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一百种对工作的定义
2018-03-16亦安冉
记者 亦安冉
三十年后的职场是什么样?好多人担心,现在努力错了方向!
可是,真的真的,别跟我提30年后的职场是什么样,就是当下,有关职场,有关工作,就已经大变了模样。
有什么办法呢,生活一直在变,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已经重启刷新了好多遍,你要是把自己禁闭三天,估计大伙聊天的新名词都能听得云里雾里。
80后都油腻了,最早一批90后都奔三去了,最晚一批90后已经成年了,95后已开始踏上了就业的征程。
变才是硬道理。有什么理由不变呢?
要说苏州这座城市保守吧,太多人做出了不少轰轰烈烈的事情,生活趋势在变,对工作的态度也在跟着变。
当年的就业观已死,你亟需更新你对职业的认知。
就是这么放荡不羁爱自由
要想寻找对工作的新的定义,参照下90后,甚至95后,可能更容易找到答案。
话说刚从象牙塔里解放出来,个个都满怀着憧憬,处处都充满着生机,有关90后就业挑剔的流言也是肆意生长。
说是工作后旅游的时间很可能比待在办公室的时间长。看看朋友圈就晓得了,80后除了晒娃,更不忘晒自己苦逼的加班场景,而90后呢,永远都是诗和远方,永远都是美食和美拍。想让他们加班估计有点难。
说是90后不那么听话,这条已基本达成共识,没有哪个年龄段对此有疑义。
说是招聘95后的现场对求职者相当具备人文关怀。2月3日,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春季人才交流大会即双选会上,有企业派出了鸡形、猫形大公仔,某单位还为求职者准备了姜汤暖身子。
……
大妈们首先是看不惯的:哟,做工作哪有不委屈的?讨生活啊有那么容易的?
话又说回来,没有那个金刚钻,哪敢揽这个瓷器活呢?
这不,刚过完年,用不着等到夏天,新一波的毕业生力军就已经涌入就业市场,各企业各单位可不会放过这个补充新鲜血液的好机会,但是95后好像是真有点难以驾驭啊。你还没挑剔他们,他们就先嫌弃你了。
这个职业有趣吗?那个工作好玩吗?工作时间长吗?压力大不大?时间自由吗?需要每天打卡吗?有挑战性吗?可以充分发挥我的潜能吗?影响我谈朋友吗?……叭啦叭啦,就是这么任性!不禁让人目光呆滞,神情凝重:收入——似乎不是最重要的!可是 HR知道这事吗?他们不需要HR知道!自己知道自己内心想要什么就好!
首先你就得明白,这个世上没什么冷门专业、冷门职业。一切都是相对的,你以为你仰望星空是在往上看,可太空站的飞行员可不这么认为,万事万物就看你的角度,工作这件事也是这么个理儿。
这个世上没什么冷门专业、冷门职业
比如1996年出生的小静,学的是历史专业,做的不是老学究,而是和历史相关的特潮流特时尚的事,在横店为古装电视剧的剧组做实习礼仪执行,薪资不错,还能发挥历史专长。
比如爱吃爱琢磨的苏州95后的小鲜肉蔡叶昭,已经拿下了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的金牌,一不小心还来了金牌“零的突破”。选择面包行业,日常就是跟面团打交道,小伙子最爱的画面就是创意的面包从烤箱烘焙出来的时候……
比如苏州的90后美女王媛,在所有少女享受校园生活的时光里开始了自己的小事业:童星经纪人。17岁的时候,做了成人经纪,手上有了一堆模特,带着他们闯荡上海的各大秀场,然后觉得成人的世界比较复杂,但自己又真的是喜欢演艺这一行,所以她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出口:做童星经纪人。这几年做得是风生水起,已然成了江浙沪知名的影视公司。
比如90后大男孩顾骏,学的是金融与投资,无奈从小就喜欢动物,不甘于平庸地上下班,选择离职创业,创立了一个“联萌宠物”。对他来说,唯有真正热爱的事情才能做成事业。
……
你们还在拿着死工资,人家都已经十万几十万地挣钱了,并且还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钱很重要,但似乎又不是最重要的,很显然,他们关于成功的想法更加开放,还有更重要的考量。
价值不是完全由金钱衡量
话说,以前班里有个女生喜欢养蚕,大学还真就考上了农业大学的某专业专门研究蚕。这事儿让事儿妈事儿闺蜜焦虑了好久:这专业出来找得着工作吗?在大妈们的眼里,女孩子要么做个光鲜的播音主持,有一天一飞冲天跟董卿似的,要么就安安稳稳地做个机关公务员或者教师,稳定好找对象!
