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8-03-15万林爽张芳芳

时代金融 2017年33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策略

万林爽 张芳芳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逐步渗透,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渠道的拓展,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实现商业模式的改造与优化,而其开放多元化、智能融合化对银行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对商业银行。本文从多角度剖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同时对相应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迫使银行各个层面的运行模式进行改变,并且将颠覆传统银行服务的制度基础以及商业流程。商业银行应调整战略发展方向,从经营模式、金融产品和营销渠道等方面进行革新和转型。同时,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将在竞争中实现进一步发展,在发展中寻求共赢。

[关键词]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 策略

一、绪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踏着风口快速崛起。在现行金融体制下,互联网金融结合互联网技术及理念迅猛发展,用其原来由银行提供的服务,更低成本并快捷便利的方式触达消费者。互联网金融部分替代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功能,消费者被其效益高、产品丰富、取款转账快捷便利所吸引,使其降低了在银行储蓄的意愿和购买理财产品的欲望,对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分流。另外,商业银行相比国有银行,其发展历史短、稳定程度低、客户拥有量较少,这使商业银行在与互联网金融竞争中波及较大。国有银行因客户多为中老年群体,客户群体稳定、风险管理经验丰富、规模大、体制健全而使其波及较小。商业银行正处于发展和扩张阶段,面临技术发展、客户金融需求和消费习惯发生重大改变,使其在金融浪潮中更加举步维艰。商业银行应积极面对,在机会与挑战中寻求生存,在实现自身转型后寻求重大突破。

二、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务产生的各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结合到传统金融中产生的各类新的金融业态。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与技术优势,本质上使互联网金融各模式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并且降低成本。利用互联网覆盖范围广、速度快等优势快速传播到群众当中,而这对传统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绝对优势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根据2015年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下细分出九种模式,分别为“第三方支付、P2P、消费金融、众筹、金融网销、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银行、征信、虚拟货币”。下文中将主要介绍“第三方支付、P2P与供应链金融”这三种模式。

“第三方支付机构”指作为第三方机构为收付方提供担保,使交易顺利完成。这种模式保护了买卖双方的权益,避免了双方发生违约。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和体制不断完善,加快了金融创新程度,使网上支付业务得到快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预计达到57万亿,同比增长62.2%;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预计达到38万亿,同比增长215.4%”。自2011年以来,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交易规模及市场规模得到快速扩张,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占领了大量市场。二维码的出现促使移动支付成为发展热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生活化、移动化、金融化、多元化使其应用范围逐渐深入各个行业。

“P2P”是互联网的小额贷款,将小额资金聚集借贷给有资金需求的人群。中国P2P产生于传统金融体系当中,目前国内P2P行业的发展也包括企业融资方的P2B在内。P2P企业的发展前提是资金来自于线上,但这样的模式不能满足投融资需求,所以在中国纯粹的P2P线上模式相对较少,大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出现。这种模式在国内发展较慢,一方面是由于征信是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但目前国内的征信基础尚不完善。另一方面,国内的金融环境发展成熟度仍不比国外,极大的限制了P2P的发展。对于P2P来说,优质的金融资产和完善的风控体系把握是企业成功的重要环节,另外轻资产线上平台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平台垂直化、金融超市化、征信体系化是未来的趋势。

“供应链金融”是指将供应链成本达到最小,帮助相对弱势的中小企业群体提供融资活动。以企业交易过程为核心,其本质是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多流合一。将“1+N”模式拓展为“1+1+N”模式,实现创新共赢使其实现网络化、精准化、数据化,产生更大的盈利空间。以京东为例“京宝贝”上线当月融资额超过3亿元,在京东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上线之后,开始使用自由的资金放贷。大背景、小客户和强关系是供应链未来前景的决定因素。

互联网金融现行状况下,互联网向金融领域渗透加快,新的商业模式以及理财产品不断更新,为创业者提供众多机会。与此同时仍然以客户和服务为主,在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后,预测消费者行为,由此推动消费发展。如今监管力度逐渐加深,良币取代劣币为必然趋势,行业也面临洗牌重组,开放融合的互联网金融生态正在形成。

三、商业银行现状及优缺点

国内商业银行仍处于初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在发展初期,因国内市场广阔、管理体制宽松促进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传统的银行利差模式如今面临空前的挑战,M1与M2差处于历史高位,由于企业杠杆率较高、经营能力不强导致银行信贷较难放开,企业存款由定期向活期转化。从经济指标来看,由于其投资不足以及消费增长缓慢而使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区间。从行业竞争情况来看,国内的银行并非有效市场化的商业银行体系;另外,以政府为主导的信用周期也占驱动因素。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传统封闭的经济逐渐被开放经济所替代,金融的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高速发展,為商业银行提供了有利的激励空间。主要优势体现在商业银行经营治理相对科学完善、经营地域较为集中、获取信息较为便捷,对短期资金需求迫切公司吸引力大。主要问题,从外部环境上来看,在面对利率市场化、监管政策的调整、竞争规则的变化的同时,商业银行的历史遗留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的解决。从银行业竞争态势来看,行业竞争强度和产业利润率由波特五力模型决定。在金融变革的环境中,资金供给者的议价能力随着利率管制的开放程度而不断变强;资金需求者以低价和高服务为主导的议价能力在产品逐渐同质化的情况下体现并不明显;我国在加入WTO后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外资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同业竞争激烈。从商业银行内部资源来看,其主要问题在于总体资产质量不高、不良资产比重较大、缺乏权益性融资渠道、总体防范风险体系不健全;同时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经营结构以及信贷资产状况不合理等问题。

