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代人的追求与梦想
2018-03-16姜少勇
□ 姜少勇
在我办公室的案头,放着一本2001年第5期的《农村财务会计》,光阴如水,时光流转,16年过去,刊物已经泛黄,但当我翻开它时,禁不住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重新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勾起了我对往事甜美温馨的回忆,因为,这本小小刊物,承载着我们父子两代人的追求与梦想。
这本刊物的第57页,刊载了我的一篇文章:“四十春秋不了情——追忆我的父亲姜息元”。父亲是农村财务战线上的一名老兵,靠刻苦钻研,自学成材,先后担任过公社会计辅导站长、经营管理站长、县委农村工作部经管科长、农财局副局长、高级农经师,终生奋斗在农村财务岗位上,这本杂志从它的诞生,直到父亲1999年底病故在工作岗位上,整整陪伴了他41个春秋,订刊,读刊,用刊,贯穿了父亲艰苦奋斗的农财人生涯。
作为一名基层的农村财务会计,父亲见证并参与了农村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的大部分历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清理整顿农村财务、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等等,父亲在《农村财务会计》的指导指引下,积极试点,大胆探索,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很多做法和经验得到省市和国家农业部的肯定推广。
父亲既是《农村财务会计》的扎实宣传员,也是《农村财务会计》的踏实通讯员。在家里,我经常看到父亲戴着缺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借着昏黄的灯光,带病趴在简易书桌上,用一支缠着胶布的钢笔,孤独而又寂寞地为刊物撰文写稿。我家经济条件困难,自费稿纸、信封和邮票,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母亲对此很不支持,一些消极的同事也讥讽父亲是“想捞名捞利”出风头、挣外快,但父亲顶住内外压力,执着追求,笔耕不辍。几十年来,父亲将他在基层工作中的实践和体会,听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和呼声,用朴素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撰写成各种稿件,投给《农村财务会计》编辑部,先后在这本刊物发表文章一百多篇,多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1987年秋,我从学校毕业后,子承父业,到谷西南山区的紫金镇经管站当了一名普通干部,开始像父亲一样,组织各村文书和小组会计,一起宣传刊物,征订刊物,学习刊物,应用刊物。由于这本刊物文风朴素平实,语言干净准确,文章生动活泼,用群众话,说群众事,讲身边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政策性、实用性、操作性强,在基层很受欢迎。在它的影响和帮助下,我也开始尝试为刊物撰文写稿,并和父亲联手,就农村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现状写了一篇调查报告,很快在《农村财务会计》上发表。记得当时拿到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油墨样刊时,兴奋得我一宿没有睡好觉。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从此,我迷恋上了写作,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1988年初,镇里要开三级干部会,会上要总结10个不同的典型材料交流发言,可当时没有“笔杆子”,材料无法如期完成,影响会期。经管站长向镇党委推荐了我。我接到任务,仗着平时学习《农村财务会计》提供的知识积累灵感源泉,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会后赢得了上下一致好评。当年春,我从一名农经新兵被挑选到镇党办当了秘书,那年我21岁,是全县乡镇党委办公系统中最年轻的一名。
乡镇是“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第一线,到了新的岗位,因为有过做农村财务会计的工作经历,有《农村财务会计》这个贴心的良师益友,我进入角色很快,无论是党委信息上报,还是上级转发的“三农”发展中的调查报告、经验材料,都名列全县前茅,在我手上,实现了全县在中央办公厅刊发信息的乡镇零突破。由于我表现出色,很快被抽调到县委组织部调研科工作,又在25岁时担任了县人事局办公室主任。1996年9月,我又被调到县政府办公室,先后担任秘书科长、研究室副主任、督办室主任、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其间,我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撰写了各种文章千余篇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其中多篇获得国家级奖励,并于2010年结集出版了34万字的《基层公务员手记》一书。
如果说,我个人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的话,主要归功于父亲这名老农经工作者把我引入农村财务会计这个行业,并因此结识深爱上了《农村财务会计》这本刊物。几十年的读刊学刊用刊熏陶,养成了我扎实的群众观点,务实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开阔的格局视野,勤勉的进取精神,正直的无私品格,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力争把普通工作做到不普通,平凡工作做到不平凡。感谢《农村财务会计》,感谢默默无闻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改变了我和父亲的一生。
适逢刊物60华诞,请允许我借用一首隽永的小诗,表达对刊物和编辑们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的美好回忆之情:“如一块柏树化石,当从岩石上崛起,岁月已改变了它的气质,但依然保持着年轮和形态。似一枚青青的橄榄,任你咀嚼品尝,酸麻、苦涩,同时又一种爽口的清香。到人生的晚年,昨天如隔着蒙蒙雨帘,遥远的从前,却似雨后蓝蓝的天。”
祝《农村财务会计》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