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银行心理减压服务工作研究

2018-03-15赵聪聪

时代金融 2017年33期
关键词:人民银行心理压力职工

赵聪聪

坚持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央行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人民银行工会和后勤管理工作核心原则,提升职工心理减压服务水平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重要途径。人民银行职工心理减压服务工作是针对人民银行职工队伍中存在心理压力较大、需要心理减压专业指导而组织实施的,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减压工作从职工需求出发,通过心理知识普及、心理评估、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方式,逐步扩展心理减压服务广度和深度,为职工提供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常态化心理减压服务,全面激活职工应对心理压力的修复能力,在人民银行内部构建完善促进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

2014年人民银行全面启动以“呵护心家园、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职工心理减压服务工作。2016年人总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工会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开展职工心理减压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人行昆明中线支行下发《关于印发云南省人民银行系统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开展职工心理减压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将职工心理减压服务作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和谐向上氛围,促进高效履职的有力保障。

一、心理压力的累积因素

心理压力是叠加型、累积式,动态变化的精神压力。人民银行是国家中央银行,履行宏观金融监管职责,是具有特殊专业化行政职权的部门,本身不存在导致心理压力直接诱因,但心理压力依然存在。弗洛伊德从本能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他说社会与人的本性相对立,人的本性总是反社会的。人性处于本能与社会抗争中,力图挣脱束缚,不断与压抑对峙形成焦虑感。弗洛伊德所说的焦虑就是压力显性化,是正常健康人不安和忧虑的特殊精神状态。以个体与环境的接触为界面来划分,心理压力有外部和内部两个来源人民银行职工队伍是类公务员群体,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有研究认为,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7个因素:上级领导、工作责任、人际关系、工作任务、工作性质、完美倾向和职业前景,但人民银行职工压力来源有所不同。

(一)时代因素

当前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领域的行为策略和社会态度不再归属于传统道德价值。现代化既塑造时代精神,也带来多元价值冲突,引发个体心理适应防御机制——对抗散乱意识形态侵袭。思想碎片化、零散化、混乱化导致人心理状态偏离正常阈值出现压力过载现象。时代物质化,人心功利化,安全与幸福话题时常提起却缺乏答案。在时代背景下,人民银行职工站稳立场、坚守原则抵御不良思潮,但重压之下必然产生焦虑。人生前行,迷雾和障碍越来越多。为何活?怎么活?物质强大威力面前,人在理性、感性与诗性之间徘徊,最终受迫于生活,屈服于现实,对物质产生难以克制的欲望,欲望不得实现就产生压力。心理压力来自于理想与现实抗争、来自于本我、自我、超我不断诘问与自省,来自于人格不断否定与重塑,所有人将在此过程中循环。人民银行职工在时代巨潮之下被动注入压力,不可避免被心理压力拖累和禁锢。

(二)环境因素

环境,尤其是工作环境是引发压力的另一诱因。人民银行是特殊金融监管部门,工作环境服从国家行政机关设置和布局要求。作为分支机构最多的金融监管部门,大部分人民银行职工仍在过去老式建筑中工作:空间狭小、通道狭窄、办公区域混杂没有区隔、缺乏绿化和活动空间、未配备独立休息室等。历史原因人民银行并未建立重视内部文化塑造,注重疏导工作压力的工作环境。处于不佳工作环境必然引发个体压力,产生应激反应:不安、紧张、精神涣散、难以沟通、工作懒散、脾气暴躁、头昏、偏头疼等症状随之而来。当心理压力日积月累,会产生毒素效应,不断在人体内堆积,一旦健康状态降到危险点,积累压力会反弹式爆发,损害健康。从近年来工会组织职工体检情况看,压力损害健康情况并不少见。压力症状长期以来并未得到重视而是简单归结于工作态度或是个人体质问题,殊不知根源在于心理压力诱发健康失调。环境造成心理压力引发工作效率下降,工作积极性消减,履职不到位的情况将逐步累积趋于严重。

