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政策分析
2018-03-15胡维静
胡维静
[摘要]自2009年起,我国先后开展了跨境贸易以及投融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等工作。近几年来,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范围的扩大,跨界人民币的规模也随之扩大,而人民币作为国际交易结算的重要基础,在境外的存量也大幅度上升,大大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和自由化。尤其针对上海、天津、附件、广州等自贸區,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和跨界人民币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就人民币国际化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并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以及促进跨境人民币发展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自贸试验区 跨境人民币 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经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也也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刻不容缓,其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快速发展,由原来的十亿发展到两万亿,而货币互换协议的扩张,使得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业务不断得到突破,在海外人民币债券发行过程中,由原来每年100亿增长到2000亿,可见,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非常有效。虽然我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有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以贸易结算为突破日的人民币国际化会增加新增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无形中就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和难度。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高度重视人民币计价的重要性,不能将计价与结算相混合,以充分发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价值。
一、货币国际化概述
货币国际化是指货币在使用过程中超出了发行国的边界,在国际贸易、金融贸易中具有一定的流通功能。就货币发展史而言,货币国际化则是一项较为漫长的过程。例如美国和英国,美国的经济总量远远超过英国,但局限于国内货币制度,导致美国货币不能在英国流通,直至二战之后,美元才在英国得到应用,在这一时间段内,对经济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人民币国际化仅仅围绕国际标价货币和结算货币开展,并不是完全取代国际货币制度。如一些小国家韩国和新加坡等,在推行货币国际化时,由于受到经济规模的限制,因此,这些国家的货币主要体现于国际贸易的价值和结算尺度,其货币无法承担国际货币价值储藏功能。而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过程,则充分体现了国际交易货币和结算货币的重要性,这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性作用。
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阶段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状况
1.双边货币互换规模增大。2009年以来,人民银行分别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欧央行、俄罗斯央行、澳大利亚央行、英格兰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等重要国家。此外,乌克兰、阿根廷、蒙古等国家央行已经将人民币互换资金归纳到了官方外汇储存程序。
2.结算规模逐渐扩大。据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末,卡境人民币结算总额约19万亿元,在2015年又增长了20%,到目前为止,我国与其它境外国家和地区发生过人民币结算关系的就已经超过170个,并先后与19个国家建立了人民币结算体系,可见其结算规模已经扩大到一定的范围。
3.更加便利化且自由化。在2011年我国就已经允许境内机构对人民币进行境外投资,同时境外投资者也可以直接对境内进行人民币投资,进而产生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制度以及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等相关条例。在2012年,我国开始对沪港通业务进行试点,而上海和香港的投资者可以直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进行上市股票买卖交易,这一方式更加便利化且自由化。
(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不够完善。就国际货币组织《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显示,我国不可兑换的项目包括非居民参与国内货币市场与基金信托市场以及买卖金融生产品。其中可兑换项目仅有22项,体现于债券市场交易、房地产交易、股票市场交易、个人资本交易四大类,因此,在受到领域的限制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的流通性,导致境外多数载体无法方便且快捷的获取人民币,无法满足境外地区和人民的需求,对跨境人民币业务产生很大影响。
2.金融产品受到限制。除了资本项目无法满足境外投资需求外,国内金融产品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境外央行、国际组织、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开展回购交易,导致境内金融市场欠发达,这也是限制人民币国家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流通性有待提高。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以及第二大进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FDI流入国和三大投资国之一。我国人民币毕竟世界流通性有限,因此未受到第三方重视和接受,人民币在与境外第三方交易过程中通常会换成国际货币,间接加大了人民币持有者的汇兑风险。
4.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国际货币在交易中,双方更倾向流通性更广的货币,但这种交易观念也导致了国际货币对自身国际地位缺乏信心,就如同美元取代英镑会经历漫长时间一样,逐渐产生自我约束状态,使得国际货币流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的新政策分析
(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历史表明,货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的慢性过程,而不断扩大经济规模则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必然之路,也是满足境内、境外较好协作和沟通的有效途径,对人民币国际化使用具有推动性作用。因此,我国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改革和创新现有的金融管理制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二)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通过简化流程这—程序,为境外主体提供更加方便目快捷的货物贸易人民币计价及结算功能,全面支持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使其在自贸试验区做大做强。此外,还要不断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内的良性交易平台,在交易平台的推动下,使人民币面向自贸试验区,进而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便捷的结算服务体系,以医步推广至全世界。
(三)加强资本项目的改革力度
要想进一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加强资本项目的改革非常重要,首先,应允许自贸试验区内银行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下进行银行间的货币交易,并允许区内向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后再调回区内使用,通过一系列允许条例允许区内企业在一定额度内促进人民币资金双向投资的运行,极大程度的放款境内、外主体人民币参与交易和结算的范围,以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化发展中的使用效率。
(四)创新金融机构
首先,应鼓励金融机构抓住机遇将自贸试验区制度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以构建成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为境内外企业提供更加方便且快捷的贸易结算产品,并在海外代付和保理的传统贸易融资基础上,能够对各种跨境人民币贸易业务进行创新,形成新的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可再融资模式。此外,推动金融机构面向国际金融产品,进一步扩大境内人民币向境外投资的范围,进而为境外人民币能投资于境内提供多样性选择,以极大程度的满足了现代人民币国际化回流需求。
(五)加强风险监测,防范风险产生
相对于传统融资业务而言,自贸试验区金融风险更具跨境性,它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更大,其金融风险辨别难度也就更大。因此,建立符合宏观管理需求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容小觑,需要不断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监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的优势,如RCPMIS系统,该系统可以直接对非现场进行分析和跟踪,能够及时发现跨境人民币业务存在的风险隐患。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加强与外汇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是它们之间形成良好的链接关系,在互相作用的帮助下完成人民币兑换,并根据预警检测系统对现场进行检查,以实现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协调监管。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资金运作活动,明确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方向,不仅为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业务较好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大大满足新形势下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实施是对人民币对外政策的重大突破和调整,而中国由传统的“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转向为“人民币国际化政策”,使得人民币推向世界舞台。这一政策的转变则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高起点,而中国经济的崛起必然是促进我国金融崛起的伟大决策,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