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小刚式饭局上的两个女人

2018-03-15

音乐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陈道明冯小刚苗苗

冯小刚、陈道明等娱乐圈名人,攒了一个局,视频被流出来的,不曾想到,却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

这个私人聚会上,陈道明弹琴,歌唱家张燕唱歌;冯小刚让他的电影《芳华》中的女主角苗苗给大家跳舞,苗苗不太情愿;葛优等人起哄;陈道明怒了:“你TM没见过跳舞吗?”给苗苗解围。其间,还有冯小刚拉着苗苗的手的镜头。

陈道明发怒

最后,苗苗光着脚,跳了舞。

大家不会忽略这个“夜宴”当中的主角冯小刚,典型的油腻男;不会忽略陈道明,为女生解围,有人盛赞其为“真绅士”,也有人讽其是“起哄架秧子”的捧哏而己;甚至葛优的旁白也很有意思,“比划比划就行”,在旁起哄、抬举冯小刚,是最佳看客。

但苗苗并不是惟一的女性,场中还有一位女士,张燕。

“油腻男”的饭局,说得很多了,今天我来谈一下饭局中如同张燕那样很少被重视的女性角色吧。

准确地说,张燕是女主人,这是她与丈夫刘磊的家里办的家宴。她自己是一位著名歌唱家,1976年生,国家一级演员,是中国民歌的“四小花旦”之一。在这个聚会当中,她唱了《绒花》(《芳华》的主题曲),陈道明伴奏。

张燕本人的主人身份、乐坛地位,再加上年龄,她不可能受到轻慢。苗苗被要求跳舞,这事儿跟她没有啥关系。另一方面,正因为她与陈道明都表演过了,衬托出冯小刚勉强苗苗跳舞这件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都是朋友聚会之间的助兴节目:大腕们也主动表演了,有才艺的都来露一手,并不是为难你一个小姑娘。

这就是一个没什么不健康的、甚至称得上风雅的普通饭局嘛。

但那些对冯小刚式的“油腻男”的反感,并不是小题大作。有人自愿表演节目,不等于有权要求别的不自愿的人也表演节目。不妨反过来想一下,小年轻们,敢要求不肯唱歌的冯小刚表演给大家看吗?肯定会遭到斥责。

这里面,是有一种权力宣示的。

我举现实中一个简单的场景,大家或许可以理解了:

在一些人多的饭局或场合里,其实并不是只有中年精英男和年轻小女孩的,也可能坐席中也有中年精英女。但这些女性的存在,一点也不妨碍中年精英男们对年轻小女孩的各种轻慢、调戏,或轻微性骚扰。

油画:罗马帝国堕落时的罗马人

他们不只是不尊重小女生,只要是女性,他们都不尊重。

很多饭局本来就是正常吃饭喝酒的,可能是同行聚会,也可能是圈子文化,并不是什么脏局、大家都自认没啥见不得人的;坐在宴席上的女性,除了年轻的小女孩或“飒蜜儿”一类;很大程度上,还会有他们类似级别的女同事,圈子里的女能人。

一个不那么年轻的,不具备像花瓶一样的性意味的女性,就是无性别意义的人,是没有存在感的。她约等于男性,再约等于支持男性。她不会是性骚扰的对象,而男性对其他女性的性骚扰,也不会防备着她,更不会替她考虑到这样做她会是什么感受。

即便有男有女参与的正当饭局里,讲黄段子、灌酒,也常见,喝到酣处敢摸小姑娘的小手(他们再醉也不会摸男人的手)。男性之间常形成一种天然同盟,他们共同维护了这种调戏文化的正当性;反复对年轻小女孩(比如实习生、新人、仰慕者)施行这种话术:

一、被讲荤段子/被摸/被灌酒/被叫来唱首歌,都很正常,我们这里经常这样;

二、你能跟这么多大咖一起坐,是你的荣幸、是抬举你。

大家如果还记得一年前曾经流传一篇饭局雄文,大谈特谈年轻女孩如何是老男人饭局上的一道可口小菜的,大概就能想象了。与冯小刚“夜宴”如出一辙。

我们一般理解的权力关系是:我地位比你高、我人脉比你广、我能影响你的前途;其实,还有一种隐性的权力控制很少被谈到:我是男人,我们一圈都是男人,你不听从我们男人的就是不合群,就会被排斥。

看到了吧,单纯在性别上、在人数上,他们的气势就自动高出了一等。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些没有从属关系、男性不比女性级别高的饭局上,男性仍然敢肆无忌惮地调戏女性了。

而在饭局中张燕们的存在,很不合时宜。

从利益上、从亲疏上来说,她们更可能站在男性一方;但从性别上来说,对其他女性的轻侮或骚扰,也是在打她们的脸。男性要宣示自己的绝对主导权,在这样的坐席上,其他女性也是尴尬技能满满的。

她们的个人地位,不一定比在座的男性差,也不受他们控制;但如果不是特别强大、特别倔,你又好意思公开表示你的不合群吗?能为一个不熟、不认识的女孩掀桌子、得罪其他大腕吗?