(三)工作因素

职业倦怠感越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职业倦怠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可能诱发如压抑、焦虑,头疼、失眠,肠胃功能失调等一系列身心疾病。一旦陷入职业倦怠感,就会出现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等症状,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逐渐丧失工作热情,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丧失,时常感觉到工作无法胜任,将严重影响其本人的身心健康。人民银行工作具有专业化、信息化、数字化明显特征,有独立岗位分类和网格化管理模式,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一是工作内容重复性强。专业化分工导致固定工作模式与单一流程化操作,部分业务工作是标准化模板,机械化重复劳动,创造性不强,不利于激发工作热情。二是岗位流动性差。受制于人员补充渠道、人员年龄结构和业务能力水平,大部分职工长期缺乏轮岗,十数年做同一岗位,职业倦怠不可避免。前述两个原因导致人民银行职工职业倦怠感叠加效应。从最初饱含热情工作,逐渐变为漫不经心随便应付,工作缺乏责任感学习热情衰退,难以接受新事物、新形势和新变化,最后对工作完全无感产生抵触心理,不断感到疲惫、无助、恼火、厌烦和迷惘。职业倦怠感叠加效应已经成为人民银行职工心理压力剧增,履职效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心理压力的负面影响

(一)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巩固

长期积压的心理压力会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扭曲,压力应激状态在缺乏引导下易走向正常人格的反面——反社会倾向。反社会倾向会表现出對主流意识形态的抗拒和蔑视。当前中国社会以讲政治为基本语境,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整个社会发展潮流赋予人多义、多疑、模糊、开放的价值判断。压力激发的反向应对首先冲击思想领域导致意识形态散乱。近年来,人民银行部分内网论坛或是职工日常议论,上级政策出台后都有质疑和反向解读,歪理自圆其说,受众广泛,以物质待遇衡量一切的思想正在人民银行内部蔓延。这种情况出现就是干部职工群体心理压力在缺乏疏导下,激发出的反向心理状态造成思想波动大、理想信念根基动摇。在人民银行这样的强政策性单位,失去意识形态阵地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

(二)不利于形成健康央行文化氛围

央行文化创建是一个全方位、常态性系统工程。通过央行文化创建统一人民银行干部职工行动方向,深化每个人对央行愿景与履职目标认识,使整个人民银行内部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工作氛围。央行文化实现的必要前提是干部职工处于低压力健康心理状态。过度压力会导致干部职工对央行文化建设产生抵触,个体意识会膨胀,人会出现远离集体的行为。压力会促使个人去寻找所谓的“自由空间”,很难形成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导致在心理深层不能形成融入集体的心理定势。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已经在履职上出现“与世无争”的疲态,部分年龄稍大的干部职工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混两年退休的消极思想,自我放逐与自我边缘化的趋势明显,心理压力累积导致央行文化所要形成的人民银行大家庭与干部职工的感情纽带和思想纽带出现裂纹和断痕。

(三)不利于干部职工队伍长期成长

压力最直接的负面影响是对干部职工生理和心理造成双重伤害。生理方面,压力诱发身体不适。经受工作压力易患上头疼、胃病、背疼和胸疼等;过度压力会诱发心动过速、呼吸困难、血压上升,胆固醇量增加。研究表明,长期承受压力人更易受到溃疡、关节炎、吸毒、酗酒及心脏病的困扰。近年来,系统内职工体检情况不乐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压力存在与过量。心理方面,压力会引发消极情绪,影响对正常生活向往和追求;持续压力会引发工作场所的敌视态度与悲观情绪,影响整个部门团结和工作效率。当压力超出一定阈值,会引发厌世、轻生等过激行为。心理压力在生理与心理的负面影响必然影响干部职工的行为,从而导致人民银行履职效能下降。

三、心理减压服务的四个主题

(一)服务新老两代的时空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是中国梦的担当也是人民银行未来的担当。年轻一辈不同于老一辈,他们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与抗打击能力上比老一辈有很大差距。他们心理更为脆弱,会有更多心理问题,心理减压是他们成长的重要支撑。提供心理减压服务可以服务两代人:为青年职工舒缓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状态,指导其正确应对压力,转变压力为动力力争上游直面工作挑战;为年老职工解决脱离工作岗位的失落感,树立新的生活坐标,帮助其转换思想观念,寻回生活热情和兴趣,避免脱离工作后产生的心理压抑和痼疾。

