库。如今,汗塘村的各项资料电子化采集存档的程度越来越高,综治内网数据库建设基本成型。在全镇率先建立了汗塘村党建先锋网,把村里的三务公开、党建活动、便民信息、扶贫项目公示等内容搬到了互联网上,提升了办事透明度,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不断增加,上访频率大幅下降。
产业造血 实施精准电商扶贫
一直以来,三江农产品的销售都还处于“自种自卖”的滞后状态,完全受制于经销商和市场,自主销售和主导市场的能力极低,甚至存在被动接收价格波动的风险。如何把尘封的三江名片重新擦亮;如何打开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摆在了龚昆的面前。扶贫的关键就是要造血,选准产业依托产业,发掘引导乡村致富,提升村民、经营户、村集体经济收入才是脱贫建设小康村的主要路径。他通过学习省、市、县关于推进农村电商的文件精神,明确了以电商产业扶贫作为汗塘村产业扶贫的主攻方向,以村委会为服务点设立“农村E邮”服务站、“供销E家”服务点。2016年6月,汗塘村与大洲自然村青年袁祥云组成电商发展合作伙伴,创办秀挹三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三江特有的腌菜传统、马蹄原产地优势,产品很快在邮政老俵情、乡村寻味上线,并在江西绿博会崭露头角,之后又获得上海江西鄱阳湖农产品博览会金奖。
前不久,村里积极联系邮政电商平台及第三方渠道,联合举办了马蹄团购活动,上线仅20小时,就销售了3万2千箱马蹄,共计16万斤。保守估计,此次电商活动一共能为三江百姓增收600万元以上。电商平台的火爆,极大的拓展了当地种植户及经营户的发展思路。曾经的马蹄售卖,三江人挣“一分”,贩子挣“五分”,好卖不赚,是个走量的辛苦活。而现在,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连起买卖双方,夺回了“定价权”。马蹄还是马蹄,它没变,变的是顺应时代的模式、与时俱进的观念。新模式给农产品赋予新价值,让群众挣得更多,“菜贱伤农”的现象正在改变,保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龚昆向我们介绍,他要与群众继续拓展电商服务模式,在已经形成电商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再建设电商创业培训中心(即创客空间)、电商公益服务站,把聚光灯、摄影棚、包装设计上线一条龙服务聚集在一起,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农户亲眼看到农产品上网的全过程,强化体验学习效果,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只要将来村里从事电商的农户多了,再打造线上虚拟产业园提升传统集市功能,让农贸产业依托电商对接世界发展脚步,依托美丽农村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实现汗塘村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探索出一条属于汗塘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过去对贫困户帮扶往往是输血式扶贫,争取的无论是资金还是物资都是撒胡椒面似的,给的时候好一些,给完之后很快又返贫了。龚昆不仅看到了这些问题,还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扶贫先扶志、输血更要造血的思路开展工作。
刘渡自然村刘木根的爱人因患有精神疾病,常常愁眉苦脸,缺乏致富信心。龚昆多次与刘木根谈心、谋划产业发展,多方筹集资金支持他搭建了13个蔬菜大棚,并引导他对接一村一品项目,加入“农村E邮”服务站和“供销E家”服务点营销队伍。现在,刘木根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种植出漂亮的辣椒,通过网络销往各地,年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尝到致富甜头的刘木根告诉龚昆,他也想注册自己的专业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尽早迈入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