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业务转型发展研究
2018-03-15张莺莺
张莺莺
[摘要]日本文主要立足农村信用社应对“新常态”的发展模式选择,分析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转型发展 策略
一、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增速放缓,县域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特别是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导致银行利差收入收窄;经济风险持续释放,隐性风险将逐步暴露,风险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影子银行数量加速增长,对融资体系产生显著影响;互联网金融从边缘走向主流,也将对金融机构传统业务、经营方式、盈利模式带来严重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限额赔付可能会触动存款人安全神经,如应对不当,可能会导致城区机构存款搬家,甚至引发支付风险。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农村信用社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趋利避害、直面竞争,加快调整发展思路和战略,由讲数量向讲质量转变,由单一盈利向多元化盈利转变,由规模化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变,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但同样,有挑战也必须會有机遇。农村信用社主要的服务阵地在农村,服务对象主要为“三农”百姓和小微企业,部分县域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还处于城乡结合的优势。60余年的唇齿相仿,农信社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缘。另外,近些年除邮储银行以外,其他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还未进驻农村,短时间内农村信用社拥有相对稳固的农村市场,有效缓释了行业竞争。同时,在城区也拥有拓展业务的广阔市场,有足够的信贷需求,网点建设及布局优势也逐步显现,这些都是推进业务发展、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利因素。
二、新形势下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
(一)单一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面临困境
传统依靠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优势逐渐丧失,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存贷款息差逐步收窄,盈利空间逐步被挤压,同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低,存款成本不断抬高,富余资金运用渠道狭窄,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电子银行业务营销乏力,产品营销推广粗放,重视数量的扩张,忽视质量的提升,有效户数、借记卡活卡率较低,同时宣传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基层客户对电子银行产品缺乏认知度,对虚拟业务渠道持怀疑态度,电子银行柜面替代率并不理想。
(二)风险管控形势严峻
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房地产业发生转折性变化,产能过剩与价格下降放大了供给波动,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银行作为一个顺周期的行业,随之面临着各种风险:一是政策风险,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实施,央行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传统“存贷汇”银行经营方式、以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都将受到终极挑战。特别是2015年央行5次降息,今年利率政策效应将逐步释放,优质客户流失倒逼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二是市场风险,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影子银行”不规范扩张,民间高利贷风险和非法集资风险扩散,县域金融市场成为各家银行争抢的“蛋糕”,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我们既要承担同业竞争的压力,也要承担防范市场风险渗透的压力。三是信贷风险,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出现大户贷款用途转移、农村贷款流向城市等现象,加之人口流动性增强,社会失信现象严重,贷款风险监管难度加大。
(三)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础环境薄弱
虽然普惠金融的概念提出已逾十年,但目前依然存在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银行在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工具,但在运用过程中往往出现“水土不服”;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公司觊觎并逐步进军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在承担支农支小任务的同时,还要应对新生的强劲竞争者。形势不容乐观,农村信用社建立成本可控、发展可持续的经营模式迫在眉睫。
三、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发展模式
(一)发展普惠金融。夯实基础市场
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也标志着普惠金融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对于天然具有草根性的农村信用社而方,更要付诸准确有效的行动实现金融服务的“普”与“惠”,使所有市场主体都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一是引入大数据的概念和模式,全面采集辖内客户信息,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数据库,掌握客户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二是结合区域特点和客户收入水平,综合考虑客户信用状况、收入水平、家庭财产等情况进行授信,有效破解农村地区担保力不足、融资难的问题,最大限度满足了基层群众生产生活金融服务需求;三是下沉服务、综合服务、移动服务相结合,打造以物理网点为支撑、以便民服务点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及时性和可获得性,基本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四是广泛普及金融知识。
(二)推动社区银行建设。扩大服务辐射领域
以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为手段,以众多网点资源为依托,打造社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的融合,构建方便快捷、质优互惠的社区生活消费商业生态圈,推动传统业务向金融服务生活化转变。传统网点服务向金融移动化转变、线下服务向金融业务一体化转变,特别是加快与公共服务机构合作,加快集缴费、购物、娱乐于一体的“一卡通”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旅游等领域的惠民服务,使金融服务融入公共服务体系。
(三)坚持“小而深”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草根金融作用
一是准确把握“三农”服务方向,加大对设施农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特色种养殖业、绿色食品业及农村流通业、农副产品收购、手工业等涉农行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从以生产为主向生产、加工、流通、服务联动发展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单一农户、种养为主等传统方式向主体多元、采用现代技术装备机械化、设施化转变,加快农业投入结构从简单再生产向集约经营转变,最终使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模式转型。二是侧重支持实体经济。作为农村信用社要优先满足涉农小微企业信贷需求,重点支持符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小微企业发展,创新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等圈链产业的信贷服务模式,重点要进行产品创新,完善四权抵押评估处置平台,推行政银合作,探索开办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贷款业务,有效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关注民生领域,创新服务举措,加大对妇女、下岗人员、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完善小额贷款精准脱贫和产业带动脱贫模式,由救济性扶贫向资本性帮扶转变,激发农牧民脱贫内生动力,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