(二)体现情感关怀的人文主题

阳光心态、享受工作、精彩人生是职工之家追求的共同愿景,也是心理减压服务作为暖心工程的不懈追求。通过心理减压服务舒缓职工心理压力,驱散心中不快与阴霾,以积极健康心态面对人生。积极心态会增强职工归属感,逐步形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工作氛围,形成单位向心力。心理减压服务会塑造一支同心同德同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坚强队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不断释放更多成就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对职工工作态度、工作热情进行重塑,职工会乐于为工作奉献、甘于为人民银行奉献。当奉献成为自觉,事业成就感会弥合职工在工作中因压力导致的心理裂痕,工作有滋味自然越干越有劲。

(三)培养正确三观的思想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和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巩固思想政治防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是心理减压服务蕴含的思想主题。心理减压通过思想引导能够帮助职工稳固心理状态,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人思想政治工作不易触碰的意识领域。在融入正确道德判断、传统价值符号和文化记忆传承之后,心理减压能够帮助职工调适三观,完成思想自我净化和精神洗涤。立正三观、健康心理会强化价值判断和道德约束,提升工作责任感和风险意识,避免因心理偏差滋生风险隐患。心理减压服务还能引导人民银行职工思想潮流和意识走向,培育职工心理情绪、凝聚央行共识、增进履职智慧,实现建设和谐央行的最终目标。

(四)提升履职水平的管理主题

精细化管理与绩效管理中将压力作为重要工具和手段。一方面发挥压力正向激励作用,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建立相应措施,改善心理健康状态,为更好工作注入动能。心理减压服务实质也是对压力的再生产和再使用:剔除不好的部分,孕育正面的部分。心理减压能够对职工思想状况、心理状态、意识走向进行深入了解和长期监测,会形成完备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能够描绘个人道德态度、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可以作为个人情绪智商高低的背书。这份档案可以判断职工是否能够承担具体工作任务、能否胜任领导岗位,可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档案以及廉洁档案的重要补充,使组织选拔人才进行任用时能够洞察人性弱点、发掘潜力人才,矫正选人用人偏差,提升管理绩效。

四、云南省人民银行系统心理减压服务建设成效

(一)营造心理减压服务推进的大环境、大氛围

昆明中支党委始终高度重视职工心理减压工作,将系统干部职工心理健康作为当前形势下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做实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要求将心理减压工作触及到每位职工,确保每个干部职工思想、心理健康。为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由党委决策牵头,工会组织统筹下,中支进一步研究制定心理减压工作機制,先后下发《关于印发云南省人民银行系统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开展职工心理减压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建立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职工心理减压服务工作队伍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各部门“一把手”齐抓共管、分管领导负总责的心理减压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观察了解本部门职工思想情绪、心理意识等情况,定期分析汇报职工心理健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疏导缓和。为增强心理减压工作效果,中支工会动员一批积极乐观、具有一定工作生活经验、善于沟通的干部职工组成老中青搭配的心理减压志愿服务队,通过工作接触、平时相处中与职工交心谈心,在潜移默化中将心理减压做微做细做实。

(二)推进准专业化的心理减压服务机制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心理减压服务的专业性,各单位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聘请心理健康专业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云南省人民银行系统心理减压服务建设。大理中支聘请曾留学英伦的大理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史利民同志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大理州中心支行职工心理健康顾问”;德宏中支邀请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崔建爱老师作为心理减压服务工作的指导顾问;曲靖中支邀请浙江大学著名教授余知行女士作为中支心理讲座的客座教授等。专业领域专家、学者的参与与支持提升人民银行系统心理减压服务的专业性,更为开展工作奠定深厚理论基础,为实践操作提供完备依据。在心理健康讲座方面各单位结合金融工作与人民银行履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心理健康讲座,营造心理健康大氛围。大理中支《金融职场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策略》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德宏中支《做最好的自己——心态决定命运》、曲靖中支“情绪管理与工作智慧”专题讲座等都已经成为云南省人民银行系统心理减压服务的品牌讲座和课程,正在准备通过多种平台向全省推广。