随着监管政策趋紧、制度的规范、金融机构的脱媒、理财产品的多样化,除传统大行竞争外,各城乡、村镇银行逐渐增多,同时涌现出各类金融服务机构,中国银行业出现激烈的竞争势头。经济下滑和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将减少行业机会,从多方面来看银行业的大行霸权时代即将终结。如今,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中小客户逐渐成为主体,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看来,银行业逐渐形成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城商行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立体式规模。商业银行的黄金时点将接近尾声,在面临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以及行业内固有的优胜劣汰原则,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大的生存考验,应加快改革步伐,顺应时代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传统模式冲击

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对客户偏好的掌握以及对市场利率的预测,能能敏锐发现供求价格偏好及快速捕捉市场利率变化。并且,互联网金融更善于借助数据分析制定受用户支持的功能,增加用户体验感。在融资投资上善于运用云计算等科技,匹配合适的个人与公司双方,运用网络信息透明化和信用评级标准降低贷款风险。互联网金融,在利差收入减少和收入结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与传统服务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脱媒现象

脱媒现象,指交易人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进行交易。银行脱媒又叫银行边缘化,指居民将储蓄化为投资,是资金脱离银行为媒介的间接融资方式向直接融资方式的过程。从货币供给来看,资金供给结构具有内生性变化,货币当局可以通过监控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对货币供给数量和结构进行有效控制。而互联网金融的存在使其产生日趋严重的脱媒现象,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货币供给的有效监管;从货币需求来看,在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环境中,政府可以通过政府性支出影响货币需求。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货币会出现投机性需求,对市场造成不正确的信号。

(三)资金竞争

银行资金正常运转是运营的根本条件,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为储蓄。大量互联网金融出现后,产品多元化、利率高、收益效果好让客户有了更多的储蓄选择,逐渐将储蓄在银行账户的资金投放入互联网金融机构账户中,银行的资金被逐渐分流,使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产生了更为剧烈的竞争。

(四)功能竞争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不断发展,其服务与制度也愈加完善,领域也由最初的支付功能,逐渐拓展到资金管理、资金借贷、中间业务、理财产品等多方面。商业银行与之对比功能显得更为单一,盈利性远不如第三方支付平台,市场用户也在不断被抢占,商业银行面临生存危机转型迫在眉睫。

五、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近年来,商业银行仍处于发展中阶段,规模不断扩大、从点到面覆盖全国,实行城乡战略化差异管理,不断增资上市走向国际化道路。本文认为,在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寻求发展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一)优势互补创新道路,积极正确看待挑战

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应从容面对,正确看待二者关系。一方面,二者存在共生关系,如若合理组合可以产生较强的共生效应,其次,而这包含同一的共生要素,如技术、人才、信息,在发展目标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资金成本低,从业者素质高,风险管理经验丰富,在提供大额和中长期贷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互联网在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便利快捷、客户体验较好、移动场景丰富、流程简单、在批量业务以及信息搜索处理方面具有优势,可弥补银行小额贷款短板。利用两者的优势,在不同层面展开差异性合作,彼此汲取经验,共同创新产品服务,一起打造更完善的金融科技生态、铸造新型竞合关系,互利共赢。

(二)把握线上线下关系,从供给转向需求驱动

现有银行业的互联网平台布局多数仍比较混乱,未来发展需要规范体制同时推动银行制度变革,如通过开放性平台生态的建设,构建共享共赢的金融价值交互体系。同时,更深入回归技术本身,提高信息科技技术。另一方面,拓宽时间和空间规划,跳出短板,形成面向居民和企业整个生命周的、家庭或集群式、功能完备的金融服务模式。将业务划分,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下,做到红海业务不完全放弃,拉動投资需求为大企业以及大项目提供更大支持,构建产融结合新模式。并且注重蓝海项目的深度发掘,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和特色财富管理;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协同企业开展综合金融服务,加快转变传统经营转变,实现积极转型。

(三)重视客户需求,提高服务创新拓展产品

打破银行传统部门的局限、优化简化业务流程、不断提高效率、拓宽网络营销,完善客户信息,增强信息安全度。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高度重视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脚点,逐步创新设计金融产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及客户体验。并且及时收集客户反馈,不断跟进后续发展做好数据跟踪,对产品服务持续创新与改进。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