可是新兴人类气贯山河,灵气飘逸地答:我们偏不!
父母们操碎了心:这一代男孩女孩都太难管,太糟心了。
可是他们活得更真实,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是吗?
就是这么放荡不羁爱自由,顺带挣大钱羡慕死你们!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工作这种事,唯有真正热爱的才能做成事业
王朔曾经有句话:什么叫成功,成功不就是赚几个钱让臭傻逼知道吗?
关键是,你不说钱,还真不好衡量有些人做的事是不是“正常”,那我们不妨掰一掰数据:根据调查,90/95后中九成人的月收入不过万。95后应届毕业生中一半人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工作了3-5年的90后中有53%月收入处于5000-10000元之间。
但,“我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虽然普遍收入较低,但90/95后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有调查发现,30%的人毕业后没有直接进入企业或政府机关,而是选择间隔年、自由职业者或自主创业,这样的就业方式往往在短期内没有稳定或较高的收入保障。
为梦想放弃稳定工作的例子太多。
90后对于工作的认知转变,其实只是这个社会趋势在变的一个影子。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更加自由,文化更加多元,信息更加发达,社会更加开放,人们更加包容——在这种环境里面成长起来的一代,更愿意打破常规,忠于内心,追求自我,然后成就非凡。
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彩,相应地商业需求也就多了,新奇又特殊的职业俏得不得了:纹身师、宠物美容师、网络游戏陪练、度假房产经纪人、探险导游、美食试吃员等等。
赶集网对新兴职业从业者进行了分析,发现95后所从事的新兴职业前三名分别为试睡员、美食试吃员、网游陪练。
兴趣正相关,才是真理。在被问及选择新兴职业的原因时,95后新蓝领中有近34.43%的受访者表示这与自己的兴趣正相关,同时认定新兴行业有未来以及工作时间自由。
先得感兴趣,然后得有自由,还得有点挑战性,这几个是重要的关键词,但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工作其实很“务实”。投资人盛希泰说过一句话:“90后是第一代正常的中国人”,因为90后是没有明显集体创伤的一代。他们不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省钱好,他们不认为听从父母的安排能听出好命来,他们不认为吃苦耐劳比创意和思想更加重要。相比于薪资、福利等物质待遇,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更看重的是情绪释放、自我表达和精神自由。
求职,更看重自我表达和精神自由
你被人工智能淘汰的概率有多大?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如果说90后改变了对工作的偏见,人工智则让人怀疑人生。
2017年末。在腾讯媒体+峰会的会议现场,撰写新闻稿的不是记者,而是一个名叫“Dreamwriter”的智能机器人。嘉宾发言刚结束,没几分钟,一篇像模像样的新闻稿就出炉了,速度和质量都让参会者吓了一跳。
还有更加触目惊心的!
WhatsApp总共只有五十几个人,市值竟然做到190亿美元;
Tesla是现在风头最盛的汽车企业,但就算十万级的产能工厂里也没几个人;
SpaceX一年有几十亿美元的订单,总共也就一千来人……
别说生产企业了,就是我们日常的生活,也快被人工智能给占领了:扫地机器人、洗衣机器人、擦窗机器人、做饭机器人、无人超市,更过分的甚至有了性爱机器人!在过去的鸡年里,人工智能成了一个无人不知的名词,是科技圈最热的技术,在狗年里这一趋势更是延续下去。时代的进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进化中的退化。
就臆测一下吧,人工智能时代,你被淘汰的概率有多大?
牛津大学的卡尔·弗瑞与迈克尔·奥斯本发表的未来就业报告指出:未来,有47%的工作有很大几率被人工智能取代。
看看15年后,可能被人工智能的取代的职业:电话营销人员、保险业务人员、收银员、公交司机、建筑工人、救生员、档案管理员、服务员、船员,甚至面包师、厨师!倒吸一口凉气。
人工智能愈发展,旧职业的淘汰速度愈快。
不过,不要慌!未来这些职业不会轻易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酒店管理者、教师、心理医生、公关、建筑师、牙医、律师、法官、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
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脑子是个好东西,思维要有点朝三暮四,要时时保证够用。对人类而言,创造力、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无法被模仿、被替代的最后堡垒。时代不同了,内核还是那样。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