(三)以多样化富有特色的活动助力心理减压服务

在推进心理减压服务建设的过程中,云南省紧紧跟随“中国梦”的宏大篇章与“四个全面”的时代主题,牢牢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的使命,深深植根云南民族记忆与时间乡愁,发挥地域和民族特色,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和人文风情组织多种心理减压活动。文山中支以“五心”寓意“无心”求幸福筹备建立“五心室”心理减压中心,即护心室、舒心室、感心室、静心室、养心室,让干部职工每时每刻心绪与情绪的焦点都可以找到安放心灵的一隅空间;普洱中支结合“茶马古道”地域文化,以“普洱茶”文化为先导建立“职工休闲驿站”,配有民族风格的茶桌、茶具,安排人员讲解茶文化,干部职工工作之余到驿站泡茶品茶释放压力;楚雄中支创办《楚雄中支心理健康教育专刊》作为面向全系统的心理健康卫生杂志推广心理健康文化;大理中支组织专业心理健康调查,以《EPQ艾森克人格问卷》、《支付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三项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干部职工心理健康状态,调整心理减压策略。细胞工程遍地开花,创新活动生动活泼,云南省人民银行系统的心理减压服务不再是沉闷、简单的指标性工作,而是成为全系统共同参与建设的精神与心灵家园,让云南这片美丽、神秘土地滋养每个人的时代心灵。

五、心理减压服务建设的展望

(一)心理减压室建设

心理减压室建设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统一标准,但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要避免心理减压室建成“娱乐室”、“棋牌室”、“茶室”或是“咖啡室”失去本来面貌;二是要克服呆板化“上硬件”印象影响,避免减压室建设变为硬件堆叠升级,浪费经费的口子;三是要避免急功近利、大干快上,力图一蹴而就建成减压室,最终只是多个“活动室”。鉴于此在心理减压室建设上要分“三步走”:一是着力虚拟平台。初期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内网论坛、微信群、QQ群等平台,对心理减压服务进行宣传,使广大职工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如:遵义论坛的心理保健栏目、红河中支微信“心理知识微课堂”等。二是加挂牌子就地利用。要坚持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到位,勤俭节约、务实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职工之家”场所外,加挂“职工心理减压服务中心”标牌,或者“职工之家”隔离出部分区域作为心理减压空间。三是单设心理建设室。在满足适宜空间、与办公区域适当区隔、必要设备三个条件后单设心理减压室,为职工开设独立心理健康保健空间。单设应当从单位所能、职工所愿出发,重实际、求实效,不追求“高大上”,实现勤俭节约、物尽其用、人物相配。

(二)心理减压队伍建设

职工心理减压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大力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从长远来看要逐步建立以职工心理减压服务志愿者为基础、职工心理减压服务辅导员为骨干,全体工会干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志愿者选择上要有针对性挑选不同年龄层次分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工作岗位的同志,组建一支多样化志愿者队伍。在工会组织的各类培训中,要将职工心理减压工作列入重要内容,分批对工会于部及心理减压服务志愿者、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对心理减压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减压服务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待条件成熟后可以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有计划地培养达到持证上岗要求的心理减压辅导员。

(三)拓展个性化心理减压

心理压力具有个体差异性特征,每个人生活境遇仍有很大差别。政治、经济地位和所处亚文化群体的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和性取向的不同,这些都导致个体可能会接受和采取不同的心理保健和减压方法。人民银行开展心理减压服务面向更多受众,既要解决共性问题,也要解决个性问题。针对每位职工不同心理压力设计个性化心理减压服务是能否把心理减压切实服务到职工的判断依据。个性化心理减压服务目标是实现点对点心理减压服务,包括为职工量身定制健身锻炼计划、配置营养食谱、教授冥想放松、指导情绪疏导与行为控制等等,真正把心理减压服务到每位职工。

(四)注重隱私保护

心理减压服务是一个收集个人信息,特别是敏感或私密信息的过程,因此隐私保护更为重要。除了适当、必要的个人信息运用外,要防止在心理减压服务过程中对个人隐私信息的过度收集。在隐私保护上,心理减压服务可以参考一般的“医患保密协议”,也可以有选择运用我国《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中关于隐私保密的规定。只有保护好每个职工在心理减压过程中呈现的隐私,心理减压服务正面价值才不会被隐私扩散的负面效应抵消,职工也才能安心参与到心理减压中,否则心理减压服务只会沦为摆设失去最初的功用。

猜你喜欢

人民银行心理压力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2020年河北省人民银行系统机构、人员情况一览表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河北省人民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