劝阻也不是,不劝阻也不是。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劝了也没人会听。

你说这又算是尊重吗?

参与一个由中年男性占主导位置的饭局,女性注定是难堪的。

最最理想的,就是你在里面沉默吃饭,没有人看见你、没有人想起你。但一个攒起来的局里,这样没人注意到的女性,下次也不会有人想起来叫你了。这样的人,很少会在饭局上出现。

老男人饭局中,女性年轻的时候,可能是饭桌上的“美妙点心”,供人意淫;如果你奋斗了若干年、有点能力,能平起平坐地与这些中年精英男们同席了,你不再是他们的意淫对象,摆脱了;但你仍然要目睹种种他们恶心的奇行状,你在那里,劝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

具体来说,进了饭局,在男性眼中,只有两种女人:一种,是充满了性意味的女性;一种,是无性别的、约等于男性的女性。

我想谈谈后面那种女性。

现在确实越来越多有能耐的女人,你要在圈子里組个局,兴许你就绕不过若干的精英女性,她们也是跟中年男人平等关系的座上宾,不是亵玩的对象。他们不再针对你,而是把你当作无性别的人,大肆说各种黄段子,或者无差别地灌酒。

——有人认为,这就是性骚扰。这可能也不算错,但我的看法是,他们是要强化这种地盘意识:这是男人的主场,你们这一两个女的,要识相。

职场上常流行一些暗黑哲学,比如,建立密切的利益关系靠什么?靠的是,“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这些都是百分之百排斥女性的。

从小处说,职场上的同事、同行的酒局当中,很多男性只要逮住机会就大谈黄段子、灌酒,或者用各种方式来贬低女性这种性别:他们的目的,不单纯是过过嘴上的性瘾,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在场的女性如坐针毡,通过这种方式来驱逐、排斥女同事、女同行。

这样的羞辱多难受啊,普通的女人自然就远离饭局了。这样是对的。但同时,你也可能与集体疏远了,远离话语中心。最终,在职场上被边缘化。

只有极少数强悍的女性才能在男性密不透风的利益同盟当中突围而出,成为他们无法忽略的女中层、女高层。即便这样,只要你不是最高、最强的、能掌他们嘴的那一位,这个过程,还会一再重复,让你在这个圈子里,无处张口说话——你难道要跟男人比下流吗?

成为苗苗,很尴尬;成为张燕,也很尴尬。

只要不尊重女性的男权占着主导地位的地方,不论女性是强还是弱,是青春美少女还是精英女同行,你都是要被贬低、被打压的。

陈道明?他的开口,缓和了这种过于强烈和直白的打压;但人家是一伙儿的,是一类人,他们夜宴过后仍然是勾肩搭背的好兄弟,只留下女人一地的儿狼狈。

陈道明春节酒局飙脏话:一帮大男人,别为难一个小姑娘!

中国的酒桌,是中年男人油腻的重灾区。往往喝了几杯上头后,便面子里子丢一边,拿出了一身油腻腔调。

就因为这样的男人油腻到习以为常,一身傲然的才显得格外不寻常。

这不,大年初一,冯小刚就带着《芳华》的女主苗苗与老友陈道明、葛优还有京圈的老板们欢聚一堂。

現场,他们喝着小酒,明叔弹着琴,张燕唱着《绒花》,气氛看起来相当融洽。

没过一会,冯小刚可能有点喝高兴了,拉着苗苗的手,就想让她在大家面前跳上一曲,好让大伙知道为什么要选苗苗当《芳华》女主角。

可当时,苗苗脚上穿着高跟鞋,身上穿着的衣服也不是很方便跳舞。

陈道明就出来替苗苗解围,说:“小刚,我觉得人丫头做为演员,在这种场合跳舞不太合适。第一呢,她穿着高跟鞋,不便跳。”刚准备开口说第二,旁边就有人打断他,起哄道:“比划比划也行啊!”

这话可惹怒了耿直的陈道明,他蹭地一下站起来了:“你TM没见过跳舞啊!”

