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后县域金融运行特点及制约因素解析

2018-03-15李建国

时代金融 2017年33期
关键词:文县全县金融机构

李建国

一、金融运行特点及正向表征

(一)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显示积极效应

截至2017年3月末,文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61.83亿元和54.03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2亿元和O.39亿元,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存贷款比例达到87.38%,远高于全市71.38%的平均水平,银行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进一步增强。同期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总额为41.82亿元,比年初增加O.42亿元;中小企业贷款达到25.58亿元,比年初增加820万元。在金融支持下,文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金融生态与政策性民生金融工作有力推进

近年来,文县金融运行持续向好,金融生态环境逐步优化,不良信贷资产继续大幅下降,2016年不良贷款率为1.39%,为近lO年最低水平。特别在政府和人民银行的大力推动下,文县已初步建立了政银企和农户等相关各方参与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机制,全县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贷款难”和“难贷款”的局面已得到了有力改变。随着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双联”和精准扶贫贷款等一批政府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的落地,扶持“三农”的政策性贷款得到了落实,5年来累计发放此类民生扶贫贷款20多亿元,普惠型金融业务正在稳步推进。

(三)商业银行涉农信贷投放取得新进展

2016年,文县工农建、甘肃和邮储银行5家支行涉农贷款总额为24.01亿元,10年来增加了21亿元,增长了7.98倍,年均增幅近80%。2017年3月底,以上5家分支机构涉农贷款存量为23.72亿元,仍保持了较高存量水平,发展态势稳定。涉农贷款的有效增加显示了商业银行对小微农业企业和个体农户的支持力度增强,也是地方经济发展向好的有力佐证。

二、负面因素分析

(一)低层次经济水平阻碍金融供给有效增加

文县是山区农业县,有20万农村居民,占人口总数的80%。境内山大沟深,自然环境不适应规模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整体呈低层次水平。由于生产经营方式高度分散,农村房产土地等不动产还未形成交易市场,农户资产难以顺畅流动,合格抵押品依旧稀缺,涉农贷款投放相对不足。这使得县域经济薄弱的现状长期持续,形成金融高端客户缺乏、农村金融资源稀少、乡村经济吸纳金融资产能力弱化的格局,农村金融边缘化趋势短期内极难改变。

(二)不友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影响金融生态优化

受文化与收入水平低下,及法制建设滞后等诸因素制约,文县居民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偶有发生,金融诈骗思想尤其在广大农村仍有市场,使人民受害,金融机构受损,进而危害原本脆弱的信用环境。2016年底,全县重建贷款经核销4200萬元后仍有1537户4千万元未收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有9l万元本金未还,农行和信用社已发放的7.03亿元精准扶贫贷款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而被贷款、被担保等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案件呈逐年上升态势,自主查询信用记录次数成倍增长。全县2015年个人信用记录查询658笔,是2013年的5.53倍;2016年查询1338笔,2017年1季度查询262笔。

(三)无序同业竞争抬升了金融运行的机会成本

银行间博弈财政资金,争夺优质客户和储蓄存款,营销贷款,以及保险公司争夺财寿险市场的行为时有发生,致使无序与不良竞争行为产生,且有加剧趋势。以大唐碧口电厂为例,域内工农建3家银行机构均对其授信,贷款利率降至基准以下,营销成本增加,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高需求迫切,担保抵押有效却得不到支持。这是商业银行大客户目标市场教条思维的集中体现,既不利于企业也加重了银行的负担,阻碍良好金融业态的形成。

(四)存贷款期限的结构性矛盾集聚风险隐患

文县存款活期化与贷款长期化的存贷期限错配现象长期存在,至今仍未有效改变。201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活期类存款40.42亿元,占比67.56%;中长期贷款49.17亿元,占比91.67%。2017年1季度,全县活期存款39.73亿元,占比64.26%;中长期贷款49.48亿元,占比91.58%。这种存贷款期限错配现象的延续,积聚了较高的流动性风险,是全县金融运行的一大隐患,亦是诱发支付与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应得到重视。

(五)普惠性金融业务难以深入开展

商业银行目标客户为大中型企业和项目,文县各银行机构企业贷款占比一直在70%以上。2016年底,全县3家大型商业银行企业贷款存量为22.86亿元,占其贷款总量的71.46%;今年3月末企业贷款总额22.65亿元,占比71.41%。这种信贷资金集中趋势使小微企业和居民贷款的占比下降,表现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助学贷款等惠及多数民众的普惠型扶持性贷款份额相对不足。

三、结论

(一)依照供给侧改革理念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金融稳健运行营造良好环境

作为主导发展的强势部门,地方党政要转变思维,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借力国家支持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优势,着力社会公共产品供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实质性效果,切实带动居民收入有效提高,最终形成优质高效的发展格局。

(二)多方协力。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党政司法和财政工商税务部门要按照政府印发的《文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动文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信用村(镇),表彰信用环境建设中的先进乡镇,引导农户积极归还重建等政策性贷款,提高回收率,切实降低金融机构支持民生事业的损失。金融机构要及时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对诚实守信、贷款回收率高、不良贷款率低的农村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其农户信用贷款比例和授信金额,引导农户按时归还贷款。

(三)做实“两权”抵押贷款工作,着力改变农村金融抑制的现状

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要提高金融素养,高度重视金融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杠杆作用,为农村房产权、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开展进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与保障。金融机构要切实执行普惠金融政策,深入有效推进“两权”抵押贷款投放,推动农民财产流转的实现,使金融资源向农村有序流动。

(四)加大金融对“三农”与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将信贷资金尽可能的投向实体经济

金融机构要持续增加“三农”与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供给,涉农贷款与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保持“两个不低于”的标准,即不低于上年度的增速,并高于同期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切实为实体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

(五)政府要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的主导作用。深刻理解金融机构面临的困难,切实扶持金融业稳健发展

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面临资产质量下降,互联网金融竞争和风险集中释放的困境,政府部门要切实理解地方金融业发展困局,出实招想办法,帮助金融机构度过难关。

猜你喜欢

文县全县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三种思路求体积
甘肃省文县城关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甘肃省文县城关中学烹饪社团课侧记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油橄榄基地水利配套工程灌溉方式探索与实践——以陇南市文县为例