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衡一号”自述

2018-03-16代振莹

太空探索 2018年3期
关键词:帆板有效载荷高能

文/ 代振莹

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做“张衡一号”,想必这段时间你们都听说过我了吧。嘿嘿,突然间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呢!此刻,你们是不是对我充满了好奇?下面,请允许我再详细地介绍一下我自己吧!

2月2号,我在“长二丁”伯伯的托举下一飞冲天,现在已经进入了科学家们给我预定好的轨道,感觉良好!

我的“触角”

现在,我飞翔在距离地球500公里的太空中,以对整个地球一览无余的视角监测着地球磁场、电场、等离子体、高能粒子的一举一动。

作为中国第一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我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第一个天基平台,也是中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也就是说,我有两大方面功能:一个是监测与地震相关的电磁信息,另一个就是为地球物理场的探测提供数据支撑。

地震在孕育发生过程中,地球岩石的摩擦破裂会产生电磁波。这些电磁波能够传往大气层,同时,地壳运动切割磁力线,造成磁力线的扭曲。所以,一旦发生地震,地球内部的电磁信息就会出现变化。

为 了观测这些变化,我身上带了3种8个有效载荷,它们是探测电磁场的高精度磁强计、感应式磁力仪和电场探测仪;探测等离子体的朗缪尔探针、等离子体分析仪、GNSS掩星接收机和三频信标机;探测高能粒子的高能粒子探测器。

它们就像我的“触角”一样,能够感受到来自地球磁场、电场、等离子体、高能粒子的各种变化。不同于我的前辈遥感卫星们能够成像,我是靠“感觉”的。

可我的这些“触角”又不像你们人类的眼、耳、口、鼻一样能够天生就配合得那么默契,我的研究人员费了好大劲儿才让它们在我身上“和谐相处”。既要能让它们都能在我身上良好工作,又不能让它们互相影响,这是研究人员第一次一次性搞定这么多载荷,真的很不简单!

我的“臂膀”

我长得方头方脑的,主体身高1.4米,730千克左右。看这身板,我其实还是颗“小卫星”呢。我只有一个太阳能帆板,但它已经能够给我提供充足的电源了。到了天上,我还“长出”了6根4米多长的伸杆,就像哪吒的“三头六臂”一样!

研究人员说,在距离地球500公里的高空观测磁场变化,相当于在一头大象身上测出一只蚂蚁的重量变化,并描述大象的情况,而且误差不能超过蚂蚁的重量。这不仅要求我的“触角”足够灵敏,还要求我自身的磁洁净度足够高,能够“隐身”在电离层中。

我身上6个有力的“臂膀”伸杆机构就是大“功臣”了。它们能够把有效载荷伸展到远离星体的位置,避免我本身的电磁环境对有效载荷测量精度的影响。“距离产生美”,说的就是我和有效载荷们呀,我们之间的距离是越远越好。

我的臂膀分两种,一种是卷筒式伸杆,类似魔术表演中的魔术棒,收拢时只有手掌大小,展开后可以长达5米;另一种是铰链式伸杆,就像我们的手臂,张开后长度可达5米,收纳比为39,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再给你们说形象点吧,如果把我们这次任务比作孙悟空西天取经,那么伸杆机构就是孙悟空的法宝“金箍棒”,它能缩能伸,发射时收拢在“孙悟空”耳朵里,以承受发射过程中的各种阻力。

截至目前,我是国内安装伸杆机构最多的一颗卫星,伸杆机构的关键性能指标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在,我的磁洁净度比要求的0.5纳特还

高,只有0.33纳特。科学家说,这一技术弥补了中国天基科学探测领域发

展的一大短板,对后续空间探测任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的本领

一般情况下,我有两种工作模式:为了保证磁洁净度,在有效载荷工作的时候,我的太阳能帆板就会停止工作,避免对有效载荷带来扰动;在有效载荷停止工作后,我的帆板就会对日跟踪,提供充足的电能。

假如地球上某个地方发生了地震,不管是在震前还是震后,只要在我的覆盖区域内,我都会如实记录下我感受到的电磁场、等离子体和高能粒子状况,这些监测数据都会提供第一手、最真实的数据资料,供科学家研究。

尤其是在中国全境、周边区域以及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我会工作得更加仔细,排查得更加认真。

因为在天上,所以我能够跳出地球看地震,可以突破许多地震研究的限制,比如在海域、边境、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就能填补地面观测能力的不足或空白。

不过地震毕竟是发生在地表以下,从地下十几公里到地表再到我这里,各种信号在传输中就会有所衰减,而我记录与地震明显相关的扰动信息需要辐射源达到一定的强度。也就是说,只有地震释放出的信号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够被我捕捉记录到。

科学家们说,地震级别相差一级,能量差距可达33倍。从目前观测结果和理论推算看,6级以下的地震在电离层产生的信号非常微弱。所以,我现在能够监测的就是全球7级、中国6级以上地震的电磁信息。目前,全球的地震数量很大,而且大部分地震发生在人烟稀少、地面台网监测不到的地方,这就是我能够大显身手的地方!

漫画作者 郭立平

猜你喜欢

帆板有效载荷高能
前方高能!战机怼睑
帆板,水上飞行的野马
理念牵引 机制创新 人才驱动 做有效载荷创新发展领跑者
“充能,发射!”走近高能电磁轨道炮
面向有效载荷数字化研制的标准化工作转型初探
水上飞行 帆板踏浪
搞笑秀
卫星有效载荷研制流程的策划与推进
2020.3.21~2020.4.20中国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女生宿舍的高能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