哪边都不好说呀,

冯小刚只好又回过头,

看了看苗苗,说:

“脱了高跟鞋跳吧。”

所以到最后,

苗苗还是脱了鞋子和外套,

在略尴尬氛围里,把舞给跳完了。

聚会现场因为跳不跳舞整得热火朝天,昨天,这段聚会的视频被Po到网上,也一下炸开了锅。

有人说冯小刚物化女性、直男癌,

艺人有时候真的身不由己。

有人说,

冯小刚是想提携苗苗,

让她在众人面前表现表现,

让这些个大佬对她有个好印象。

也有人说,

陈道明和冯小刚都没毛病,

但是场上其他中年男人,

已经油腻到屏幕外边了。

看到这,小编想说,冯小刚到底是不是想提携苗苗,其他那些中年男人是抱着欣赏艺术的目的,还是不坏好意,我们都不好说。

唯独只有陈道明那一句脏话,不仅不粗鲁,反而迷死人,三观溜到飞起。

世界上第一难做的事,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在一众嗨过头的油腻中年男人中做那个一身傲骨,敢说真话的人。

陈道明做到了。比起全场借酒撒泼的人,比起那些以指挥晚辈彰显自己地位的人,坐在钢琴前,为了尊重女性维护晚辈飚出一句脏话的陈道明,才是真正的大男人。

视频曝光后,网友们的评论亮了:

@.

“以前就非常喜欢陈道明。因为他身上的气质。做演员的认真。看过一年级他的讲解。真的太过经典。今天。重新认识了一下。一个不管戏里还是戏外都非常正派的人。赞一波。实力被圈粉。

@Sylvanas

我不追星,唯独陈道明,是我最喜欢的男演员,没有之一!真正的实力派,也没听过什么绯闻,他演的康熙是我看过电视剧当中最霸气的皇帝!

@C.Y.Q

陈道明,懂得女性,尊重女性,是以懂得自己的妻子和尊重自己的妻子开始的。这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李

论演员的修养,道明叔可谓典范,为道明叔点赞

就是怎样,

才能长成这样的

好演员、真男人呢?

1955年4月26日,

陈道明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陈宗宽毕业于燕京大学,

后来在天津医科大学执教。

年轻时候的陈道明,压根没想过做演员,毕业的时候志愿填的还是邮局和化工厂,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录取通知书却变成了天津人艺的。

当时陈道明就懵逼了,这可咋整啊,没办法,他就跑回家问他爸。

老一辈人都是不太喜欢这抛头露面的事的,不体面,但这不也没有别的退路,只好无奈地说:“还能干嘛啊,录都录取了,你就去呗。“

陈道明1976年,左一

到了学校读书的陈道明,

也不是什么学习用功的人,

那时候的他,也一点都不喜欢表演,

但是不学也不好跟家里老爷子交代啊,

没办法就硬着头皮上吧。

可让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

这试着试着反倒有些意思了,

然而等到有机会上台,

却整整跑了7年龙套,

天天整些个小角色,

也没什么盼头。

所以,演着演着,

陈道明就有小情绪了:

“这演的都是什么啊,没劲!”

心里懈怠了,做事也不认真了。

有一次他演一个匪兵,

想着只有半边脸对着观众,

他就偷懒只化了半边的妆,

以为能蒙混过关,

没想到一落幕,

就被领导抓住臭骂了一顿。

这一通骂,倒也骂醒了他,

事后,陈道明也反省了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0

都能成为主角,大部分人,

可能一辈子都是平淡的。

但即便如此,

只要用心去做事,

谁也不能否定他的努力。

但这样下去也没有个头啊,

还是得好好提升下自己。

于是,1978年,

他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

这一考,命运就出现了转机。

中戏4年可不是白学的,

陈道明的演技变得越来越好,

1984年,《末代皇帝》就找上门了,

前前后后又折腾了4年,一炮而红。

后来,陈道明说:

“那时候,我走街上,

都有人冲我喊:嘿!皇帝!”

随后,1990年,陈道明又演了黄蜀芹拍的《围城》,为了把角色演好、演活。

大夏天的,陈道明也穿着个长袍,在家反复琢磨,衣服汗得湿透了,也浑然不知。

也正因为他的矜矜业业,

《围城》一播出,

陈道明更红了,

就连钱老本人都写信给他说: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年纪轻轻,就红透半边天,

这可把陈道明乐坏了,

他有一点轻飘飘的,

觉着自己可牛。

“那时候我太狂了,无法无天,

谁都看不上,觉得有谁能比过我。”

因为《围城》認识了钱老,所以也有幸得到了拜访老人家的机会。

那一天,他来到钱老家,一进屋,发现人家深居简出,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只有满屋子的书。

跟先生谈了几次话后,陈道明在那种书香的氛围中,突然发觉自己贫乏、可怜乃至丑陋。

“在文化的面前,学问面前,

我觉得自己那点名气连屁都不是!”

