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诚勇毅”传家风
——读《董必武家书》
2018-03-16张光茫
文/张光茫
家书并不是沉寂的故纸堆,它当中除了饱含浓浓的思念之情、深深的舔犊之爱外,更是对于“家”的深深依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历史,创造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历史……
书名:《董必武家书》
作者:董必武
ISBN:978-7-8076-8160-1
版次:1次
装订:平装-胶订
语种:简体中文
页数:3页
开本:16开
定价:45.00元
类别:文学随笔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6年07月1日
在当今这个时代,“家书”已经成为一个陌生的词。我们习惯了手机、电话、社交网络,但我们与家人的距离,却并没有比以前更近。而今,读到新近出版的《董必武家书》,能从中体会到“朴诚勇毅”的传世家风,并且深刻理解这才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董必武家书》共4辑,分别是董老的“致妻子信”“致子女信”“致同辈信”“致子侄辈信”,共收录家书68封,同时附录董必武夫人何连芝家书10封。董必武夫妇育有一女二男,同时抚养教育了多名侄女、侄孙等后辈,书中的多数书信即是董老写给子女和后辈的家书,主要是对子女后辈的教育开导,鼓励他们艰苦奋斗、勤俭做人,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书中穿插多幅董老与家人的珍贵照片,以及董老的墨迹,图文并茂,呈现了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家庭变迁的侧面。
董必武与谢觉哉、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一起被称为“延安五老”,也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革命战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和重要领导人之一,董必武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他全心全意,勤勤恳恳,不怕牺牲,任劳任怨,对亲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对广大人民关怀备至。《董必武家书》通过董老生前与亲属子女的一封封通信,反映了身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更反映了作为一个丈夫、父亲、长辈,对自己亲人的关爱与期待,展现了一位老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董必武认为朴素、诚实、勇敢、坚毅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风尚,也是中国人应有的国民素质。他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教育子女与家人,要求子女们“做自食其力的老实人”,绝不利用自己手中的公权力为个人谋利益,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1952年5月28日,董必武在写给堂侄董良新的信中,对他“个人吃苦不惜,只求得到点劳动的报酬品”的观念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他参加的是革命工作,不能只想着用劳动换取报酬品,“革命工作是为人民服务是不讲报酬的。”董必武的处事作风与个人修养,可以从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董必武不光严格要求自己,他通过家书对后辈子女进行教育,不是简单的要求和训斥子女要怎样做,而是在信中耐心地做出解释,一定要讲清楚为什么。例如他说:“毛笔虽然不贵,但是修修不影响使用,还是可以用的。因为你节省了一支笔,会有更多人有机会用毛笔。”因为当时国家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富裕,他要节约。“衣服虽然有补丁,但是只要干净整洁,这样别人在社会上同样会尊重你的”。董老的人格魅力与品格修养,都在一封封家书中得以表现,是对共产党人初心的最好诠释。
董必武十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他对孩子们说“青年学生时代最大的毛病是不好学”,并建议孩子们可以实践一下父亲传给他们的学习方法。1960年12月4日董必武写给次子董良翮的信中,介绍了这一学习方法,“聚精会神地听讲课,除数学等课外,下堂后马上将课文看一遍,不懂的地方记下来问老师或同学,自己择重点课用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自习时间温习。”他希望孩子们“学要有恒,尤要专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学习,反复叮咛,不是啰嗦,而是拳拳父爱、家国情怀。
读完《董必武家书》,感觉能从中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的一个侧面,也能更全面了解老一辈革命者的优良作风与品格。所以,家书并不是沉寂的故纸堆,它当中除了饱含浓浓的思念之情、深深的舔犊之爱外,更是对于“家”的深深依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历史,我们每个人的历史都有可能写进国家的历史之中。这也是家书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