就在那之后不久,父亲的去世,

也让他受到了更大的打击。

父亲也是知识分子,一身傲骨,

怎么我变成了这幅模样。

被浮华蒙蔽了双眼,

也失去了一个人0

基本的自重、自省。

他觉得再这样下去,

他会彻底成为一个浅薄的人,

于是1993年到1999年,

最火的时候他半隐了。

读书、写字、凭兴趣做事,

他给自己的未来定下了一个目标,

做一个一个满腹经纶、

却不炫耀的平凡人。

每个人这一生,

都有两次诞生,

一次是肉体出生,

一次是灵魂的觉醒。

那时的陈道明,

迎来了第二次生命。

“经过这段时间的检验之后,我知道即便将来我什么也不是了,我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快乐。”

其实,除了苗苗这一次,陈道明一直都不是很喜欢应酬这一套:“我有的人一句话来回说三遍,名片要给你递上七八次,我就觉得太别扭了。”

所以当人们都渴望争着抢着往上赶的时候,陈道明却有意让自己边缘化。

剧组拍完戏,

就一个人呆着,

聚会能不去就不去,

应酬能不接就不接。

生命的长度有限,

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0

在妻子、女儿和兴趣上。

所以,除了聚会弹的钢琴,

其实,他还会萨克斯和手风琴,

另外,还学了书法、

画画、下棋。

当然,

书他也爱看,

尤其爱看杂文,

爱读洗练的文字。

一套《鲁迅全集》,

早就被他翻烂了。

许许多多混迹在名利圈的人,

都想趁着年轻、名气尚在捞钱,

陈道明却更愿让自己活出人味儿。

凭他的身价,本可盆满钵满,

他却说:“赚那么多钱干什么呢?

我又不用买飞机大炮、航空母舰。”

历经《围城》之后的反省期,他坚持与名利拉开一段距离。

因为他发现,比物质暴发户更可怕的,其实是做一个精神上的暴发户。一个人获得无形的、巨大的荣誉,很容易丧失真我,失去纯粹,或得意忘形,或焦虑不安,唯一的救赎,就是看淡这一切。

所以,每次拍完一部戏,

陈道明就会歇上一段时间。

拍完《英雄》,他歇了一年,

冯小刚请他演《夜宴》里的厉帝,

他觉得和康熙重复,不肯接,

陈凯歌找他演《梅兰芳》,不接,

胡玫的《孔子》,同样也被拒绝。

如此挑戏的一个演员,

如此不爱应酬的一个演员,

难免让圈内人觉得过于清高。

冯小刚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陈道明是个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但在这个诱惑横行的时代,

如果这也要,那也要,

只会越活越沮丧,

越活越迷失。

舍得舍得,

不舍哪有得,

一个真正通透的人,

一定是懂得取舍的人。

这次张口就怼人,吓大家一跳,

其实陈道明平时就这样,

看见什么不爽就怼谁。

说起现在影视剧的炒作成风,他斥责:

“开拍前不问剧本内容、不要情怀内涵,想方设法找话题、炒绯闻,演员不会演戏没事儿、剧本再烂无妨,只要有绯闻,肯定有收视,这样的道德品位怎么提升文化口味?”

对于铺天盖地的抗日神剧,他表态:

“无论是终端掌握者、编剧,还是演员,每个人都该有文化自觉,只有这样,就不再有血腥暴力,更没有‘裤裆里掏手榴弹、‘弹弓打飞机的荒诞戏码。”

一些演员自称“压力大,借毒减压。”

对此,陈道明发问:“谁没压力?你有老百姓压力大吗?你比老百姓挣得多、社会关注度高,非说有压力,也是想出名、想风光的压力。

用压力解释吸毒,纯属借口,这就是没教养的表现!”

他知道,自己的一次次“怼”,

并不会立马改善这个时代的风气,

追逐利益的人群永远会挥舞手臂。

但在浪潮之下,他选择独立的人格,

无法改变世界,也绝不跟世界妥协。

他不止一次说:

“我可能没有能力去改变世界,

但我可以去做到世界无奈于我。”

这就是陈道明,

一个至真、至情的真男神。

猜你喜欢

陈道明冯小刚苗苗
让拒绝有温度
陈道明“找抽”
韩红三录《绒花》
冯小刚 不做“假评委”
爱帮忙的蜡烛
年的传说
陈道明的“道歉卡”
陈道明越俎代庖
冯小刚,领导喊你导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